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2日 18:04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齐鲁证券2011年夏季投资论坛7月12日在青岛举行,齐鲁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刘江啸发表题为《武器装备发展要靠作战需求牵引和基础能力推动》的报告解读国防军工2011年中期投资策略。
以下为发言实录:
刘江啸:感谢诸位,到这个时间大家也比较累了,我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我的观点对电力设备和新能源的短期、中期、长期的观点给大家做一个阐述,同时作为齐鲁证券负责中游装备制造业、中游产业的研究指导,我也想再拓展一下。毕竟从我们的政策角度来看,在“十二五”期间,整个装备制造业从原来GDP的5%提高到8%,在2020年之前,把整个装备业的GDP占比从8%提高到15%,按照正常的计算来讲,整个装备制造业在未来的5-8年可能年负荷增长率超过20%甚至到30%。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经历过中国经济的重工业化之后,面临着产业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握哪些?军工研究员已经给出了很重要的方向。不妨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一定会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冲击,这一点是亚洲四小龙和欧洲诸小国在经济发达之后所不可能发生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发展以及由经济总量发展产生的对资源以及全球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大国间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资源的共处,中国是一个对外部资源依赖度比较高的国家,我们必须保卫海上运输线,也必须保卫我们的资源领地。我们看所有的大船,包括远程、产业装备升级,整个中游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很简单,我们看二战,把美国打掉了一半,但是它能迅速崛起,因为它有比较好的工业基础。我们看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这些国家(德国、日本)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积累了一定的装备制造能力和重工能力之后才打得起也能够打这样的战争,但这个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资源边境。所以我们的南海必须要保卫的,因为这里不仅仅有石油,也是能源进出口的咽喉要道。同时还要看为什么向西部发展,通过石油管线,通过天然气,不受制于洛克西德马丁。在资本市场上,这个市场是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或者引导的市场,如果我们不支持这样一个方向,我想诸位以后在中国的生存或者民族的生存是有问题的,这一点也是大家的共识。
回到装备中间的一小块就是电力设备,这里面有没有机会?在整个短期内,市场的反弹中,基于去年的收益和目前的龙头公司,30倍甚至40倍的估值水平,有没有收益?肯定有的。但是有多少?我不知道。我想它能跟着整个市场的反弹和做出对一些行业有相对收益的行业,当然我对消费不了解,对周期也不了解,我想它还不是最好的行业。但在这个不是最好的行业,仍然占据了整个装备升级的主要部分,包括产业升级,因为在这个行业里我们有领先的技术,有足够大的市场,有足够多的动力,在细分领域里获得发展。智能电网的比较,已经成为刺激经济、保障经济和国家经济战略集诸多优势为一身的产业发展的领域,所以这一块仍然是我们最看好的一个领域和理由。
为什么是这样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态下,我们不敢预期未来的十年仍然像九十年代或者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增速,但是按照经济三段论的论述,我们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在这样的经济总量上,可能会迎来稳定增长的年代。这一点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所以在预测整个事情的发展和需求上,未来十年应该是GDP增速占7-8,这是审慎的。同时我们考虑整个节能减排对用电以及技术升级对用电的效率提审和省电的环境下,它的消费系数0.9也是审慎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到2020年,整个装机总量要超过18亿,剩下来的问题是,18亿的装机的构成,极为构建。我们要摒弃以装机总量增长衡量这个行业的传统概念,也就是说,你帽子是够大,但底下的头发可不是一样长。按照我们的观点,作为装机总量来衡量电力设备的增长是不科学的,为什么?我们需要的不是装机总量,我们需要的是电。这么多装机总量你要发电,但是不同的电源发电的效率是不一样的。核电、火电、风力、太阳能电、潮汐发电,都没有多少量。能够支撑的就是核电、火电、风电、水电。水电可能只能瞄向雅鲁藏布江,但是开发成本很高,同时地质变化非常复杂。最剧烈的地质变化,一年地质变化的高层会有1米-1.2米。在怒江开发有一个环境的问题,在比较成熟的流域开发,除了技术难度之外还有动迁成本。一般在成熟流域开发的成本单千瓦已经到了12000,跟核电一样,但是它的发电小时数只相当于核电的三分之一还不到。所以在整个福岛核电站事件之后,全球对核电站意见出现了分化,一方以意大利为主的国家逐步弃用核电站,另外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家不得不用核电站,这是一个现实。法国停掉核电基础,意味着经济倒退。日本如果停掉核电,既没有煤也没有油,怎么办?本身日本就不适合建核电,因为它是处于全球最高发的地震带,说少小一点对日本人民,说大一点对全世界,再说大一点对整个远东人民都是不负责任的,这一点都不能阻止日本建核电,所以中国不可避免的要发展核电,这一点是构成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可能在电力设备中与所有的或者大部分卖方以及民众不一样认识的地方。在我看来,核电之于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实际的情况,有可能为了使整个核电的发展更为平稳或者照顾民众的情绪,我们只能尊重事实或者舆论上的引导。我们去年出过一篇报告,对已经审核的、在建的核电站的统计表明,所有已经审核在建的核电站一期工程装机总量加在一起是3187万千瓦,整个审核的核电站总量超过了6700万千瓦。我们已经审核的核电站已经完成了2009年9月份制定的核电的中远期发展规划。这些一期工程,设备是怎么样的呢?首期核电站的商用是在明年,高峰期就是从今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4、2015年,这是已经审核在建的不需要重新审核的,也就是未来1-3年之内,核电制造是事实胜于雄辩的增长的事实。
现在怎么看待这个事实?如果认识清楚,这就是超越性的来宾。如果认识不清楚,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好的EPS,但是没有很好的PE。剩下的该怎么办?让市场给出答案。
电力设备的其它方向在哪里?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就是电网。现实来看,电网已经构成了全球最复杂,电压等级最多,规模最大的电网,而这个电网的管理模式是统一的,不像美国的州电力制度是分散的,因为它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导致电网的管理模式是零散的。而我们为了保障经济的发展,建成了统一电网,而对统一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我很忌讳用“智能电网”这个词,我很倾向于用“智能化改造”。我们的电网在统一电网的改造和过程中,一直到2014、2015年,基本在实用技术、实用领域和应用经验上已经超越了西方,这一点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明白。我们的国电南瑞和南瑞集团已经把西门子、GE都赶出了中国。我想在智能电网中,以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电网中做技术改造标准和实际应用,它的技术领先性和实用性上面应该是超越所有西方国家的,这一点是值得骄傲的,也我们最看重的。同时看重的另外一个理由是这样的技术可以输出,当然我们不希望它直接输出到欧洲或者美国,因为这就像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都不知道是不是给你留了后门。同样,西方国家也惧怕给留后门。同时我们看到巴西电网的承包改造的进程中,已经取得了进展,而这些国家必须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帮助它们改造自己的电网,这也是中国电网取得足够大的保障的核心。
前面介绍了一下电网的情况,为什么说欧美不能产生像中国这样先进的实用性电网技术?它的根源在于它的电网理论是陈旧的。因为交流自由联网理论是欧洲发明的,它们认为在电压频率都相同的情况下,电网可以自由互联,这是一。在自由互联的基础上,足够多的网内用户和足够多的网内电源形成动态平衡和具备强大的能力。但是忽略了一个最致命的情况,在缺电或者电能的供用平衡达到极限的情况下,任何一点细微的扰动会导致之全网崩溃,这一点是构成了从战后一直到2004年整个西方几十次大大小小不同的电网大停电和崩溃的根本原因,这也是2007年国际电联低下头承认“我们的电网理论是存在缺陷的”,这是中国电网理论的一个骄傲。未来的欧美电网改造,可能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但是在它的州电力制度和分散管理的体制下,能不能达到有序规划,这是我们没有办法预料的。从这一点延伸出去,我们赞成对电网的管理实施垄断和统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高效率的和最安全的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这是我们30年经济不断发展,电网没有出现全国性崩溃的根本管理原则和原因,而贡献这个原则的是我们的老电力部门长李鹏,也就是这一点使得电网技术和管理居于全球领先。
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了南瑞,我想在今后的两到三年,在产业的角度上,我还是继续这样说,的确它是最好的。它是整个电力中间包括自动化设备中间是最贵的,物有所值,这就是我们在电网这方面的观点和标的。
另外一块,材料、器件与控制技术的进步促进电网向智能化迈进,电力电子器件与控制技术的进步直接影响到电功率的传送与应用效率,使得电能传送总量快速扩大,电能质量管理水平快速提高,先进信息传输与控制技术在今后电网的智能化改造中将占据重要地位。纵观整个电力设备,产业升级来源于两个方面:材料,控制技术。材料分为电磁性材料、永磁性绝缘材料还有半导体材料。控制技术得益于更便宜的、现实的现场的处理能力以及更好地信息传输手段,这些仍然是整个产业包括其它产业升级换代的基础。这些希望大家好好体会,我们的市场中做相关材料的,比如说电磁性材料,有安泰。同时做永磁性材料的,稳定性和良品率是我们的关注点。绝缘材料,很多企业还没有上市,一旦有这样的标的,我想它们应用领域的拓展都将是它们真实业绩的来源。
关于电的问题我们已经讲完了,有一个小补充,在三季度和未来缺电的环境下,我们盯上了核电。同样,在现实的用电增长的需求面前,我们绕不开火电。而火电的另外的发展方向,是超超临界之上的超超超临界,这些订单可能在今后缺电的环境下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这些都指向三大动力。港股的上海电器和A股的东方电器可能是我们回避不掉的选择,这一点就不考虑核电了,我们单看火电机组和火电设备的需求,也许在今后的一两年,这些还是我们回避不了的问题。
新能源中的风电怎么办?这里给大家一个残酷的数据对比,经过4-5年的风电比较,装机总量中,风电的并网装机只有2000多万,占比3以上,但是只发出了1.15%的电。这就是问题,如果考虑到这样的发电效率,发电的单度建设成本是高于火电和核电的。在5500万已经装上去的风电容量基础上,还能指望未来几年风电翻番吗?可能50%的增速都不到了。在这样的预期下,像华瑞这样的企业就可以不看了,精风(音)也可以不看了。在考虑对电源设备投资上面,特别是对东电的投资上,大家要把这一点考虑清楚或者权衡一下。这是我对整个发电以及装机容量的计算,原则很清楚,我们是从用多少电的角度来看,而不是简单以装机增速来看,那是不科学的。这是做的一个简单计算,很清楚,每度建设成本的优劣,供大家参考一下。
对于福岛和切尔诺贝利要重点讲一下。切尔诺贝利本身是一个责任事故,福岛也是一个责任事故,完全不是由意外导致的事故。切尔诺贝利是为了测试安全防范极限,在关掉了所有的安全防范措施之后,把功率开到最大,最后导致超过临界点,导致不可收拾,这是人为责任事故。第二个,切尔诺贝利的堆型危险性很高。福岛的情况是,在地震之后按照它的设计应该维持8个小时的自备电的冷却,但由于海啸把自备电的系统冲垮了,柴油机没有起作用。所以对于福岛的处理,应该向我们3月17日出的报告一样,第一时间灌注海水,只要海水灌进去,问题就会解决,压力壳就不会破。但是出于各种不知名的原因,它没有这么做,堆芯熔化了,最后爆炸了,所以本身是一种责任事故,更严重的说是犯罪。这一点在现在的核电,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三代在所有的外部冷却或者动力丧失的情况下,至少维持72小时甚至一周时间的自我冷却,给你提供了足够的冷却设施重新启动的时间。由于福岛核电站对中国的核电站产生审批延缓,我想两年的时间足够了。用两年的时间平和民众的畏核心理,同时这两年已经审批的核电站建设是不会停下的,两年之后在首台机组商用之后良好的话,未来可能看到中国核电站三代技术会出来,三代技术谁在做?上海电器。
另外想说说节能,涵盖着很多方面。电机变频是一个方面,变频的另外一个路径是变频和控制相结合,这里面产业运用的关键是产能扩张,我们更看重的是挣得利润的公司。
新能源是大家最关注的,我对新能源的看法是,大家用得起的新能源才是真正可行的新能源。如果用不起,我们只能找它的特殊应用场合。比如说1.5以上的电,加上一些运输成本都是在2.5以上,只有作为一个大电网的点的发展,但看不到面。其它应用方式同样有这个问题,怎么办?只能看它的技术的先进性,也就是用技术的领先性和市场的热情创造一次又一次可能的波段,这是很可悲的事情。什么时候,我们看到它送到每家每户的电,成本可以跟传统能源相媲美的,这时候新能源发展的黄金期和拐点就来了。按照这样一个观点去看,还看不到它们的产品。怎么办?我也只能跟大家一样。
风电,刚才说到并网的问题,在低电压下,如果风速还是恒定的,发电机会产生多大的电流,对设备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个难题摆在所有设备厂家面前,都是很头痛的,同时还要解决电网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癌症”。我们希望在短期内能看到有个全面的解决方案,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现,在这样一个技术下,风电还能走多远?海上风电靠近浙江、江苏、辽宁、山东、福建,这些地方的省网要有足够大的容纳能力,有足够大的风电含有一两千万的装机余地。海上风电装什么机器?3.5兆的,大机器不好做,所以这方面也使得我们指向上海电器。华瑞也在做3.5兆的机器,个人判断,可能技术要弱一些,同时轴承和发电机的配套对它来讲不是优势。
最后讲到投资策略,三季度乃至下半年,电力设备只是跟随的趋势,当然它一定会有绝对收益。同时它仍然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两三个行业当中的一个,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选标的?如果你想稳健,就去选龙头。如果想加一些反弹,就选一些小股票,能够在夹缝中存亡的企业,这样我们给出了两组组合。经历了一年半,整个电力设备选择的标的是94个。从原点回到原点,跌了20%。后面的跌下来,必须提醒大家,新上的股票破发构成了下跌的主要元凶,优势品种并没有跌,南瑞就没有跌。在未来,优势的品种会“强者恒强”,弹性品种就是抢钱的品种,千万别恋战。我们给出了基础性配置和弹性配置,供大家参考,选择不同的组合。对于一些主要公司,不好意思,价格没有更新,价格是6月21日的,反弹很厉害,大概10%-15%。对于弹性公司,我们只看业绩的增长。补充一点,今年下半年可能超预期的另外一个方向是配网设备,因为年初温家宝开会已经提出2000亿的农网改造,主要设备是变压器和开关,我更倾向于开关,因为开关的毛利率相对稳定,企业序列相对比较完整。而变压器竞争太激烈。这里面有东源、兴隆等这些企业,在这中间到一些质地比较好的,有可能构成下半年看到订单增长带来市场追逐的热定。至于业绩能不能增长,等订单履行一半再看。
这是我对整个电力行业的看法和一些延展,有错误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