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视对手:如何破解出租车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4:30 来源: 新浪财经

  各地出租车屡屡陷入经营困难的局面,老百姓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也不断凸显。近期,出租车运营中的问题频频暴露在公众和媒体面前,引发社会热议。道路拥堵、油价高企,出租司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对于牌照管制、公司旱涝保收的份子钱等问题,各方也发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各地针对出租车营运困难的政策频出,补贴、调价……能解决问题吗?

红方嘉宾红方嘉宾

  在8月12日21:55央视财经频道《对手》栏目即将播出的《如何破解出租车难题?》中,红方阵营由出租车司机余波、北京新闻广播主持人刘思伽、公共管理专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丁兆林组成。蓝方阵营由新闻评论员王志安、《中国新闻周刊》主笔刘彦、、媒体评论员李子旸组成。他们就“出租车运营难是因为司机收入太低吗?”、“出租车该涨价吗?”、“出租车经营该向个人开放吗?”进行激辩,辩论过程中多家财经媒体记者以及现场观众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一些质疑。欲知双方嘉宾有何精彩表现,敬请关注 8月12日周五晚上21:55央视财经频道《对手》节目现场揭晓《如何破解出租车难题?》。

蓝方嘉宾蓝方嘉宾
对手栏目录制现场对手栏目录制现场

  嘉宾观点:

  王志安:每个人都会在市场中认为自己挣的低,但一个人真实的市场价格不能根据一个人的主观评价去判断,但是主观判断评价,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挣的少呢,谁会嫌自己挣的多呢,劳动力价格不取决自己对这个劳动力的评价,取决于什么?是在市场之中劳动力竞争的结果。出租车行业确实比较辛苦,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这个活儿是辛苦活,但问题是确实更多人在这个市场外等着想进入这个市场,想干这个工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职业的替代性越来越强,也就是说供需之间,供大于求的形式决定了出租车司机这个行业就是夕阳产业,就是个辛苦活儿,这是市场决定的。第二点,出租车行业的问题跟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没关系。

  余波:还是那句话,就是干什么吆喝什么,这个行业我干16年了,我太了解其中的辛酸苦辣和喜怒哀乐了,车份,单班规定3600,我开单班,一天120,按30天,但是别忘了,按30天算,我一天没有休息,你要把我休息刨了,把我上公司开会的时间刨了,车保养刨了,每天不止120了,而且现在油钱,说跟国际接轨,涨的接轨快着呢,降慢着呢,这时候损失谁来承担?只有我们司机自己,现在都知道北京堵车挺难的。

  刘思伽:首先应该分析清楚出租车价格是由什么构成的,是提供服务,一部分是车,一部分是人,可以简单这么说,现在是什么时代,首先汽油涨了,我们生活的时代,除了股票不涨,什么都涨,除了钱便宜,什么都贵。在这种情况下别的价格都涨,出租车价格不涨,这岂不是很奇怪,另外油价不能涨,我们运营的不能往油里掺水,可以压缩就是出租车司机本人的生活成本,在现有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现在最新秋装已经上市了,衣服贵了,米贵了,油贵了,什么都贵了,你是打算让我们师傅少穿点还是少吃点什么呢?控制价格应该由政府来完成的职能交给我们出租车司机师傅,这是不是有点太残忍了?我觉得这叫欺负人。另外,他的性质来看,出租车是公交的一个补充,既然是补充就不属于公交,也不是公共的产品,他平时运营的时候不能走公交车道,遇到警察罚款的时候不会像警察对公交车司机一样网开一面,因为有一车人在压阵,警察也不敢太厉害了,另外既然不属于公共产品,它的价格应该由本身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现在这两个方面都指向了应该涨价。另外涨价应该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有我觉得这个价格的涨还有一个后缀,涨的部分不应该由国家税收或者企业拿走,而应该实实在在落实在出租车司机师傅身上,这样涨价我是支持的。

  刘彦:我觉得涨价是,数量管制是一个不得以的后果,这个公众其中包括很多乘客的利益,因为北京,像北京这样特大城市来说,在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全发达,比如地铁、很多公交车频次不是那么高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地借鉴欧美的经验,使出租车成为完全的奢侈品,很多时候还是日常的消费品,在这种情况下我反对涨价,但是我承认出租车司机的收入非常低廉的,跟他的付出是不匹配的。

  丁兆林:出租车这个行业开始,英国1963年开始,你会发现出租车行业不再是个纯粹商业,更大一部分是公共属性,有一个公共属性的行业如果政府放弃了官企,一定是不负责任,另外一个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为什么不向个人开放,因为有垄断公司有不良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全部把这个公司砍掉,不要开放,但是你要知道,现在农民都开始抱团,开始走合作化道路了。其实我们现在社会要求,更多要求是集约化的经营,规模化、集团化的经营,要求有更多的科技含量,作为个人是达不到的,而作为一个集团能够达到。另外有一点,从我国打车人的角度来讲,你想想现在打车多多少少可能觉得司机的态度不是非常好,但是你记住,他不敢对你怎么着,你打了出租车,满大街找不着一个人,所有的车是个体户,一旦有刑事案件,依靠整个社会的调研体系把一个个体户的司机找出来。那个时候的风险有多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是一个企业集约化的运营,找那个投诉,这样减少你坐车的风险。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一个公共属性的一个行业,如果是没有相当的管制,最后的社会一定导致的是黑车的泛滥,而这种黑黑车的胜利是这个社会的失败来作为代价的。

  李子旸:我明确一下我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尽可能飞出出租车的所有管制,包括排量管制,包括价格管制,任何人想去开都可以开,想要多少可以,目前以北京为例,黑车已经大概有四五万辆了,黑车一样多,继续牌照管制呢,是一个鸵鸟政策,不承认现实,政府也不可能彻底禁止黑车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合法化了,再一个,嘉宾谈到一个问题,司机的满意程度,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比他们挣钱少的人也有,比他们工作辛苦的人也有,他们可能是非常不满意的一群人,实际我们分析可以发现,他的不满意不是收入的高低,或者是老劳累1多少,恰恰不满意所以管制,没有造成你们的矛盾,造成你们的不满,给你们涨钱你们还不满,收入翻一番还是不满。管制现在造成的效果是什么,是知悉了市场,大家认为出租车有管制的出租车,其实出租车有很多形式,但这种形式被管制给扼杀了,比如说班车的出租车,上下班专门跑到CBD,接若干个人到CBD就走了,一天跑两趟,很好的办法,因为这些商业被管制,所以我的办法尽可能被管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