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瓷材料:弹丸小厂圈钱4亿 近半募资无明确投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9 22:00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周艳啸 东营报道

  投资者对新股发行高溢价、高市盈率、超高募集资金“三高”现象越来越深恶痛绝,而“三高”与破发也几乎是“形影相随”。 13日,打着高新技术企业旗号登陆创业板的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国瓷材料”,代码300285)再次印证了两者的亲密关系。国瓷材料在上市前高调宣传拥有高估值优势,但二级市场投资者显然并不买账,其上市次日就破发。

  股市圈钱4亿元 公司规模出人意料

  2011年12月31日,经济导报记者赴东营市调研采访国瓷材料。该公司在东营市东部开发区,厂区是一个长方形,记者估算了一下,南北长大约300米,东西长约为500米,在地广人稀的东营,这样的工厂规模连中等都算不上。

  正是这么一个小厂,竟然在股票市场融资额高达4.06亿元。记者拿出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在厂区周围查看还不到一分钟,就有保安跑过来,询问记者的身份和来意。在记者表明身份并说明采访意图之后,保安一直在身后尾随,随后,国瓷材料的证券代表赵红艳也急匆匆赶来。

  赵红艳表示董秘许少梅还在深圳,自己不能接受采访,因为“之前没干过这些工作,刚刚接手,都不清楚。”对于导报记者提出的代表公众参观一下公司,赵也一口回绝,“公司已经放假,工人大都不在,机器大部分也没有开工”。但赵的话后来被证实为谎言,国瓷材料的一名内部员工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当天公司并没有放假,不让记者参观可能是怕记者看出工厂的一些猫腻。

  近半募集资金没有明确投向

  采访中,导报记者还曾提出公司资金是否紧张的问题,赵红艳的回答却耐人寻味:“我们公司是2005年才成立的,规模小,现金流紧张才会融资,有钱上市干什么?”

  招股书显示,国瓷材料2011 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只有2.15亿元,净资产仅有1.02亿元。而本次上市却拟募集4.06亿元的巨额资金,募集资金额是总资产的近两倍,实在令人惊讶。而公司两个募投项目的投资额之和仅为1.7亿元。剩下近两亿元的巨额资金全部用于“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项目”。1月19日,导报记者就近两亿元的流向,拨通了国瓷材料证券部的电话,从工作人员那里得到的回答却是“不想接受采访,该披露的都披露了,我不清楚。”

  山东国腾注销原因成谜

  其实,早在2005年4月国瓷材料成立之前,东营市早已有一家于1999 年9月1日成立并生产同样产品的山东国腾功能陶瓷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国腾”)。耐人寻味的是,国瓷材料成立后不久,国有控股企业山东国腾随后就于2006年12月被注销。

  2000 年12月,中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持有山东国腾30%股权,为山东国腾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招股书显示,国瓷材料现在的两名核心技术人员兼高管张兵及宋锡滨都曾在山东国腾任职:1999年7月至2005年4月曾任职于山东国腾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销售部的张兵,在2005年4月转投国瓷材料之后,一直担任国瓷材料总经理的职务;曾在山东国腾担任技术员的宋锡滨,2005年4月起一直担任国瓷材料副总经理一职。此外,张兵和宋锡滨还是国瓷材料的间接股东。张兵和宋锡滨分别持有东营智汇31.86%和24.61%股份,而东营智汇持有国瓷材料13.04%的股份。

  国瓷材料从成立到上市,仅仅用了6年多的时间。但令人费解的是,既然行业前景这么好,那么国企控股的山东国腾为什么会在国瓷材料成立不久后就被注销了呢?是机制原因还是另有隐情,导报记者将继续跟踪调查。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