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产业资本12月变脸:从净增持到净减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02:1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域

  比金融资本更接近实体经济的产业资本,一贯有着出色的市场“嗅觉”,行动也更加敏捷。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当月产业资本增持个股83只,增持金额为32.65亿元;同期减持个股98只,减持金额达48.63亿元。

  如此净减持的态度,却和一周前截然相反。

  早在12月20日,当月的产业资本增持量就达到27.58亿元,“反超”减持金额,使得净增持数目达到2648万元;这也是进入下半年以来,持续呈现净流出状态的产业资本,首次呈现净增持的态度。

  只可惜,短短4个交易日之后,情况再度逆转,产业资本依旧回归净减持。

  “四季度以来的股东增持主要发生在主板,相比之下,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股东增持很少见。”深圳一券商研究员判断。在他看来,这一现象反映出在经济加速下行、企业盈利恶化的大背景下,市场情绪没有明显的改观。

  12月26日,上证指数收报2190.11点,下跌14.67点。

  小盘股遭减持

  12月26日,亚星锚链(601890.SH)开盘即跌停。

  这也是自公司发布限售股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以来的第二个跌停。该公司2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解禁上市流通股份共计1.6亿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34.37%。

  根据公告,上述解禁股份可上市流通日为2011年12月28日,由深圳市和泰成长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任乐天等41名自然人股东共同持有。

  “股价下跌是受大量的解禁股上市所致。”深圳一券商人士指出,A股曾在12月16日至19日期间出现短暂止跌,但一旦市场信心再失、经济基本面没有改观的情况下,获利盘可能率先出逃。

  事实上,即便是整个市场交投不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依旧被疯狂减持。

  曾经备受市场追捧的莱宝高科(002106.SZ),却在今年以来频繁遭遇股东和高管减持。数据显示,12月14日、15日,莱宝高科董事、总经理李绍宗以及副总经理商陆平连续两日减持,其中李绍宗套现超过200万元,商陆平套现约200万元。

  路翔股份(002192.SZ)则在12月14日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柯荣卿12月12日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7%,套现4800万元。

  统计显示,截至12月26日,已经有83只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在12月现身被减持名单,累计被减持26.33亿元;其中,四维图新(002405.SZ)、科大讯飞(微博)(002230.SZ)和独一味(002219.SZ)成为遭遇减持最多的前三只股票。

  底向何方

  而在12月,就有中百集团(000759.SZ)、工大首创(600857.SH)、*ST天目(600671.SH)、新嘉联(002188.SZ)、冀东水泥(000401.SZ)、青山纸业(600103.SH)等6家公司发布了股东“举牌”公告。

  12月8日,冀东水泥发布公告,称截至12月7日,海螺水泥累计增持冀东水泥6069万股股份,占冀东水泥股份总数的5%。

  这已是继2008年8月和2010年4月后,海螺水泥对冀东水泥的第三次举牌;资料显示,海螺水泥共持有后者1.83亿股,占冀东水泥总股本的15.05%。

  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是产业资本认可A股投资价值的体现。

  “增持公告次数、增持额、净增持额是产业资本增持的显著标志。”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冯伟认为,“产业资本增持领先于估值底部。”

  冯伟判断,周期性行业出现产业资本集中大幅增持现象对经济形势转暖有较强的领先作用,消费类行业净增持现象对市场增持情绪有同步作用。

  华泰联合证券认为,尽管今年周期性行业增持公告次数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净减持额也在逐步减少,但是增持额并未出现一个大幅的增加。因此产业资本增持的情况是在逐步的变好,但是并未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资本增持潮。

  实际上仅在12月,就规模来看,市场仍以减持为主。

  对于未来市场走势,北京工商大学(微博)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微博)教授在腾讯微薄发表评论,称中国经济需要“稳中求进”,而“稳中求进首先就要稳股市,稳股市才能稳信心。”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