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陆家嘴”离“达沃斯”更近了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6:56 来源: 中国证券网

  2008年5月,首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早在论坛开幕前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陆家嘴”就表露了瞄准“达沃斯”的决心。

  当时,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发布会上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主要落脚点,就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基于这一原因,论坛定名“陆家嘴论坛”。以“陆家嘴”命名,也是希望陆家嘴能够像因“达沃斯论坛”出名的瑞士小镇达沃斯一样,成为世界知名的金融地标。 “我们相信,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陆家嘴"在全世界会越叫越响。 ”

  四年过去了,陆家嘴论坛走到了第五届,这些日子,我们可以看到,陆家嘴的金融楼宇一栋栋拔地而起,我们可以触摸到,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茁壮成长的脉搏,那么,陆家嘴论坛是否如初生伊始所期望得那样离达沃斯更近了呢?我们试图在时间和空间的探索中寻找答案世界性的品牌论坛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今后GDP增长可能放缓

  叶甫根尼·加夫里连科夫 (俄罗斯最大私人投资银行TroikaDialog首席经济学家):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正在挣扎。这说的并不是激战正酣的欧洲杯,而是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现在欧洲最大的问题是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没法用过去的经验去衡量这种不确定性到底有多大。欧洲要花很多步骤才能够实现所谓的财政联盟,或者说银行联盟。因为欧洲国家众多,有不同的国家机构及宪法,让各国协调起来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欧元区明年可能开始恢复增长。

  经济规模很大的时候,经济增长放缓是很正常的。中国现在的GDP规模达到约8万亿美元,这么大规模的经济体不可能一直保持8%的GDP增长,放缓是很自然的,中国以后的GDP增长可能会继续放缓。

  中国应建多个场外市场

  吴国俊(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要建立多个区域性场外市场,而不是全国单一的场外市场,不应该让一家机构垄断所有的业务。市场之间互相竞争可以改善服务,降低成本,促进创新。场外市场建设,不应以便于管理来作为出发点,而是要便于投资者以及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这是我作为学者对政府在制度设计上的建议。

  我们为什么没有“中国硅谷”?

  黄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为什么美国国家产生了这么多的优秀的创新企业?除了它的创新文化,高效的水平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法治是世界上最棒的。金融支持创新,就是把“有钱没有头脑的人”和“有头脑没有钱”的人结合在一起,前提是有一套完善的法律规范,同时兼顾保护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利益。否则两者只能是互相欺骗和坑害。

  中国金融支持创新企业存在三大障碍

  魏高斯(美国硅谷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首先,借贷基础设施不合理,如抵押品设计往往针对国有企业和制造型企业。其次,银行贷款管理偏向国有企业、房地产等行业,机制、法规并不有利于创新企业。最后,受限于管控,中国银行业贷款利润并不是非常丰厚,因此不愿意承担创新企业带来的风险。

  中国浪费最多的是“胡思乱想的念头”

  汪韧(富瑞集团亚洲区总裁):中国浪费最多的不是水、不是能源、不是电,而是人们胡思乱想的念头。鼓励胡思乱想,不仅要改革教育体制、破除传统文化对创新的压制,还要有金融的支持。一个“胡思乱想”的人与一个基金投资人,一场谈话造就一个创业神化的故事,在美国华尔街并不少见。

  金融架构应克服“克里芬难题”

  金永华(KIM JongHwa)(韩国银行副行长):全球金融架构应该争取克服所谓“克里芬难题”,也就是说储备货币的流动性和信用性之间的矛盾。一个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应该提供国际流动性,但是更大的流动性可能会导致赤字的累积,最终导致可信度这种信誉的丧失。

  我们认为要通过对全球金融架构的管理,实现一种全球平衡,并且从这个角度考虑新兴经济体地位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讲,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改变成为一种多储备货币体系,当中可以包括新兴国家货币。

  释放货币是发达经济体不负责任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一些国家为什么要搞主权财富基金?因为它们手头掌握了大量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从何而来?那是发达经济体不负责任的发展方式、不负责任的政策放出来的,这些货币危害了世界经济的恢复。所以主权财富基金,实际上是那些不拥有主权货币发行权的国家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和自我防范措施。

  “42岁的达沃斯”

  正处在人生最华彩的壮年阶段

  大家熟知的达沃斯论坛,即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Forum,WEF)年会,该年会因每年都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召开而有了“达沃斯论坛”之称。达沃斯论坛可谓当今世界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论坛之一。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前身是现任论坛主席、日内瓦商学院教授克劳斯·施瓦布在1971年创建的“欧洲管理论坛”。 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至今,达沃斯论坛已举办了42届,会议一般在每年的1月下旬举行,会期约一周,每次会议会围绕当年的主题进行200多场分论坛讨论。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世界经济论坛所探讨的议题逐渐突破了纯经济范畴,许多双边和地区性问题以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安全和社会事件等也成为论坛讨论的内容。此外,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也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国家竞争力排行榜。

  如果用人的年龄来看达沃斯走过的这些岁月,“42岁的达沃斯”正处在人生最华彩的壮年阶段。

  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看来,达沃斯论坛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原因很多,但有两条是最重要的:第一,论坛启动早,也是在很早就聚焦经济全球化这一主题,该主题与一段时间以来的全球格局变化高度契合。第二,论坛的品牌经营得很好,在这方面,最具体体现是,除了瑞士本土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外,世界经济论坛还积极拓展全球市场,除了已在中国定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外,今年5月30日至6月1日,世界经济论坛东亚峰会又在泰国曼谷召开。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把达沃斯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四点。第一,瑞士是国际经济舞台上重要的经济体,国际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及其他组织,或在瑞士建立总部,或是设有机构,包括联合国、国际清算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委会等,这使得达沃斯具有举办跨国性大型活动的先天优势。第二,民间的性质决定了论坛不会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等干扰。第三,议题广泛,眼界不仅仅局限在欧洲,局限在管理话题。比如,1988年,论坛引起全球关注是因为政治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这个中立平台解决了国家间的巨大分歧,希腊和土耳其当时处在战争边缘,论坛将两国首脑拉到了谈判桌旁,“达沃斯宣言”的达成使双方一触即发的战事悬崖勒马。

  “5岁的陆家嘴”

  走过了初生的稚嫩,开始向世界展示才智与冲劲

  2008年开始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也有不为人知的“前身”,这就是在2006年举办的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文化周。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全程参与了文化周策划及筹备工作,至今仍对当时的活动如数家珍。他向记者介绍了文化周丰富多彩的7天活动。文化周由三大板块、九个项目组成,包括开幕式、主题研讨会、会标征集、金融读书会、金融文化展、金融电影展、高尔夫联谊赛、期货投资论坛等。当时文化周的功能定位就是上海金融中心的标志性活动、常设性活动。

  这些系列活动中引起最大反响的要数开幕式上发布的 《六个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研究报告》,这是国内首次对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排序比较的研究探索。由陆红军主笔的该报告从金融规模、金融环境、金融聚集度、金融国际化、金融风险防御、金融创新、金融效率、金融人才、金融制度、金融科技等10个一级指标和56个基础指标,全面考察了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东京、上海六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六大城市竞争力排名的发布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陆红军介绍说,虽然上海在六个城市中排名最后,但与前五大金融中心的差距在缩小,尤其在金融环境、金融效率和金融国际化方面,上海的成绩有目共睹。 “2006年至今,上海在金融中心建设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在规模和硬实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比如说资本市场的IPO总量已经在全球名列前茅。 ”

  陆家嘴论坛见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最快的这几个“365天”,而从那些能直观描述每一届陆家嘴论坛举办情况的数字中,我们也能瞧见陆家嘴论坛的“长大”。

  2008年,第一届陆家嘴论坛以“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为主题,300多人出席。2009年,第二届陆家嘴论坛以“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为主题,有500多人参会,100多人发言,陆红军对从这届开始引入的“浦江夜话”环节尤其赞赏,他认为,这将会议的时间和空间拉开了,论坛的形式更加活泼。 2010年,第三届陆家嘴论坛以“危机之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变革”为主题,与会人士扩容至800人,115人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境外人士33位,境内人士82位。 2011年,第四届陆家嘴论坛以“新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宏观管理”为主题,800多人与会,演讲嘉宾130多位,350多名境内外记者参与报道。人数增加的背后,对应的是陆家嘴论坛日益开放的心态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大踏步前进的身影。

  今年,第五届陆家嘴论坛召开,会议主题确定为“金融治理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相比前四届,本届论坛的发言嘉宾创下历届之最,约有165位嘉宾确认发言。同时,报道本届论坛的媒体人数也刷新了记录,500多名境内外记者在会场上“围追”800多位参会嘉宾。

  同样用人的年龄来看陆家嘴,可以说,5岁的陆家嘴正走过初生的稚嫩,开始向世界展示他的才智与冲劲。

  “对表”达沃斯

  陆家嘴论坛需要谋求“转型”

  在记者把“陆家嘴离达沃斯更近了吗”这个问题抛给多位专家学者的时候,不少人都会强调,事实上,两者一个民间一个官方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具有可比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问陆家嘴论坛怎样才能获得达沃斯论坛那样的国际影响力,因为,“对表”达沃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很多。

  陆红军多次参与夏季达沃斯论坛,他在谈到论坛吸引他的原因时说:首先,在论坛上可以听到全球顶级思想家的声音;其次,一些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参会及讲演,能够最直接地了解到这些国家首脑的思路;最后,论坛的形式有独到之处,比如会议的每个区域都设置成类似社区的概念,再比如分论坛讨论现场布置成咖啡馆样式的一个个小圆桌,“在轻松的氛围中,与会者的参与感会特别强”。他还特别提到了一个“绿色办会”的细节,会议上用的纸都是再生纸,铅笔都是用废报纸作为材料制成的。他说,“达沃斯在商业运作上的灵活性、在会议举办上的创意与特色都值得陆家嘴论坛取经”。

  在办会模式上,陆红军也认为,陆家嘴论坛可以借鉴达沃斯论坛,从“做会者”成为“做会者+走会者”,也就是说,适时将陆家嘴论坛“输出”,有选择地在国内外著名都市举办论坛活动,这样的话,陆家嘴就将从一个地标变成真正的全球品牌。 “要在影响力方面再上台阶,陆家嘴论坛办会模式必须顺势转型,由"垂直结构"变成"网状结构"。 ”陆红军指出,我们现在举办论坛多采用传统的模式,主办方、承办方等层级之间往往是垂直关系或直线关系,而达沃斯论坛则是一个网状组织,论坛核心组织在网的中央,论坛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陆家嘴论坛要真正成为全球品牌,就需要这样的网状结构。

  乔依德也认为陆家嘴论坛应该“走出去”,而且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其一,议题设置更加开放;其二,建立常设机构,作为研究平台。

  毫无疑问,陆家嘴论坛的影响力一年比一年大,年轻的陆家嘴论坛处于发展上升期,也幸运地处于中国经济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上升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上升期。专家们对陆家嘴论坛的未来都充满期待我们如果能够用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办会,持续改革,形成论坛文化,那么,陆家嘴论坛应该说具备成为下一个达沃斯论坛的条件。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