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山东海龙标本意义:若违约信用市场将建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1 03:01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大力○编辑 杨刚

  最近一周,有关山东海龙的坏消息连绵不断。由于公司资金紧张,逾期贷款不断增加,多家银行已经将海龙及其子公司告上法庭。昨天传出海龙开始对控股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市场认为海龙的破产整顿已经开始。

  4月15日的大限就在眼前,但是大多数投资者还是选择相信海龙短融最终将不会违约。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作为政府部门,海龙的违约将导致当地政府失去了未来发债融资的可能性。因此,市场寄希望于当地政府协调可以控制的银行资源来支持企业兑付,也即将债券融资的违约转嫁为银行贷款违约。但是,也有银行圈内的投资者对此表示怀疑。让银行向一家明显不具备还款能力、已经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发放贷款,如何通过内控和监管机构,这本身就是个问题。说到底,政府、银行、监管部门三者合力应对,才有可能让海龙短融最终得以兑付,看起来难度相当大。

  另一种支持到期能够兑付的观点认为,2006年的福禧短融闹得沸沸扬扬,但最终还是得以顺利兑付,因此海龙短融也应该有惊无险。但是,今天的海龙和当年的福禧在性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福禧是公司出了问题,但是公司本身的资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通过资产的转让和变现,福禧很容易就能偿付掉所有的负债。但是海龙目前公司逾期贷款总计7.21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56.64%,这已经是严重的资不抵债。拿福禧来说海龙,明显不是一个范畴的问题。

  不管海龙是否违约,对于信用债券市场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如果真如市场预期那样,政府、银行和监管部门合力避免了违约,那么“信用债券市场无信用风险”这一判断将得以强化,众多低评级高风险的信用债券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届时所有的信用利差都将被进一步压缩。

  但如果海龙真的违约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市场将会得以建立。信用风险将不再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名词,而将真正的影响投资者的收益。各个信用评级之间的利差关系将被进一步拉大,各类机构对于信用风险偏好的差异化将会显现。当然,海龙违约将会导致地方政府以及部分机构投资者的剧痛,但也许这就是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建立健全必须付出的代价。山东海龙标本意义:若违约信用市场将建立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