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谁该进入股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11:02 来源: 《理财周刊》虽然中国有这么多股民,但真正能赚钱的却不多。股市既是天堂又是地狱,股票投资者的命运总是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那么,谁该进入股市呢?
文/本刊记者 张学庆
股市并非是适合任何人投资的场所,这样的说法或许已成为市场共识。但出自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口中的“低收入人群不太适宜参与股市”却引发了市场讨论。
11月30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在谈论资本市场今后的六项主要工作中涉及了“低收入人群不太适宜参与股市”的话题。
郭树清首次公开系统阐述中国资本市场今后要做的六大方面工作,分别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切实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坚决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时刻警惕和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郭树清在演讲中提到,要落实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相匹配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引导投资者审慎评估、理性参与,确保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人。郭树清举例称:“尽管国际上许多权威研究机构一致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蕴藏着罕见的增长潜力,但是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为生的人群就可能不太适宜参与其中,应当建议他们更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
正是这一讲话,迅速被市场以“穷人不宜炒股”而广泛传播,并引发市场的争论。
需要制度变革
著名学者韩志国在其微博(http://weibo.com)中指出,政府提倡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股市是门槛最低的投资渠道。郭树清认为低收入群体不宜炒股,而储蓄都是负利率,民众的财产性收入来自哪里?中国股市没有财富效应是制度走偏,因为我们单纯把股市当做“圈钱”工具。当务之急是彻底改变制度,不能让股市仅仅成为权贵资本的发财工具。
韩志国道出了中国A股市场的现状。种种制度性弊端不除,不仅穷人、老人不适合入市,其他投资者退出也是早晚的事情。
不过,平心而论,郭树清的此番言论与以前每遇到股市大跌就有一些官员出面给股民打气和壮胆唱多股市相比,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因为一味唱多只能忽悠一批又一批股民前赴后继冲进股市,最终以损失出局。现在提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则是告诉投资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
因为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诉求,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就要为投资者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诉求。由于考虑到股票相对于债券等投资工具具有更高的风险,因此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穷人”和“老人”可能并不适合股市投资。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投资股票市场风险大,股价波动幅度远大于债券价格波动幅度,对于月收入只有3000元或30000元的投资者,同样,投资于某只股票,如果价格跌幅较大,前者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而后者可能影响不是很大,能扛过去。同样,一只股票的下跌,对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意义也完全不一样。如果股票套牢5年后才涨回来,年轻人,或许能够忍受,也有机会补偿风险,但是对于老年人,可能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因此,“穷人”和“老人”承担风险的能力显然较弱。
穷人好赌
毋庸讳言,穷人炒股就是为了告别贫困的生活,想通过股市的高收益来实现经济上“翻身”。一位基金公司投资部总经理表示:“大家说中国人比较好赌。如果不同意这样说法的话去澳门看看就知道了。但这又非常不易理解,中国5000年文化里没有好赌这一块啊。中国人还是相对非常保守、非常中庸的民族。那为什么中国人好赌呢?”
“我琢磨了一段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位基金经理说,实际上有一个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可以解释-“边际效应递减”。就是说当你没有钱的时候,每多出来的一块钱对你来说效益非常高。你想想上大学的时候多出100元钱来会很高兴的。但等你有钱以后,比如挣到1000万元,挣到1亿元,再多出100元钱对你来说没有什么。你没有钱的时候愿意付出很高的代价来追求这个东西。穷人好赌,中国人好赌,是因为大部分中国人还是穷人,穷人不赌的话没有发财的机会。穷人最喜欢的投资产品是买彩票。如果投了一把成功,就成了富人。但穷人变富人概率较低。近几十年来,由于众多散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都对商业银行和共同基金监管甚严,以维护社会稳定。
既然股市风险很大,那为什么有这么多散户愿意炒股呢?为什么100次股灾也不足以教会股民呢?原因很简单,大多数股民过于自信和贪心。他们认为,股民作为一个群体,虽然会跑输大市,但自己有优越的智商以及选股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必然能跑赢大市。
炒股四大好处
“中国股民的队伍之庞大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资深分析师张化桥曾撰文分析认为,国人对股市如痴如醉的真实原因是我国的“管卡压”经济体制。因为在千万条致富之路上都有毒蛇和关卡,而且营商的门槛越来越高。所以无数人在亏钱以及心力交瘁之余选择了一个懒惰的办法,把钱押在股市上。虽然在股市上亏钱也很容易,但是股市毕竟有四大好处。
一是交易成本低。股市交易的印花税和佣金显然大大低于办一家小企业的执照费、求情费、车马费、各种罚款等等。
二是炒股似乎不需要做太多努力。虽然基本面投资是需要艰苦努力的,但大多数股民不是基本面投资。炒消息和跟风的人偶尔也可以大有斩获。
三是炒股不需要求爷爷告奶奶,不需要走漫长的程序。虽然中国人对求情拉关系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无可否认,这是一种痛苦的事。而股市在某种程度上为不少人提供了一种疗养的环境:在“管卡压”经济中心灵受到创伤和委屈之后,可以在股市找到一种安慰,和一个“我说了算”的空间。
四是股市的门槛低。炒股票不一定需要太多资金,可是在中国做生意需要的最低资金量就越来越多了。当人们因为无事可做才去开出租车、开小商店或者炒股票,那这还有什么利润空间呢?
张化桥指出,当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真正的事业而潜心炒股,大家会慢慢发现我们已经无股可炒:因为股市只是经济的派生物或衍生产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炒股赚钱太难
事实上,虽然中国有这么多股民,但真正能赚钱的却不多。“股市既是天堂又是地狱,股票投资者的命运总是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曾任银河证券投资部总经理的罗善强如此总结。
回顾历史,1990年12月,中国证券市场建立,几千家机构和成千上万的个人投资者从此卷入了发财梦想与破产痛苦的深渊之中。那些只靠死工资能够清楚地算出自己一生收入的个人,看到了股市的赚钱效应后,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奋不顾身地投入了股市。1992年8月10日,在深圳,数以万计的人群用书包装着从各处收来的身份证几天几夜地排队抢购股票认购证。在上海,100元面值1股的豫园商城股票上涨到1万元1股,更唤醒了多少人的投资冲动。
在股市中,有人从几万元起步变成了拥有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又曾经何时,2001年下半年,中国股市进入长达4年多的前所未有的大熊市,股市市值总体损失8000多亿元,大部分投资者的资本被腰斩,一大批投资者千万资产随之消散,众多庄家甚至入狱或逃亡。然而,凤凰涅槃,在经历了大熊市之后,从2005年6月开始到2007年10月,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上证指数从岌岌可危的998点上涨到了6124点,2年4个月股市翻了6倍多,一大批千万富豪随之诞生。正当人们欢呼雀跃准备进军万点之时,上证指数又仅用1年时间从6124点一下跌到了1664点,大部分投资者在大牛市中所赚的钱又化为泡影。
“经历过股市的风风雨雨,投资者不应只看到股市让你资产膨胀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股市是资产快速消失的风险场所。”罗善强强调说,“如果倾其家当或借钱炒股,还会使你赔得生不如死。进入股市,首先想的不应是如何赚钱,而是要树立风险意识,保护自己的本金不要赔掉,这是投资者入市要上的第一堂课。”
为什么炒股赚钱不易呢?罗善强认为,炒股需要投资者有大量的知识,如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关于股市和股票的知识。投资者一踏入股市,就会感到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炒股需要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一点很难做到。并且,炒股人的心理压力太大。人们投资办厂,需要几十甚至上百人打理,但同样数额的资金用来炒股,却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够了,资金的盈亏都压在一两个人身上和心上,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另外,市场波动难以掌控,经得起市场反复考验的盈利模式难以形成,使得炒股很难在市场长期稳定获利。
借助专业投资者
显然,股市中能赚钱的是一部分人,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持续炒股而成功的人则更少见。在欧美100多年股市的历史上,不少智者已认识到了这个定理,越来越多的欧美股民明白了自己瞎折腾从中长期来看是毫无结果的,于是共同基金行业越来越兴旺,共同基金占股市的交易和持股份额也越来越大。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数量空前增加。1982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只有340个,到2007年1月底,美国共同基金达到8125个,超过纽约交易所的上市股票只数,净资产总额为10.567万亿美元。美国股市进入“机构投资者”的时代,大部分机构投资者慢慢放弃了传统的“用脚投票、不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华尔街准则”。如今,退休金、养老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在美国股市中成为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