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机构深陷重啤门的愤怒问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1 01:0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金声

  重庆啤酒连续无量的跌停充分彰显了资本市场的巨大风险和冷酷:十多个交易日已让基民股民数百亿元资产灰飞烟灭。重庆啤酒的下跌将怎么收场,假以时日便可知晓,但令人难以释怀的是,重庆啤酒这个长达数年的典型庄股的最后主力接棒者,竟然又是以基金、券商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

  不少媒体连篇累牍地把“重啤门”的发生看作是“黑天鹅”事件,这实在是一种误导,是地地道道的开脱之辞。

  所谓“黑天鹅”事件一般是指超过人们正常预测范围的、人力无法抗拒的事件,诸如地震、飓风、交通事故、恐怖破坏等。而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的新药实验已历时十多年。这期间有充足的时间可供咨询、跟踪、调查研究并作出判断。更何况重庆啤酒的管理层也一再发布公告提示风险。

  其实,并不需要很专业的医学知识就可知道,新药的研发,从立项实验到成功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全世界每年有多少正在进行的无以计数的新药研究,而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一些世界级的难题诸如抗癌药物和免疫类药物,其成功率更是极小极小概率。

  乙肝的治疗也完全可以列入世界级医学难题之一。其预防与治疗的难度甚至不亚于对艾滋病的研究。因此我们理当在赞赏重庆啤酒勇于攻克世界级难题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的同时,应该在投资上慎而又慎。因为任何医学试验都存在着成功与失败的两种可能,更何况治疗乙肝的这项试验是一个胜算不会超过俄罗斯轮盘赌的小概率事件。投资小概率事件无异于赌博,是投资者的大忌。因此试验的失败纯属正常,完全在情理之中,却为何被冠以“黑天鹅”事件,岂非欲盖弥彰?

  我们真不知道这些有着庞大调研力量的专业投资机构究竟基于怎样的逻辑,怎样的依据,又按照怎样的决策程序,将数亿元、数十亿元基民股民的真金白银投入其中的。他们的作为好像成功已如探囊取物般简单,而失败却是一种人们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岂非颠倒黑白?不知道是否有法律依据可以追究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愚蠢过失?

  这些年来,重庆啤酒在“乙肝疫苗”的题材下,在二级市场上一直演绎着庄股的走势,炒家一波一波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这种庄股,完全依靠题材支撑,以零和游戏、捕猎最后接棒者为目的,往往风险极大。一般稍有头脑者对这种股票都会避而远之,不会去趟这摊浑水。为何恰恰又是这些专业的投资机构愿意在这么高的价位去成为接盘主力呢?是学艺不精,还是把投资当儿戏?

  更令人深思的是,有媒体披露,这次“重啤门”的券商投资者均没有将本身的自营盘投入其中,这也就是说,此次机构所损失的资金,要么是基民的,要么是股民的。如果属实,说明某些机构也知道投资重庆啤酒的风险,而他们自己的自营盘是不愿冒这种类似于赌博的风险的。当如是,这又该上升到道德层面的问责了。

  让人难堪的是,“重啤门”事件并非个例。从年初绿大地涉嫌欺诈上市,此后是双汇发展瘦肉精事件,8月份紫鑫药业的造假事件,以及中恒集团的假协议、科力远的假重组等一系列事件,所涉及股票的一个共同特征都是庄股,都有过一波极凌厉的涨势,都是机构扎堆,而最后都由于丑闻事发惨跌收场。

  其实这些所谓的“黑天鹅”并非不可知晓。只要我们在调研时认真走走基层,认真考察运营的主要环节,仔细研究行业的特点,认真分析财务数据,都是能事先看出些端倪的。

  当下类似“重啤门”事件的频频发生,深刻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生态和机构投资者的现状。虽然他们成立之初大都祭出“价值发现”、“价值投资”的大旗,可一旦投身于中国的证券市场,就会变质变味,变得浮躁短视,变得散户化、同质化,甚至还好赌、好坐庄,堪与中国男足这个扶不起的阿斗称兄道弟。这些年,我国证券市场炒消息、炒题材、炒重组,100倍市盈率还去追逐所谓价值发现,负资产的股票还享有数十亿元市值等扭曲中国资本市场的乱象,都活跃着所谓专业投资机构的身影。

  “只有当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在裸泳”。今年,在货币紧缩、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加上股市的大幅扩容,我国股市正经历着一次空前的调整。这种调整与其说是紧缩和扩容带来的,倒不如说是调控背景下的去泡沫和价值回归的过程。很多机构正在为他们之前做出的非理性投资付出惨痛代价,机构深陷“重啤门”事件,当属这些非理性投资中的典型。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