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汉王科技:最幻灭的变脸 曾被预测能涨到4000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14:13 来源: CCTV《交易时间》

  《记者调查》——变脸系列

  前言:  人体的这个部分,现代人称之为“脸”,而古汉语称之为“面”;直到魏晋时期,才出现了“脸”这个字。有了“脸”,是不是就有了“变脸”呢?可能有人考证过,但我找了很多资料,还没发现确切的说法。

  200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辞海》,它有将近1500页,总共收录了12万个词条,在这本《辞海》中,我没有找到“变脸”这个词;大家熟知的川剧“变脸”,它的形成时间大约也不过一百来年;而“变脸”这个词出现在我们资本市场里,那历史就更短啦,20年。不过,虽然这个词出现的时间短,但它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大到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但是对于我们投资的上市公司来说,有些脸不能不打,有些短不能不揭,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

  1997年华人导演吴宇森在好莱坞拍摄的一部大片《变脸》。这部电影的传神之处,就是用高科技手段将警察和恐怖份子的脸进行了对换,让很多人难以识别。在我印象中,这部影片上映之后,“变脸”好像一下子就成了流行语,很多事只要和原先不一样了,马上就会想到“变脸”这个词。

  我们今天要讲的变脸故事,先从一个人说起。他,叫吴立骏,是上海市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一个地道的上海人。在从业过程中,吴立骏发现证券领域的维权值得关注,于是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涉足证券诉讼。到现在为止,他经手了投资者对8家上市公司的诉讼,其中有一个以调解的方式总算结案了。他的感受是,从法律介入到投资者拿到赔偿,要三、四年的时间。

  2011年12月23日,汉王科技发布公告说,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决定对公司立案稽查。这则公告引起了吴立骏的注意,之后不久,他便发起了向汉王科技索赔的投资者报名行动。

  吴立俊  上海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律师:目前在我这边报名的汉王科技受损的股民大概人数是一百多人,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各个范围内。

  吴立骏发起索赔行动的直接原因,就是他认为,汉王科技有财务舞弊的嫌疑。大家都知道,汉王科技在2010年是盈利8790万元,但是2011年第一季度就突然亏损了4600多万元,只一个季度,一下子就把2010年全年的盈利吃掉一半,2011年全年更是亏损将近5个亿。5个亿,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汉王科技每天亏损将近137万,每小时亏损5万7,每分钟亏损9百5;汉王老板的心脏,每跳动一下,十多块钱就没了。

  吴立俊  上海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在一年当中亏损四个多亿,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在这个业绩巨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汉王科技已经涉嫌在2010年已经开始财务舞弊的情况已经产生,所以况且我们是结合2010年的9月6号,汉王科技公告了北京证监局对其检查的整改的报告。这个整改报告已经明确了,汉王科技在2010年年底的时候产生了多项财务舞弊的嫌疑,依据这个当中的信息披露的观点,我们推断汉王科技在2010年的年报当中涉嫌虚假陈述。

  虽然吴立骏已开始行动,但据记者了解,他发起的投资者索赔,目前还处在召集阶段,离起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期:吴立俊  上海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律师:为什么是召集阶段而不是起诉阶段,目前法律规定必须有证监会或者财政部或者法院的刑事判决等等程序,在证监会比如汉王科技在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公告以后才能向法院提起起诉索赔,这是目前的规定,这个规定相信也会取消的。

  根据法律程序,吴立骏发起的对汉王科技的索赔,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引发吴立骏律师索赔的原因,也就是汉王科技的业绩变脸,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说到汉王,不能不提到刘迎建,这个曾经的“汉王帝国”的创始人,似乎总是和8这个数字很有缘:1968年入伍,1978年考上大学,1988年因为科研成绩突出,在中科院获得了院长奖学金,1998年成立汉王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在与“神七”一块升空后,汉王电纸书正式在市场上推出。而汉王电纸书的手写识别技术,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拿下了多个全国大奖,以致于后来的商务通、快易通、联想、好易通等主流PDA采用的都是,汉王的技术。

  孙培麟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 :其实刘总本身也是一个专注于研发 专注产品技术创新的人 正是他有这样的背景 他商业上的敏感性 相对要偏弱一些  汉王整体风格也是专注于产品的技术导向型公司。

  在这一系列的8字中,1998年算是里程碑式的,因为这一年,刘迎建成立了汉王科技有限公司,奠定了今天上市公司的前身。在上市的前两年,汉王科技的净利润分别实现了11%和183%的高增长,2009年,汉王科技坐拥中国本土电子阅读市场95%的市场份额。

  叶檀  财经评论员:汉王科技从80年代创业者开始做研究,确实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是并不是造假的,也是国内一流的,在国际上也并不比这些机构更差。

  头顶着这一系列的辉煌和光环,2010年3月3日,汉王科技这个中国电纸书概念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俨然有种汉王驾到的气势:当天收盘价82.11元,比发行价几乎翻了一番。这还不够,在随后的55个交易日里,汉王科技的股价一路上扬,再度翻了一番多,在5月24日达到最高价175元。

  周伟成  天相投顾首席分析师 :其实在上市初期 包括投资者 还是非常看好这家上市公司的 很多的产品 很多机构都认为它科技含量非常高 很多投资者和机构 对它未来的成长性 有一个预估 因此有一个逼空上扬的行情

  伴随股价一路狂飙的是,汉王业绩的步步高升:汉王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大赚4187万元,同比剧增349.27%;上半年赚了87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21.53%。如此之高的增长速度,让业内人士叹为观止。那么,汉王的高增长又是怎样炼成的呢?要说最大的功臣,那绝对非电纸书莫属,那时,电纸书的营业收入已经占到汉王科技营业总收入的83%。

  刘姝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汉王主要的营业收入是来自于电纸书,这个电纸书当它刚开始上市的时候,确实是无可比拟的,连我都有一本,而且比如说坐车、飞机,看着也比较方便。

  就在汉王科技股价飙升期间,市场对汉王科技的赞美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心人会注意到这么一件事:2010年5月底,就在汉王科技股价创出最高点175元之后的一周,网上开始流传这样一个帖子:用彼得林奇的选股方法进行估值,2010年年报出来时,汉王科技的股价将在1000元以上,甚至不排除会达到4000元以上,并称这是中国股票市场诞生以来,最具想象空间的一只股票。

  周伟成  天相投顾首席分析师:我觉得这种研报很不靠谱 我们要研究一下上市公司的业绩 \我们还要分析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它所有产品市场有多大占有率  第三个有多大销量 第三个 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能达到多少 才可以算它的股价 合理的定位应该是在什么价位 说股价能到一千块 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依据在哪里

  俗话说,人世间有四大喜事,这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价飙升,业绩大增,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双丰收,绝不亚于这人生四大喜事,也算得上是圆满了。但堪称圆满的汉王科技似乎忘记了一个道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就在喜事连连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一场暴风雨正在汉王科技身上孕育着。那么,这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雨,它又会给汉王科技带来什么呢?

  《变形金刚3》,这是2011年最火的一部电影。在这一集里,擎天柱差点就被打败了,因为他的伙伴御天敌突然叛变,和大反派威震天一起,向擎天柱发起了进攻。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汉王科技身上也曾发生过。

  昨天,我们说到表面风平浪静、创造辉煌的汉王科技,正在悄无声息地孕育着一场暴风雨,这场暴风雨就是它的财务剧变。

  我们先来看看汉王的股价转折点:汉王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是在2010年的5月下旬,紧接着,就上了漫漫熊途,在392个交易日中,其股价毫无抵抗地一路下跌,最大跌幅达到87.8%,跌得相当惨烈。我注意到,与其股价相对应的是,公司业绩的大幅下滑: 2010年5月下旬在股价创出新高时,它上半年的业绩预期已经结束;到了第三季度,汉王只赚了1300万,环比、同比都是大幅下降,第四季度盈利变成了亏损,并且一直亏到2011年的将近5个亿。

  在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儿:按道理说,只要对汉王的财务报表稍加研究,就应该理智地及早跑路,而不是自作多情地要与汉王白头偕老。但是,就有这么一家,号称“著名”的财经咨询机构——总部位于杭州的英策咨询,居然在2011年的3月29日,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标题是:“汉王科技:2011年净利或大增 每股价值77.35元”。而当时汉王的股价只有35块多,要想达到这个价位,怎么地也得翻上一番带拐弯儿啊。

  周伟成  天相投顾首席分析师 :从汉王科技最近几个季度的F10资料里面 我们没有看到一家机构介入 这个报告可能认为它产品的销量 可能会出现一个增长 从去年的年报还是可以看出来 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有一个典故,被我们中国人反反复复讲了2200年,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典故用在汉王科技身上,十分恰当。因为,让汉王科技发生财务剧变的推手,正是当初汉王包打天下,并赖以生存的电纸书。

  我们再来温习一下汉王的主营业务:鼎盛时期,汉王电纸书的营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3%。而到了2011年年底,这个比重下降到了44%,营业收入下降75%,与鼎盛时期增长500%多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再从毛利率来看,2009年最高,达到50%,2010年上半年降到38.5%,2011年变成了负的15.84%。汉王的好日子,只过了不到二年。

  朱德永  汉王科技副总裁  董事会秘书:我们的年报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电子书接近10个亿的收入,但是去年只有两个多亿的收入,所以这一项对我们收入影响有7、8个亿,所以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刘姝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现在来讲,它遭遇了它的替代技术致命的打击,它今年的业绩下降,完全是由于新的替代技术的出现,使它遭受了在电纸书这方面是一个毁灭性的进攻。

  刘姝威所说的致命打击,与那个来自美国的“苹果”有关。2010年4月,苹果的IPAD上市开卖,一个月后的5月份,汉王科技才推出自己的TouchPad平板电脑。汉王高管曾在发布会上砸碎一只冰雕苹果,以示与苹果公司对抗的决心。然而“骨感”的现实表明,苹果的IPAD打破了电纸书市场原有的格局,并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汉王从业绩飙升的宝座上拉了下来。

  朱德永  汉王科技副总裁  董事会秘书: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iPad对公司电纸书的冲击,造成电纸书的收入大幅下滑,对整个公司的那个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汉王并非没有抢占先手的机会。早在2010年3月,汉王的平板电脑就在德国汉诺威电子展上已经亮相,但直到IPAD推出一个月之后,才以“竞争者”的形象出现,结果,成了又一个败走麦城的关云长。

  孙培麟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失败原因主要在两点 这个市场的容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大 另外PAD这类产品还是有一定的冲击 毕竟国内一些深度阅读用户 对电子阅读器的需求还是有的 浅度阅读客户则没有这种需求 平板就可以满足它的需求 而且它的价格又相对偏低 这个层面讲有冲击

  叶檀  财经评论员:他们缺乏把技术转化为经营,转化为利润的能力,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第二个是由于跟资本市场的结合,使得他们此前的研究成果,在一天之内就突然地变成了大笔的财富,所以未来到底怎么走,我想他们自己想得并不是太清楚。到现在为止,这家公司经历的是,我想是生死考验。

  一位软件工程师曾经这样表示,汉王拥有的技术都不涉及产品的关键环节,比如它的平板电脑,搭载的是来自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系统,这套系统决定了产品最重要的属性,而汉王的手写识别最多只能算是附加卖点,所以注定无法扮演革命者的角色。他认为,这是中国的产业现实,不是汉王的个体问题。

  刘峰  深圳市平板电脑专业委员会执行副会长:我们国内现在整个电纸书的产业,一开始就缺乏人性化、精细化的设计,完全用一种制造业的思维,去制造这种产品。因为我们看到,这个产品实际上它有点倾向于服务业,因为你要做一些内容推送。所以我们会认为,在这几个方面来讲,电纸书今天的落败,我们认为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前面我们说到了汉王科技的辉煌与落败,并和大家一起分析了汉王业绩变脸背后的深层原因。但是这些,毕竟是已经发生的变脸故事。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汉王科技这张变了的脸,今后能不能再变回来。为此,就在前几天,我们的记者专门去探访了一下现在的汉王科技。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汉王大厦,迎面两条写着“走出低谷”字样的条幅,异常醒目,它似乎在提醒我们,这家公司正在经历着一场严峻的危机。穿过大堂,记者看到汉王大厦的一层,已被改造成了一个大展厅,展出的是2011年公司研发的50多种新产品。不过,几乎每块展板上,都在重复着“走出低谷”这四个字。三月的北京,春暖花开,然而汉王科技浑身上下折射出来的,却是失意的悲壮。

  朱德永  汉王科技副总裁  董事会秘书:刚开始是不相信,不接受,到了后来发现它就是个事实之后,非常痛苦,也很迷茫,也很痛心,到后面就是开始大家就觉得知耻而后勇。

  记者注意到,就在发布2011年报的3月24日,汉王董事会通过了一份2012年度财务预算报告。这份报告预计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净利润3356万元。汉王还特别提示:本预算不代表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汉王科技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靠的又是什么呢?朱德永告诉记者,汉王依靠的就是这个展厅所展示的四大识别技术。

  朱德永  汉王科技副总裁 董事会秘书:我想我们今天办这个展览,也可能是希望能够传达一个真实的汉王给大家,汉王不等于电纸书。我们的手写识别,印刷体识别,和人脸识别以及行为识别这几个方面,我们的收入一直是很稳定。从合作伙伴和其他关心汉王的人来讲,希望能让他们了解汉王之后,能够对汉王还继续抱有期望,能够不放弃,不抛弃我们。

  孙培麟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越来越多的产品他们要用手写 一些产品跟其它产品不同 这是它的价值核心所在 都需要汉王做幕后提供这种技术的支持  28:15汉王未来发展关键在核心技术的不断升级 以前它是一个技术不断演化出来的 都有它对应市场 很多场所 比如说安防 车牌识别 还是有提升空间

  刘姝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关键是看它有没有新的技术突破,要是没有新的技术突破,它就走不出这个阴影,它就不能从低谷走出来。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该收尾了,但我脑子里还有几个“不知道”想要弄明白:我不知道,怀揣四大识别技术的汉王科技,为什么独独仰仗“电纸书”,这一根独苗来包打天下?

  我不知道,当汉王出现信息披露违规时,保荐机构有没有进行持续督导?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放飞想象的翅膀,说它能够上到4000元?

  我不知道,在业绩下滑、股价下跌的情况下,英策咨询依据什么判断出汉王能盈利大增,股价翻番?

  我不知道,那些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会不会抱着汉王的股票,慢慢变老?

  说实话,面对这么多的不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  记者调查,明天继续。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