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央财大教授鲁桂华:养老金入市将透支国人晚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1:4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鲁桂华

  2011年12月30日,沪指收到2199.42点。但2011年成为史上第三大熊。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种极不和谐的声音,充斥于耳,那就是“救市、救市”!

  如何救市?很多专家建言,扩大入市的资金量,比如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资金规模,建立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A股的平台,扩大社保资金入市的规模,促成地方社保资金和公积金入市。甚至有人建言,像美国的401K条款那样,把老百姓养老的钱投入股市,因为“养老金的进入可以对低迷的股市起到支撑的作用”,“美国的‘401K’养老金计划,曾成功促成了长达22年的超级大牛市”。

  “养老金入市的提议得到证券界人士纷纷拥护” ,“国金证券分析师表示,养老金的入市符合成熟资本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大趋势”;华泰联合分析师也认为,“新增资金的入市无疑是市场最渴望看到”;国投瑞银基金(微博)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盛斌表示:“希望尽快打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新农保等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

  为什么证券界精英,对养老金入市高呼万岁?因为养老金入市符合他们的利益!但养老金,是国人老去之后再无其他现金来源之时,度过晚年的基本依靠。岂能为一己之私,而置国人养老之依靠于不顾?

  A股为何“跌跌”不休?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之后,A股不再是单边市,不仅仅股市上升时能够盈利,在股市下跌时也可以通过卖空股指期货、卖空股票以盈利。在这一背景下,卖空力量较之以往强了许多。但为什么有人卖空?究其根本,仍在于A股估值偏高,仍在于A股存在估值泡沫!如图表1所示,截至2011年12月29日,即使在2173.56点的水平上,剔除每股收益为负之后的2012家A股公司平均的市盈率仍高达81.16倍,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的市盈率分别为108.76、44.02和51.13倍。再如图表2,全部2012家A股公司中,有977家公司的市盈率高于30倍,占样本的48.56%。因此,相对于成熟市场,A股及三个板块估值泡沫仍然十分严重!没有不破的泡沫。在这一背景下,养老金入市,岂不是让未来的老人承担泡沫破灭的后果?

  再如图表3,自2011年年初以来,如果当月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较大,那么下月,大股东和高管减持的金额就明显地高;反之,如果当月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较小,那么下月大股东和高管减持的金额就相对较少。如果是这样,养老金进场救市,股票价格上涨,大股东和高管们岂不加速离场?救市,救的是百姓还是救的大股东和高管?用百姓养老的钱去救市,岂不荒唐至极?欢呼养老金进场救市的证券界精英们,是不是和期待着好行情减持市场的大股东、高管具有相同的利益?

  我相信读者的智慧!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0年,“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等14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缺口高达679亿元”。同时,“据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2000年至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总的收益率可能不足2%,低于同期的通胀率”。

  这意味着,当下,我国的养老金就已经入不敷出,再加上养老金的投资报酬率连通货膨胀率都补偿不了,如果不增加可靠的收入来源,未来极有可能出现中国人的养老危机。在这一背景下,让养老金进入估值泡沫依然严重的A股市场,岂不是透支国人的未来?

  近年来,多数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大大超过了一代人的储蓄。这意味着我们的房价已严重透支了未来。在严格的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随着房价趋于下降,随着地产商现金的枯竭,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也急剧下降。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地方财政,也已经严重地透支未来?随着房价回归正常,地方财政的困局也逐步显现,地方政府建地铁、建立交桥、修路的钱从哪里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地方财政的困局及由此带来的财政支出下降,随着支出乘数效应,会不会导致“中”债危机?这或许有待观察,但一定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片面追求GDP增长这一政策目标的诱导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是否亦属透支未来?这种透支是否需要未来大量的现金支付来整治环境?是否构成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债务?

  在养老金已经入不敷出的背景下,在股市估值泡沫依然严重的背景下,让养老金入场救市,救的是证券业、救的是拟减持的大股东和高管们。泡沫逐渐消退时,养老金的收益率将是负的,这会不会加剧养老金未来的支付危机?我们的楼市、我们的环境,业已透支,为什么还要透支我们的晚年?

  诚然,养老金投资于股市,有助于股市长期中的稳定,也有助于提升养老金的收益率。但股市一日不变干净,养老金就一日不能入市!决策者需要缜思慎行:救市不如治市!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