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10:5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 熊凯
2012年3月30日,距中国证券业协会场外市场委员会搬离证监会办公的北京富凯大厦,已经两年多。对于2010年1月下旬的搬迁,各方认为,这一举动富含深意。
当时,接近监管层的权威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证监会准备上收场外市场监管权,场外市场委员会发挥自律组织职能,并给出时间表,2010年2月出台扩容政策,3月接受其他高新区试点资格申请,6月会有第一批外地园区企业挂牌。
此后却望穿秋水,始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2012年初,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由券商主导建设柜台交易市场,新三板未见踪影,市场情绪降至冰点。
紧接着则是戏剧化转折。2月底,郭树清调研新三板消息传来,各方希望重燃;3月底,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调研新三板,一时间新三板炙手可热。
最新消息显示,新三板扩容改革的最新方案,已于近日上报国务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用来形容新三板改革之路一点都不为过。
“证监会一年一件大事,继股权分置改革、创业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相继推出后,也该轮到新三板了。”一位资深新三板市场人士如此感慨。
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试点方案,于2005年底获得国务院批准,2006年1月开板,迄今6年。
“试点初期,首要目标是不出问题,而非如何快速发展。”上述市场人士如此解释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逻辑。
这很好地解释了新三板后来的发展状况。
2006-2009年,除在定向增发领域取得突破、培育1家中小板公司外,由于严格的投资者限制和非连续竞价的交易制度,新三板市场活跃无从谈起。
交投不活跃、价格失真,成为这个自上而下“官办”的场外市场最大的特征。
2009年7月,新三板试点制度进行5方面调整;10月,新三板公司北陆药业(300016.SZ)登陆创业板,两大消息接踵而来,先知们嗅到机遇的气息。
就在那年10月,投行们突然发现,创业板的蛋糕都被平安和国信两家券商分食,而新三板还是处女地。
数月后的2010年1月13日,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当年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将新三板扩容改革列在全年工作第一位,定调“抓紧启动”。
机会似乎真的来了。
2010年,具有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资格的券商数量迅速蹿升,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公告里,几乎每月都可看到新获主办资格的券商,而此前数年,该名单基本没有变化。
2010年下半年,作为最早布局新三板券商之一的西部证券,在市场上招聘35人,团队规模达80余人,市场第一。
面对这项亏损业务,当时大部分券商还是观望态度,有意愿的表现仅是拿到业务资格,并未实际开展业务。
由于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相继推出,当年新三板还是靠边站了。
时至2011年,两会进行时。
辜胜阻(微博)、贺强(微博)、杨晓嘉、陈东征等一众权威人士,或是对新三板扩容做了提案,或是做了表态,新三板扩容消息,再度甚嚣尘上。
2012年3月中旬,坊间报道,杨晓嘉拟任新三板交易所理事长得到证实。
“不能再错失新三板的机遇了。”2011年春,与平安、国信同处南方的另一家大型券商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公司举全力布局新三板,全国各地的营业部人士都被要求参加培训,随后便匆忙上阵。
2011年4月下旬,在一星期内,上述券商注册所在省份某高新区内,其三板部门与6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而仅在2011年1月份,西部证券手中所签新三板挂牌协议企业已遍及全国,数量达60多家,彼时,新三板全部挂牌企业数不过75家。
一个标志性事件发生在当年6月。
有投行贵族之称的中金公司,也屈尊加入新三板角逐。
2011年6月中旬,一次中关村举办的活动上,中国证券业协会场外市场工作委员会人士不经意间透露,中金公司关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资格的申请,已提交协会。
至此,一线券商全部获得新三板业务资格。
这无疑是当年群雄逐鹿的最好注脚。
然而,一盆冷水在当年炎夏浇来。
7月下旬传来消息,证监会关于新三板试点扩容改革的方案,遭到国务院否决,未经证实的消息显示,副总理王岐山批示四个字“顶层设计”,指示证监会要通盘考虑,将新三板与各方OTC区分开来。
与此同时,前期跑马圈地过于激进的券商开始体会到冲动的后果。
“一些券商签的项目过多,人手照顾不过来,企业和高新区就有意见。”一位券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最极端的例子是,某券商被一个地方的高新区列入黑名单,直接禁入。
摊子铺得大的券商,不仅这块业务亏损加大,还要承受企业指责,新三板扩容到底还搞不搞?没有人能回答。
对于一些高新区来说,也物是人非。一家全国排名领先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主管上市事务的发改局局长,一直力推将区内企业挂牌新三板奖励标准由50万元提到150万元,然而,直到他调任,也没有落实。
省市两级政府的意见是,扩容政策正式发文,才给企业提高标准。而企业对上新三板本来态度暧昧,补贴标准不提高,便兴味索然。一时间陷入两难。
这是艰难的一年。
进入2012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便提出由券商主导的柜台交易系统,这对新三板无异于雪上加霜,各方寄予厚望的新三板就此真的终结?
事后看来,郭树清所提券商交易系统,与新三板并不矛盾。
2月底,是戏剧性转折的开始。郭树清视察新三板时,对于新三板要不要搞的问题,他用了“一定”这个词。
紧接着,3月27日,曾批示“顶层设计”的王岐山视察新三板,算是定调。
在一位资深场外市场人士看来,从大势看,新三板如果搞成一个交易所,就无所谓场外市场,未来券商主导的柜台交易系统和地方OTC,则将构成场外市场主体。这是其并行不悖的理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