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挣扎2300点产业资本增持四重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10:00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当A股在2300点之下挣扎的时候,资本市场各方力量暗潮涌动。根据最新消息,证监会正计划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上市公司行业市盈率进行研究,并有望成为新股定价的重要参考,这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曙光?

  此时此刻,辗转反侧的何止机构和散户,那些盘踞在中国股市的产业资本,其内心深处更为纠结——账面资产严重缩水、再融资前景扑朔迷离的境况下,攻还是守呢?

  大盘“变奏”期,产业资本操作风格似乎提前转向。

  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第一个交易月内,大批产业资本加入了“以攻为守”的阵列,已持续两年的月度净减持局面被彻底改写,2012年1月被重要股东增持的A股股数相当于减持规模的2倍之多。强势增持的趋势甚至延续到了今年2月,3个交易日刚过,便有来自21家上市公司的2347万股股份受其重要股东增持,同期减持公司仅8家。

  事实上,增持仅仅是产业资本躁动的表征,它背后潜伏的是稳定军心、吸筹夺权、或者力保增发的壮志雄心。当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适合绽放在疲弱的市场中,越来越多增发项目受困行情而低调搁浅。

  新金融记者 智梦寻

  稳定军心:央企再现增持潮

  自沪指在去年12月12日击穿2300点支撑位后,中国股市便跌入了“煎熬期”。惨痛的行情与抄底的呼声此起彼伏,同时考验着各路资本的承受力和判断力。近日,继“估值底”和“政策底”之说后,“养老底”言论又甚嚣尘上。

  有机构称,伴随养老金入市,2012年有望构筑“养老底”并迎来下一阶段的牛市行情。多头代表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上周四公开表态,直言此刻“是底是底就是底,也许就是养老底”。

  筑底还是探底?机构仍在热议。但对于体量庞大的产业资本而言,被动等底莫若主动出击。新金融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第一个交易月中,同样身处“煎熬期”的产业资本二级市场操作风格突变,已维持了两年的月度净减持状况被完全改写,上月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及其高管增持股数远远赶超减持,总额达到3.26亿股。

  在这波增持潮中,央企再次冲锋陷阵,仅1月10日至17日之间,便有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联通(微博)、中金黄金、宝钢股份5家航母级央企发布增持公告,5家企业合计获得大股东增持超2亿股,耗资约14.6亿元,成为1月增持潮的绝对主力。

  对于最先披露增持消息的中国石化,来自海通证券(微博)的分析师邓勇给予了高度认可。他认为,大股东对中国石化的增持以及披露的后续增持计划,都是基于对股份公司长远发展的看好,显示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国金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郝正也认为,中国神华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之举,也“显示了实体产业资本对于当前价值低估的判断”。

  事实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博弈正在左右着A股的估值神经,上述受到增持的央企中,除了中国联通,其余4只个股均跑赢大盘,中金黄金1月份的涨幅逼近29%。

  新金融记者注意到,进入2月份,央企增持风并无退却之势。上周四,华侨城A再发布增持公告,称其大股东华侨城集团增持公司股份约309.5万股。

  在央企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公司高管加入了增持的阵列。1月份至少有7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获高管增持的消息,涉及高级管理人员多达140人次,增持总规模超4000万股,动用资金约4.3亿元,高管层“持股过年”已成为2012年春节期间的亮丽风景。

  借机吸筹:霞客环保二股东“夺权”

  当然,不是所有的增持都剑指“稳定”,也不乏一些增持意在“夺权”,霞客环保原副董事长便是个中高手。不得不说,“煎熬期”的行情着实为大规模吸筹缔造了绝佳的机会。

  事实上,自沪指在去年12月12日跌破2300点一线之后,霞客环保二股东低位吸筹的计划便悄然启动。根据Wind提供的信息,作为公司副总裁,楚健健本人从去年12月14日开始增持霞客环保,单笔增持额达到253万股,增持成本约9.81元/股。然后又在去年12月29日以更低的8.6元/股的成本小幅吸筹大约4.5万股。

  进入2012年,霞客环保股价随同大盘屡创新低,而副董事长吸筹的频率也在明显提速。上个月,他不仅以个人名义连续买进霞客环保股份超180万股,由其作为董事长并控股的江阴中基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即霞客环保原第二大股东)也加入了增持行列,中基矿业及其一致行动人任元林近期共增持霞客环保834.15万股。

  在此之前,除了某孙姓高管曾在2009年小幅增持并于几天后快速平仓外,霞客环保始终没有在二级市场上受到任何大股东或者高管的青睐。所以,这一波的增持热潮迅即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公司股价止跌回升,整个1月份的涨幅超过了10%。

  终于,在2012年第一个交易月收官之际,霞客环保披露二股东激进增持的真正意图:1月31日,公司发布了一则翔实权益变动书,表示原第二大股东中基矿业及其一致行动人任元林目前已持有公司13.81%的股份,超过原第一大股东、董事长陈建忠所持有的13.58%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换言之,累加个人持股量,中基矿业控制人楚健健已绝对取代陈建忠,成为霞客环保的“新任老板”。

  公告显示,中基矿业因从二级市场收购霞客环保769万股共支付了6882.70万元,平均每股收购成本不足9元,如果退回2011年1月,通过二级市场收购霞客环保的成本至少要多上两成。

  正在筹备增发、但股价却与增发价严重倒挂的公司迫切需要提振股价来力保增发,苏宁高管集体增持之举无疑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借鉴。

  伴随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再融资受困于行情而失败的“悲剧”正在2012年的A股市场密集上演。

  控股权的转移是否将引发霞客环保管理层剧烈动荡呢?毕竟在成为大股东之前,中基矿业并未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仅向董事会提名了楚健健和王东两名董事。新金融记者就此致电霞客环保董秘邓鹤庭,他并没有正面回应记者的问题,其手机电话也在之后始终处于拒接状态。

  而依据霞客环保的公告,截至上月末,新任大股东“尚无调整上市公司现任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的计划”。但在业务层面,身为矿企的中基矿业“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根据霞客环保发展的情况以及矿业资产的经营情况,择机以合法合规方式将所持双利矿业股权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

  有趣的是,控制权已落入囊中的楚健健仍在积极买进霞客环保,2月3日,他再度斥资2889万元增持330余万股。这是否彰显了其对优质矿业资产注入的强烈信心呢?

  重金托市:苏宁高管“团购”股份 

  东边日出西边雨。同样身处A股市场“煎熬期”,正当霞客环保高管层为第一控制权而积极开战的时候,江苏省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苏宁电器(微博),其高管团队则表现得众志成城,十几位高级管理人员相约增持、齐力托市。当然,苏宁高管增持的背后,或许也隐藏着更大的动机。

  沪指去年底跌破2300点以后,苏宁电器股价便随之跌破了每股9元的阻力位,进入公司股价历史最低价位,甚至一度击穿8元/股的价位。如此气氛下,去年12月13日,苏宁电器发布公告,称包括董事长在内的公司管理层将以不超过2亿元的资金增持公司股份。

  从去年12月15开始,苏宁电器总裁金明偕同3位副总孟祥胜、任俊、孙为民(微博),以及12位公司核心管理人员连续增持苏宁股份,截至上周收盘,管理团队累计增持规模约2363万股,根据Wind的估算,其所涉及资金额度已达到2亿元的承诺。

  对此,兴业证券(微博)分析师向涛向新金融记者表示:“虽然增持的量相对并不多,但增持的举措反映了管理层维护股价的信心和决心。” 

  值得思考的是,如此“团购”般地增持仅仅为了彰显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信心吗?一位来自中投证券投行人士向新金融记者分析认为:“正在筹备增发,但股价却与增发价严重倒挂的苏宁电器,迫切需要提振股价来保增发,管理层集体增持是提振股价的好办法。”

  去年10月,苏宁非公开增发股份的申请获得证监会通过,拟向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3家机构发行4.47亿股,发行价格约12.3元,募集资金总额达到55亿元。

  然而,自去年10月以来沪深指数连续受挫,截至去年年底,苏宁电器的股价已经跌至8.44元,与增发价的倒挂幅度超过了31%,

  “在股价倒挂的情况下,如果买方不接受以远高于现价的成本认购股份的现实,增发就无法推进。”上述投行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进一步表示,“非公开发行的增发申请自上报证监会以后,增发价格便不能随行就市再作调整,而且公司必须在获得证监会批准半年内实施增发,否则过期作废。” 

  显然,获证监会批文已3月有余的苏宁电器正在直面着增发失利的风险。苏宁高管集体增持之举是否意在为增发保驾护航呢?当新金融记者就此事致电苏宁电器证券事务办时,其工作人员断然否认了增持与增发之间的关联性。

  但事实上,苏宁高管集体增持之举确实已拉近了公司股票现价与增发价之间的距离。增持预告发布当天,苏宁股价便实现超4%的涨幅,截至上周收盘,累计涨幅已接近10%。向涛也认为,从目前来看, 苏宁电器在短期内仍然具备投资价值。

  折戟增发:

  中海油服再融资止步

  其实,弱市行情对直接融资机会的扼杀才是产业资本最大的威胁。前述投行人士向新金融记者坦言,其所参与的再融资项目也面临着股价倒挂的问题,“投行其实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更多还得靠天吃饭,等待行情回暖。”

  只可惜,监管层只给了这样的等待半年的时间,获批逾半年的项目将无法再实施。事实上,伴随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再融资受困于行情而失败的“悲剧”正在2012年的A股市场密集上演。去年7月20日获得证监会批准的中海油服公开增发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节后开市第一天,中海油服便发布公告:“由于国内资本市场整体情况比较低迷,本公司未能在中国证监会核准批文规定的6个月有效期内完成公开增发A股股票,本次公开增发A股股票方案自动失效。”

  紧接着,创元科技在上周二也宣告增发终止。“鉴于目前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股价低于发行底价;且批复的有效期已于2012年1月24日期满,经公司董事会决定终止公司201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

  另外,精工钢构增发项目的批文也在1月末到期,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公司并未正式披露增发终止的消息。

  值得关注的是,继上述3家企业后,一季度内还将有3家公司面临批文到期的风险,分别是禾盛新材、二重重装和三友化工,这3家公司的增发项目均于去年9月初获批,倘若不能在2012年3月中旬之前顺利实施,那么将重蹈中海油服的覆辙。令人担忧的是,截至上周收盘,3家公司最新股价均低于发行价下限。

  “融资要讲究时机,首发上市的企业或许可以接受延缓申报的建议,但再融资的企业一般都是急需资金,越早融到资越好,这导致再融资面临相当大的择时风险。”前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新金融记者也注意到,这些折戟增发战场的公司们正在积极备战着其他融资方式。春节前夕,精工钢构总额或达7亿元的公司债申请获得了证监会批准。而中海油服也在公告中表示:“考虑到将来发展需求,公司不排除进一步股本融资的可能性。”

  2012年1月,“煎熬期”行情促使产业资本主动调整二级市场操作策略,而摆脱掉1月份的阴霾后,A股近日不仅成功击穿2300点天花板,一级市场新股定价机制也有望迎来新一轮改革。据记者了解,证监会正计划委托地方机构对已上市公司的行业市盈率进行研究,行业市盈率有望成为新股定价的重要参考。一级市场的改革春风将给二级市场送来怎样的雨露?此时此刻,产业资本又将如何抉择呢?新金融记者将持续关注。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