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前4月上市公司安全事故频发 仅半数公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4 09:34 来源: 证券时报网

  2012年1-4月 安全事故盘点

  事故频发 仅半数公司公告

  上市公司登陆资本市场之日起,就受到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瞩目,其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被媒体指出发生较重大的安全事故,涉及能源、机械、造船等多个行业,其中能源业成为安全事故重灾区。

  1-4月安全事故频发

  据统计,一季度与上市公司有直接关系的安全事故有6起,涉及七家上市公司。1月18日,新华社称,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一艘价值7.6亿元的在建船舶在试水时横腰折断并沉没。对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刘郑国18日予以回应称,该船只是出现船体倾斜,并未沉没,施救工作仍在继续。而在春节期间,紫金矿业因为其全资子公司紫金铜业发生三人死亡事故而全面停止试生产。2月7日,华能新能源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的风电场发生失火,20日,上市公司鞍钢股份,其鞍钢集团(微博)旗下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铸钢厂铸造车间发生喷爆事故。而4月,中煤能源和上海能源的江苏沛县孔庄煤矿则发生透水事故。

资料图资料图

  发生事故上市公司 公告仅半数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数据统计,一季度发生安全事故的多家企业,影响较大的包括因江苏沛县煤炭透水事故而需要临时停牌中煤能源和上海能源,受喷爆事故影响的鞍钢,紫金矿业及发生失火的在港上市公司华能新能源,以及耗费7.6亿巨资造船却在下水一刻即沉没的中国重工。

  虽然归属上市公司,受到港深沪三地交易所信息披露规定,但发生事故的上市公司对公告则显得缺少动力,仅有半数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对事件进行了说明。此外,更有多家内地及香港上市公司,没有发布任何公告,包括中国重工,鞍钢,及华能新能源。而这些上市公司所涉及的安全事故,却均创下了历史记录。

  以受煤炭透水事故影响的上海能源为例,其公告在时间发生后两天才发出,此时媒体已经经过一轮铺天盖地的报道。而其公告称事故对上海能源影响不大,实际上有媒体引述业内人士称,其受影响矿井,占上海能源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而属于香港上市公司的华能新能源,其安全事故同样创下了风电厂第一单因火灾而造成人员死亡的历史记录。唯独对事故同样没有发布公告。华能新能源属于华能集团旗下以风电开发为主的上市公司,而按照港交所规定,假若上市公司有重大消息,影响股价,必须及时向公众披露。唯独消息是否重大的判断权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手中。而根据媒体引述风电业行内人士所言,从价值来说,事故影响对华能新能源半年六亿多的利润,只是毫不起眼的一小部分。

  而发生在鞍钢的喷爆事故,更是鞍钢史上最大的安全事故,受事故影响,鞍钢当日A股下跌4.38%。其同样没有发出任何公告。

  此外,同样发生事故的迪森热能,被媒体爆出其隐藏污染事故,带伤闯关。虽然其首发已经通过,但选择对媒体质疑表示沉默。迪森热能属于IPO企业,污染事件对于IPO企业固然有重大影响,但也应对是否已经整改达标、未来的治理方案与潜在投资者进行沟通。

  而中国重工涉及的耗费7.6亿造船,却在试水时沉没一事,更让媒体哗然,公司同样没有发布任何公告,其解释也多次更改,并否认船体沉没,让社会公众及投资者无从得知真相。

  受到负面安全事故的影响,大部分受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都在事故公布当天或者复牌日报跌。以鞍钢为例,其当日A股下跌4.38%。其他受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事故信息来源 公司及传统媒体为主

  据统计分析,发生安全事故后,90%的事件是由传统媒体或上市公司进行首次披露,来源自网络包括网络媒体、微博(http://weibo.com)、论坛等的首次披露较少。此外,相关上市公司基本上都保持低调,没有回应媒体的报道和质疑,试图让事件淡化。而相关媒体报道则在一轮报道高峰之后,迅速沉寂下来,在网络上造成的影响时间通常较短。

  上市公司公告宜直面负面新闻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认为,近年微博等自媒体兴起,多起安全事故已经由传统的媒体报道开始逐步转化为网友网络直播,化工类安全事故,由于与周边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更是在网络上会迅速成为传播热点,引起舆情热议。在此条件下,上市公司假若对负面新闻视而不见,将有可能会造成传言满天飞,影响股价的影响。

  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定义,“及时”是指重大事件发生后的两个交易日之内。而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统计,在今年一季度的上市公司安全事故舆情中,仅有30%的公司发布公告,与去年平均水平有较大差异。这与互联网舆情传播的所谓“黄金4小时”应对时效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在好几天的时间里,投资者、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等待着上市公司的权威公告,时间越长,舆情更有可能向危害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状况发展。

  假若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确保投资者的公平信息权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上市公司仍应争取尽可能快地通过公告等形式进行说明。目前,创业板公司已经开始实行网络披露,而对安全事故这种有可能造成人命伤亡的事件,更应该及时进行披露,以显示上市公司负责任的态度,同时也应该先行停牌,待公告发表后再恢复交易,保证公司和投资者利益。

  除了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及时披露之外,事故后续处理情况、安全生产改善措施等,也是舆论较为关注的内容。据上市公司公告,上海能源及紫金矿业等上市公司,均在事故发生后及时的披露了事件,且对时候处理和生产恢复的安排进行了多次的披露,值得其他公司借鉴。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