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组股停牌前频现暴涨 谁在泄露内幕信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14:49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涉及重组、重大事项的股票频频在停牌前一个交易日暴涨,拷验监管层正在推进的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制度。

  记者 袁京力

  41只因重组、重大事项停牌的股票,在停牌前一个交易日,其中8只涨停,2只接近涨停,另外有3只逆市大幅上涨,11只股价异动的股票大部分均伴随着成交量的大增。

  截至12月6日,本刊记者对41只公告筹划重组、重大事项和重大事项未公告的公司进行了梳理,得出了上述结果。

  监管风暴重压之下,两种对立的情景分外鲜明:一方面,因重组、重大事项停牌的股票频频上演停牌前暴涨、大量资金涌入的好戏;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不断在勒紧内幕交易的缰绳,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制度。

  惊人的巧合

  如果说一个巧合属于偶然,那么出现13个巧合则可以称得上奇迹了,资本市场近期重组停牌股的表现则创造了一大奇迹。

  长航凤凰(000520.SZ)是一典型案例。11月1日早间,深圳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因长航凤凰预计有重大事项发生,公司股票自11月1日停牌,待公司公告后复牌。

  此后的11月25日,长航凤凰发布公告确认,此次重大事项为重大资产重组事件,该方案尚处于与大股东沟通、论证阶段,股票继续停牌。

  只不过,在停牌前一个交易日,长航凤凰股价已经出现异动。10月31日,该股上涨10.11%,成交量为8031万元,是近一年多来的新高。

  长航凤凰宣布停牌的两个交易日后,盛屯矿业(600711.SH)重演了这一幕。该公司11月3日晚间宣布停牌,两周后确认重组。

  停牌之前的11月3日,该公司收盘于涨停板的9.98%,成交金额为4060万元,超过前两个交易日的成交额之和。

  这种涨停板的故事,更多的出现在了ST公司上,后者是各方借壳的重点对象。据记者统计,其中有4只ST股在停牌前一个交易日出现了涨停。

  最近的一只为ST当代(000673.SZ)。12月5日晚间,该公司公告因涉及重大事项停牌。在白天收盘时,该股以4.95%的涨幅收于涨停板上。

  原本在二级市场成交清淡的ST当代,当天的成交金额为1787万元,超过了前7个交易日的成交额之和。

  再看ST琼花(002002.SZ),一直被重组传言所包围,在10月10日早间向深交所提交了停牌申请并发布了公告,理由为拟披露重大事项。

  在停牌前一个交易日,在大盘委靡的情况下,该公司午盘发力,最终以涨停价收盘,成交量较前一天小幅上升。

  作为中小板上市的第二家公司,以PVC包装材料和板材为主业的ST琼花,六年上市路竟成南柯一梦,最终落得重组的悲惨命运,此前,在江苏国信集团注入房地产业务失败之后,ST琼花一直谋划其他的重组,资本市场也传出各种重组消息,甚至传出广东一家塑料企业将参与重组。

  一切如传言。12月6日晚间,ST琼花发布公告称,原大股东琼花集团将持有的18.27%的股权转让给广东鸿达兴业集团,鸿达兴业主营塑料化工生产、现代电子交易市场、现代物流和资源能源开发。

  停牌前玩涨停也许太扎眼了,各路资金于是换了玩法,江淮动力(000816.SZ)就是其中一例。

  11月5日晚间,江淮动力发布公告称,因筹划重大事项,公司股票从下周一(11月7日)开始停牌。一周以后,江淮动力再次发布公告,确认了此次重大事项为资产重组。

  在停牌前的11月5日,江淮动力的股价大涨8.47%,成交金额为4.38亿元,是前一个交易日的3倍。作为一只具有重组概念的股票,江淮动力曾经受到了公募基金“一哥”华夏基金王亚伟、阳光私募“一哥”泽熙投资徐翔的光顾,股价频频出现异动,此番在停牌前的异动再次引发关注。

  在这份名单上,除了上述公司外,尚有英飞拓(002528.SZ)、*ST广厦(000557.SZ)、*ST金顶(600678.SH)、新大洲A(000577.SZ)、美锦能源(000723.SZ),这些股票的共同特征是:停牌前一个交易日涨停或者大涨,成交量较前一个交易日放大。

  隐秘的通道

  如此之多的巧合?是该惊叹这些资金未卜先知的能力,还是另有蹊跷。

  股票重组和资产注入,参与层面涉及重组方、主管单位、中介机构等,二级市场涉及公募基金等众多投资者,内幕信息流转的通道隐秘不易发现,而重组成功带来的丰厚利益,备受各方垂涎,铤而走险者众多。

  作为重组或者资产注入发起人,重组方管理层无疑是最直接的知情人,成为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交易的重灾区。

  天山纺织(000815.SZ)是一典型案例。

  2009年7月,新疆凯迪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荣江、副总经理曹戈在参与重组天山纺织的过程中,于7月21日告知他人,并委托他人在7月21日、22日大举买入,并在2010年6月复牌之后卖出,两人的相关账户分别交易800万元和130万元。

  从7月21日、22日的数据看,该公司连续两天涨停,成交量大幅攀升。

  另外,官员也成为最近几年新出现的内幕交易群体。

  证监会最近披露的“中山公用”案,就是典型的官员作为知情人参与内幕交易。

  2007年8月20日,中山公用(000685.SZ)公告了吸收合并集团及定向收购乡镇供水资产的预案。

  而在停牌前的7月2日、3日两个交易日,该股出现连续涨停、成交量放大的现象。在停牌前,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山市存在部分机构和个人账户大量买入的情况。

  经查,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中山公用原总经理郑旭龄、公用集团企管部原经理周中星具有重大嫌疑,作为当地的行政官员,李启红及其亲属,利用从中山公用董事长处获得的内幕信息进行交易,获利上千万元。

  更直接的案例来自ST高陶(600562.SH)的重组。2009年2月至4月间,南京市经委原主任刘宝春,参与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与高淳县政府洽谈ST高陶的重组事宜。

  对于这一对股票有重大影响的未公开事件,刘宝春告诉了其妻,夫妇二人通过家庭账户在停牌前大举买入,在复牌后卖出,最终获利749万元。

  此外,作为重组的参与方,中介机构最近也爆出涉及内幕交易的案件。

  11月28日,中信证券(600030.SH,6030.HK)投行部前执行总经理谢风华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交易案开庭。

  根据公诉机关的材料,自2008年12月17日至2009年5月25日,时任中信证券企业发展融资部执行总经理的谢风华,作为内幕信息的知情人,自己购买并告知妻子购买了ST兴业(600603.SH)及万好万家(000576.SZ),两次成交金额达1000余万元,获利760万元。

  除投行高管以外,会计事务所及会计师的问责也在加强。2011年7月,证监会通报了两起案件。

  一是2008年底至2009年初,时任大信会计事务所审计六部高级经理和主管所领导张松清,在事务所审计保利地产(600048.SH)中,利用相关账户交易保利地产获利7.2万元。

  另一案件是时任湖南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总经济师的刘洋,参与了ST中钨(000657.SZ)的重组事宜,操纵他人账户交易小幅获利。

  当然,这些只是表面上能看见的内幕交易信息流转的通道,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待落实的制度

  重组股在停牌前的暴涨,挑战内幕交易零容忍的承诺。

  11月25日《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下称“《规定》”)的正式实施,标志着证监监管风暴正向纵深发展。

  作为衔接,国资委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的内幕信息进行严控,防止相关知情人将信息向外界泄露,利用内幕信息为本人、亲属或他人牟利的行为。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证券、合并、分立、回购股份等重大事项,除需填写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外,还应当制作重大事项进程备忘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筹划决策过程中各个关键时点的时间、参与筹划决策人员名单、筹划决策方式等。

  根据该规定,内幕信息知情人是指《证券法》第74条所规定的内幕信息人员,涉及上市公司、股东层面、中介机构、主管单位等四大类。

  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旨在从源头上遏制内幕交易。不过,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单就市场主体中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而言,其利用内幕信息交易的情况屡见不鲜。首先,最常见的情形是基金提前获知公开信息以决定进退。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在上市公司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公布前一两个交易日,达不到业绩预期的基金重仓股经常出现暴跌。而公布超预期业绩的基金重仓股,在信息披露之间已经大幅上涨。

  这其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受益的机构提前从上市公司获得了信息。

  其次是基金经理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调研。据本刊记者了解,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为稳定股价常常召集公募基金这样的专业机构开会,其中可能涉及重组、业绩等非公开信息,这是目前监管的真空,却是基金经理热衷的调研方式。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