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熊长牛短症结何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0:45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姜韧 ○编辑 杨晓坤
近期证券市场“圈内人”、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语出惊人:“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天平过于向控股股东和原始股东倾斜,这是我们资本市场长期熊长牛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对于1970年至2003年这33年间投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统计,收益率的计算遵循两个起始条件:一、从股票首次发行的第一个月末起开始计算;二、按照首次公开发行的价格计算。无论是按照上述哪一个标准计算,在33年间有29个年份的投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收益率都是在所有投资组合类型中是垫底的,这意味着这些首次公开上市公司创造的新产品和服务可能对于经济是有利的,但是对于购买这些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投资者而言却是不利的。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享受到“插队”待遇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情况比散户投资者更糟糕。在20世纪90年代纳斯达克科技股鼎盛期,普通的散户投资者几乎不可能以发行价格购买到科技类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而且这些科技股一旦上市交易,股价还会出现显著上涨,这些令人垂涎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被投行优先分配给“受优待”的机构客户那里,这在当时意味着那些有资格“插队”的华尔街机构投资者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收入,但是这些以发行价格获得这些热销股票的机构投资者如果不抛售,则在未来短短数年内就将本来的收益赔得一干二净。对照A股基金投资者在新股配售中享受的待遇以及其后差强人意的业绩,无疑发人深省。
因此,张育军对于基金投资者的另一句告诫之词也就不足为奇了:“很奇怪,基金公司连80倍的市盈率都可以接受,90倍的市盈率都可以接受、150倍的市盈率都可以接受,到那么高你怎么接受的呢?”基金投资者在新股询价过程中“高举高打”确保了优先配售权,但是新股被高抛成“疯狂的石头”,这最终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为何中国概念股去海外上市不会成为港股和美股的空方利器,但是A股“国际板”却在未推出之前便屡屡成为空方的磨刀石,空方利用的便是投资者内心对于新股询价高估的担忧。所幸的是,从“强制分红”到“新股询价”这些“圈内人”说的实在话,都找到了A股“熊长牛短”问题的症结,因此A股未来十年走牛并不会是“望梅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