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海龙总负债超70亿元 破产重整面临生死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7:40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作者:新金融记者 张娟儿
虽有地方政府的不断输血,*ST海龙(下称海龙)还是难逃破产重整的命运。6月19日,海龙发布停牌公告,称重整计划尚待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海龙将于2012年7月18日开债权人会议,新金融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方尚未就海龙的债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重整方案如何制订、能否获准通过、最终能否顺利执行成为最让海龙人担心的问题。
债务风暴不断升级的*ST海龙正面临生死劫。超过70亿元的总负债‘吓跑’了托管方晨鸣控股,与新的重组意向方恒天集团正式接洽也已十个多月,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海龙正走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深陷债务迷局
近几年发展战略上的冒进、短贷长投的策略失误以及粗放的经营方式,最终使公司陷入债务危机之中。积重难返的海龙除了巨额的债务问题外,暴露更多的是公司的管理弊病。
6月21日中午,王军(化名)随着下班的人流走出了公司大门,他所在的浆粕1号生产线从今天起宣布停产了,工人都被合并到了其他的生产线,这是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来王军第一次感觉到的“大动作”。
6月19日,海龙发布停牌公告,称在等待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公司重整计划的裁定结果。
“虽然有政府支持,但是海龙资不抵债且不断亏损的现状,使我们看不到未来。我在这个厂工作了整整20年,自己的青春都给了这个企业,如果海龙不行了,关系到我们全家的生计问题。”王军说。
在寻求多方重组无果后,破产重整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巨额的债务负担以及资不抵债的现状,仍将成为影响公司破产重整方案制订和实施的最核心因素。“此前的重组计划夭折也都缘于此。”一位海龙管理层的领导告诉记者。
虽然潍坊市中院受理了海龙的破产重整案件,但是并不代表海龙的重整计划一定能够实现。“摆在海龙面前的第一关,是重整计划草案的制订和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通过需要召开债权人分组会议表决,需要协调、平衡股东、债权人等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使之达到多赢的效果。在重整计划草案获得债权人会议各组别以法定多数通过后,就要进入法院审批的环节;第二关便是重整计划草案能否获得法院批准,以及批准后能否顺利执行。虽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八十七条,管理人或债务人在债权人会议部分组别表决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时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批准重整方案,但是法律规定的审批条件也十分严格。不管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公司破产重整程序的失败,公司将直接转入破产清算程序,这时公司面临的就不止是退出证券市场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破产法学会会长王欣新教授表示。
据记者了解,潍坊市政府自2011年年底至今已向海龙拨款13亿元,用于弥补公司资金链不足。“目前这13亿早已被花光。除了公司库房内积压的1亿元未销售产品外,13亿投入没有见到任何波澜,现在公司每生产一吨短丝仍亏损3000元。”上述海龙管理层领导表示。
积重难返的海龙除了巨额的债务问题外,暴露更多的是公司管理弊病。
“近几年发展战略上的冒进、短贷长投的策略失误以及粗放的经营方式,最终使公司陷入债务危机之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化纤行业分析师表示,“公司如今的管理费用过多、贷款费用高,没有从主业出发的无度扩张是导致公司巨亏的根源。”
据新金融记者了解,海龙当年投入6亿元收购海阳港务,上无纺布项目,还在新疆、蒙阴等地方设立分公司,如今除海阳港务外,其他项目和分公司人员均已全部撤回。“原来的工作人员都回到了总部,职位和待遇都没有变化,导致管理人员冗余严重。”一位老职工李先生告诉记者。
但是,改革注定是痛苦和艰难的,更免不了遭遇反对的声音,这一点从晨鸣控股(以下简称晨鸣)去年5月托管海龙到9月份的撤出上印证了这一点。
晨鸣腹背受敌
晨鸣托管海龙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步伐,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投入资金4亿元。但是,晨鸣后来发现海龙的资金缺口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改革措施也遭到工人的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出。
“2011年5月份,应市政府要求晨鸣入驻托管海龙,开始合并部门、精简人员、加强管理。”李先生说。
翻看此前公告,2011年5月,海龙第一大股东潍坊投资签署关于其所持国有法人股份授权经营及管理事宜的通知函。根据协议,潍坊投资将其持有的海龙16.24%股权中除处分权及收益权以外的股东权益授权给晨鸣控股经营和管理,海龙第一大股东因此变更为寿光晨鸣控股。6月14日,海龙又与晨鸣纸业、齐河晨鸣、吉林晨鸣签署了有关出售、购买纸浆的关联交易,合计金额4437.4万元。
“晨鸣刚来的时候志在必得,想把海龙搞好。在托管海龙期间,合计投入资金4亿元,但是后来晨鸣发现海龙的资金缺口就像一个无底洞,只见投入不见回报。”晨鸣一位知情人对记者表示。
公司的财务状况到底如何?公司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下降66%,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下降了165%,经营性现金流为-681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00%,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117%,早已资不抵债。时至今日,海龙具体有多少债务仍是个谜,而这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此外,晨鸣的改革触犯到了公司管理层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有人鼓动海龙职工集体反对改革,给晨鸣带来了很大压力。”王军说。
晨鸣与海龙的“蜜月期”就在这种“腹背受敌”的状态中结束了。2011年8月23日,海龙与晨鸣控股解除了上述托管协议。二者从“牵手”到“分手”,前后维持了不到4个月。
既有政府支持又有资金实力的晨鸣本来被看做海龙最有希望的“救世主”,但是最终两家却闹得不欢而散,“结亲不成反结仇”。2012年5月2日,海龙还收到了法院送达的寿光晨鸣控股诉公司有关借贷纠纷的民事诉状,涉案金额逾8000万元。
恒天虎视眈眈
恒天像一匹虎视眈眈的狼,紧盯着海龙这只徘徊在生死存亡边缘的羊。
在晨鸣走后,2011年9月,中国恒天集团(以下简称恒天)成立了工作组进驻海龙。时至今日,双方的接触已经将近一年时间,但是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工作组到去年年底基本都回去了,现在偶尔还会来一两个人。”王军表示,“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还是公司的债务问题。恒天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潍坊市政府也很难再作出让步,双方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中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虽然海龙想极力保壳,但是照这种状态亏损下去,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即便保住了上市公司的壳也没有多大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海龙重组不被看好的原因。
回顾海龙与恒天的关系,颇具戏剧性。据王军回忆,早在2008年,恒天来海龙参观时,就看上了海龙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工艺,曾向海龙抛出橄榄枝,意欲收购海龙。因为作为粘胶短丝行业的龙头公司,海龙在技术、规模、品牌等方面均位居行业领先地位,又是潍坊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但是,当时短纤维市场非常好,海龙拒绝了恒天的“追求”。
而让海龙没有想到的是,从那时起,公司的经营状况开始步入下行通道,由盈利一步步走向亏损,并背负了巨额债务。公司年报显示,2008年-2011年,海龙净利润分别为-8.30亿元、1.06亿元、-4.46亿元和-11.39亿元。公司的股价也从2008年的最高点26.5元一路下滑到如今的3元左右。2009年在业绩带动下虽有小幅反弹,但已无力回天。
如今海龙早已资不抵债,又找来了当年的“追求者”恒天,但是角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现在海龙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恒天更是瞅准了这个时机采取行动。如果海龙破产重整成功,甩掉了巨额的债务包袱,恒天很可能会作为第三方入主海龙,这对海龙而言是重大利好;如果海龙重整失败,恒天将会在破产清算完成后,购入觊觎多时的机器设备等资产。”上述分析师表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股东及债权人各方很难就巨额的债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使得公司重整失败的可能性大增。一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资不抵债的海龙将遭遇被注销而自动退市的命运,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也将化为泡影。”安徽中天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姜万东表示。
巨额负债和连续的业绩亏损把海龙逼到了保壳与破产的十字路口,破产重整方案的制订、通过、执行等各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在生存还是灭亡的抉择面前,海龙早已没有了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