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保基金去年赚钱逾八成靠银行分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01:59 来源: 证券时报网

  巴菲特挣钱主要靠保险公司,全国社保基金赚钱则离不开几大银行的贡献。

  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总额73.37亿元,而单靠投资工商银行的分红所得就达27.7亿元。加上持股比例较高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社保基金从这4家大行赚得的股利占其投资收益总额的比例高达84%。再算上购买“原始股”的低成本对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贡献,银行股的确成为社保基金这几年来收益最佳的一笔好买卖,并且是其赚钱的主要利器。

  去年银行分红撑起八成收益

  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总额为73.37亿元。但记者在其基金收益表上注意到,仅股利收入就达73.93亿元,已覆盖了全部投资收益。根据社保基金对几大行的持股比例和各行H股分红额匡算,其中仅工商银行贡献的现金分红就达27.7亿元,中国银行分红所得计14.2亿元,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分红所得各为7.03亿元和12.88亿元。社保基金坐享4大行分红合计达61.81亿元,占其投资收益总额的84%。

  粗略统计发现,随着分红比例的逐年提高,社保基金通过上述4家银行获得的红利也在水涨船高。在2007~2011年的5年间,社保基金从4大行获得股利收入分别为38.38亿元、39.71亿元、41.25亿元、51.06亿元和61.81亿元。在市场红火的年份,这样的收入或许微不足道,但在2008年和去年这样投资收益欠佳的年度,持有银行股这样的“现金奶牛”无疑让社保基金喘了口大气。

  低成本银行股摊薄“浮亏”

  除了分红所得,持有银行股的巨大账面浮盈,也显著改善了社保基金的投资“成绩单”。在社保基金的基金收益表上,“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一项无疑体现出当年市场走势的概貌:市场好,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浮盈”就高;市场大幅走低,所谓的“浮亏”就大,而“浮亏”会直接进入当期损益。

  值得一提的是,社保基金持有上述4家银行的股权均是“地板价”购得的原始股。2004年,在交通银行财务重组阶段,社保基金百亿资金参股曾在市场引起轰动。2006年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上市前,社保基金又分别投资100亿元和180亿元,低价获得两大行“原始股”,上市当年持股数分别为83.77亿股和175亿股。2010年,农业银行上市前夕,社保基金再获政策福利,以150亿元入股农行,成本价也只有1.5元/股左右。

  而以2011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社保基金持有这4家银行的价值约合1660亿元,单一行业投资占社保基金总资产(2011年末8688亿元)的比例已经达到19%,占交易类金融资产(2011年末2294亿元)的72%。因此,这部分低成本的庞大资产,对于摊低其他股票投资的账面亏损,无疑作用巨大,尤其是在弱市中,为社保基金的业绩增色不少。

  此外,二级市场减持这些银行股同样也给社保基金带来收益。以工商银行为例,据粗略统计,自2010年至今,社保基金进行过7次减持,减持规模总计1.6亿股,减持金额9.12亿港元。以其近乎1元/股的成本,通过这一操作,社保基金2年多来也获得不菲的收益。当然,意在长期持有的社保基金并不急于从银行股“套现”,对于这4家银行,无论是减持次数和规模都很有限。除工行外,仅对中行进行了几次减持。据之前国泰君安发布的报告解读,这种减持行为或是为执行某一原先设定资产配置比例进行的一种既定操作,并无其他深意。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