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 正文
新浪财经

“沪港两地期指互挂将有突破”

2011年07月28日 01:22 来源:东方早报

  

  

“沪港两地期指互挂将有突破”

  早报记者 忻尚伦

  面对扑面而来的反对改革之声,香港交易所集团(下称”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7月26日发表了题为《论香港交易所市场改革措施》的”万言书“,为港交所近期的一系列改革进行辩护。

  李小加在文中称,在内地资本项下提速开放的大环境下,成为内地资金首选境外投放平台,并抓住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机遇,发展货币产品的交易结算业务、商品指数及商品衍生产品业务。”香港迫切需要适时推出多样化的人民币计价投资及风险管理产品,以成为内地资本投放境外的首选平台和第一站。“

  纵观”万言书“,港交所的改革与内地资本息息相关。在上海推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之际,细读港交所的改革方向,或许能为内地机构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否认政策向大户倾斜

  从记者、投资银行家,到转型为香港交易所掌门人,有着国际经验、内地背景,现年50岁的李小加走过了任期的一半(2010年上任,一届任期三年)。但在推动港交所改革行至中段时,李小加却突然遭遇了”水土不服“。

  与内地沪深交易所不同,港交所是股份制企业模式。今年以来,港交所陆续推出了延长交易时段等多项改革,但招致本地券商激烈反对。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近日曾多次与券商团体代表沟通,但是收效甚微。7月中旬多家券商集体到中环港交所门口抗议,遭抗议当晚,李小加设晚宴宴请多家券商共商改革事宜。

  记者出身的李小加此次再发挥功力,在”万言书“末章节,论述”改革的理念“中,针对本地券商对港交所偏帮国际大行的指控,李小加表示改革绝非”大户与小户或国际与本地之间的斗争“。他说,最近市场上对于改革措施的舆论声音出现了”标签化“的倾向,把一些改革措施描述成为大户与小户之间、国际与本地之间的”阶级斗争“,或批评交易所有意使香港市场失去金融安全,其个人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他说,”没有大户、没有国际资本,香港市场就没有今天的规模和深度;没有小户、没有本地中小券商,香港市场就没有如今的活力、传统与特色。香港交易所是大家的平台,必须兼顾大家的利益,谋求整体的发展。“

  明年3月两地同步开市

  至于港交所的未来发展计划,李小加谈到,香港应抓住机遇成为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集资中心“、”首选海外投资中心“及”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香港已经过了第一个阶段,正在向第二阶段进行转型。

  第二阶段转型是伴随着内地资本项下提速开放的大环境与大潮流下,内地逐步从企业输入向资本输出转变。”我们认为,内地资金投海外的速度将会加速;从国家战略高度看,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内地在未来几年会进入一个从开放贸易项下到开放资本项下渐进的快车道。“李小加称。

  李小加提供的数据显示,沪深两市总市值之和仅为香港市场的1.5倍,但是内地股市每天的成交量却是香港市场的6倍,而且还是在没有高频交易和融资融券刚起步的情况下,这都是因为内地流动性强劲所致。

  香港市场对内地的”流动性“输入期盼已久。”无论以什么形式的‘直通车’来港,内地资金将会促进香港市场大扩容,使香港成为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之一。“李小加说。

  所以,李小加提出,争取两地市场互联互通,在硬件软件上能够接轨。要做到互联互通,最基本是要两地交易时间同步或开市同步;今年3月加时后,中港股市差不多重叠,只差午市开市时间,香港较内地迟半小时,港交所董事会早已拍板,明年3月把午市开市时间提早至1时,与内地同步,但此举惹来本港经纪大力反对。李小加较早前跟七大本地经纪团体开会时,对于明年进一步加时的态度已稍为软化;值得留意是,他在万言书中把实现交易时间开市同步拨入”保持时间灵活性“之列,而非”果断执行“,言语间似乎暗示有商量余地。

  此外,他尤其提到了希望在ETF、指数及股指期货方面尽早有所突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今年5月份于沪上表示,跨境ETF运作机制已有总体方案,港股ETF将借道QDII追踪恒生指数或国企指数尽快登陆上海。

  而对于股指期货的相互挂牌,则是李小加在”万言书“中首次提及。

  为实现与内地互联互通,李小加建议,实现香港、内地市场交易时间同步开市;引进遥距交易所参与者制度(指的是允许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注册的证券经纪成为香港交易所的参与者,为当地投资者在香港交易所交易提供服务);开设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其中,引进遥距交易所参与者制度,为的是铺设一条日后内地资金来港的通道。但他亦指出,不会在市场未扩容之前使本地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李小加称,这三项改革措施每一项改革从讨论、咨询、结论到执行均要花上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内地资本只是”药引“

  如果还有人认为香港的目光仅停留在吸引内地资本输入就结束,那就大错特错了。李小加在”万言书“中处处流露出,引内地资本入港只是”药引“,最终的目的是吸引国际资本长期将香港作为重要的交易池。

  李小加说,在2010年创纪录的8500亿港元股本集资总额给整体市值带来的增长很有限(仅是约4%的增长),每日成交额在2007年达到高峰后也一直在600亿-700亿港元之间徘徊。显然,对于这种增长相对”停滞“的局面,李小加感到焦虑。

  ”香港交易所长远目标是要成‘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包括发展可在交易所交易和结算的货币产品和商品交易市场。“这是李小加的期望。

  实现”全方位国际金融中心“来自两个动力——人民币衍生品和人民币结算及商品衍生业务。李小加指出出于发展阶段与金融安全方面的考虑,中国在短期内不会太快地与国际主流货币与商品市场完全接轨。”这给香港发展货币产品的交易及结算业务、商品指数及其他商品衍生产品业务带来巨大机遇。“

  然而,诚如李小加所言,第二与第三次转型的决定因素不再仅是内地政府与政策,而是市场、机构、个人投资者、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等。”内地市场的开放将是市场导向的、自发的、迅速的和不易逆转的。倘若不及时考虑和推行改革,在机会来临时就会无法抓住,香港就有可能错失机遇。“”国际主流货币与商品交易所大举进军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发展窗口稍纵即逝。“

  录入编辑:陈晓静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