145家公司多次被调查 七成带有ST烙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0 21:48 来源: 投资者报《投资者报》分析员 杨秀红
11月伊始,分别在深圳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时代科技和兆驰股份均因“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而登上深交所“黑名单”。但是两周后,其股价竟然分别上涨2.5%和4.2%,甚至跑赢同期大盘指数。
除上述两家公司外,2011年以来还有34家公司因违规或者触犯相关法律法规而被调查。事实上,在当前的A股市场上,像这样的污点公司还有很多。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目前每7家公司中,就有1家曾遭遇过监管层调查。其中,145家公司还“屡教不改”。在监管层发布查处公告后的3个月内,六成公司会跑输大盘。
15%公司曾被查
像时代科技和兆驰股份这样的公司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根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开市以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的查处记录有551份,共涉及上市公司345家。其中当前被ST的公司有91家,非ST的公司为254家。
这意味着,当前A股上市公司中,15%都曾因种种原因而被调查,即在每7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家曾遭遇监管层的查处。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公司在被查处后还“屡教不改”,从而遭遇监管部门的多次调查。还有一些公司在监管层的一次调查中被发现多起违规事件而导致“劣迹斑斑”。
为了统计各家公司的违规或被调查状况,《投资者报》数据部根据监管层在查处公告中发布的违规行为,对上市公司的违规事件进行了梳理。将上市公司的每一项违规行为记为一次被调查事件,如果在监管层的一次查处中存在多起违规,则按照违规行为的数量记录其被查“罪行”。
汇总结果显示,在过去被查的345家公司中,有145家公司因多起违规行为(3次及以上,下同)而被查,其中71家公司的违规行为达到5次及以上。这71家公司包括29家ST公司和42家非ST公司。
在上述公司中,被查次数最多的非ST公司当属顺发恒业,其违规行为多达15次。其次为天山股份,违规行为达12次。还有嘉凯城和银河科技,并列第三,其违规行为均达到11次。此外,在多次被查的公司中,还有一些业绩表现良好的“白马股”公司,如五粮液,其所涉及的违规行为始于2000年,违规事件也达多项。
这些“屡教不改”的公司,都收到过哪些管理层的违规罚单?除了众所周知的证监会和沪深两大交易所外,对上市公司开出违规罚单的还有财政部、国土资源局、发改委、地方环保局和地方海关等。
五大原因被查
这些公司为什么被查?哪些又是上市公司被查的主要原因?
11月3日被查的两家公司被查原因就有所不同。时代科技是因为未披露拟置入资产四海氨纶涉诉情况、未如实披露收购资产存在的关联方资金占用等而被深交所列入信批违规名单。
而兆驰股份则是因为控股股东兆驰投资以反担保质押金的形式从兆驰股份获取资金,直到今年4月才全部归还而受到监管层的公开批评。
不过,从违规类型上看,这两家公司被查原因又可归为一类,即“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
根据监管层的查处公告,《投资者报》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原因进行了粗略汇总,结果发现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包括: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等。
其中,“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这一原因所占比例最高,达到四成以上,成为上市公司被批的首要原因。其余四大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20.7%、19.8%、9.5%和7.4%。
从上述原因所占比例可知,前三大原因是上市公司被查的主因,其所囊括的违规案例占全部案例的八成以上。
204家公司带ST烙印
在145家多次违规的公司中,ST公司所占的比例很高,达到38.6%。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前ST公司在A股市场上所占的比例。
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当前2294家上市公司中,有156家为ST类公司,其所占比例仅为6.8%。而在多次违规公司中,ST公司的比例则大为提高,其所占比例是A股市场的5.7倍。
此外,在违规5次及以上的公司中,ST公司的占比更是高达40.8%。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当前已经被ST的公司外,那些当前未处于ST状态的公司,很多公司此前也曾被打上ST的烙印。其中部分公司是因借壳重组而上市的,他们登上信批违规榜,大多是在为其前身背黑锅。还有部分公司此前本身业绩就较差,最后靠自身努力才使业绩扭转摆脱ST的帽子。
在违规最多的公司中,顺发恒业比较“冤枉”。其违规事件虽多达15次,但全部都是其重组前的公司兰宝信息所被查的。
事实上,还有大批当前的非ST公司,曾属于ST的群体。这些公司被查,也大部分是因为此前ST公司所犯下的错误。
根据《投资者报》统计,在345家被查的公司中,有254家是非ST公司,但是这些公司中,曾经被ST的公司居然有113家,占比高达44%。如果将当前的ST公司计算在内,则在历史上被查的345家公司中,总计有204家公司带有ST烙印的公司,他们占总数的比例高达六成。
此外,在145家多次违规的公司中,有89家目前属于非ST公司,56家ST公司。但是经过我们核查,在当前的非ST公司中有50家曾经带上过ST烙印。这意味着,在多次违规的屡教不改的145家公司中,有73%的公司曾经或现在正在被ST。
当然,除了这些被ST的公司外,还有部分公司未被特别处理但屡屡犯错,这些公司包括天山股份、银河科技、丰乐种业、科达股份以及五粮液等。
之所以带上ST的帽子,大部分是因为公司自身业绩不佳,而公司业绩差又往往与公司经营管理出现问题相关。这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业绩,从而出现多次违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
业绩两极分化
统计监管层发布查处公告后3个月内被调查公司的股价涨幅,并与同期大盘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551份调查样本中,有276例样本在公告发布后3个月内股价下跌,占比48%;244例样本股价上涨,占比44%;还有42例样本公司股价因停牌而股价未发生变化,占比7.6%。
那些多次被调查的公司,在监管层发布查处公告后3个月股价下跌的占54%,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将这些公司3个月的涨幅和同期大盘比较,其中多次被调查的公司中,有58%的公司跑输大盘。
不过,从业绩上来看,多次被调查公司的表现却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差。
《投资者报》根据监管层发布查处公告的时间,统计了每家公司当年年报中的净利润增长率,结果发现,被查处公司的业绩出现两极分化。56%的公司在查处公告发布当年业绩出现增长,44%下滑。其中,27%的公司净利润下滑超过100%,还有35%的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状况?一是监管层所发布的查处公告,多是对公司过去几年或一两年违规行为的披露,该公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导致当期上市公司年报和处罚公告不匹配;二是被查公司多数曾带有ST的烙印,在被查处当年实现了重组,从而业绩出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
从上述情形来看,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发布查处公告后,这些公司的股价在短期内(三个月)可能表现不佳,投资者应尽量规避,但是后期投资与否,还需视其当年业绩是否出现好转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