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分论坛二:中国金融业发展内在动力与规范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14:24 来源: 新浪财经
第二场论坛: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规范发展全景。(新浪财经 陈鑫 摄)第二场论坛: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规范发展全景。(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主题: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2011新浪金麒麟论坛

  时间:2011年10月24日下午

  地点:北京银泰中心柏悦酒店

  分论坛二主题:中国金融业发展内在动力与规范发展

  主持人:各位来宾,有请本次议题主持人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康雁。有请!

  主持人康雁: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第一场的议题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范发展。中国的金融业应该说在过去的几年,在全球逐渐地位越来越重要,包括这次整个欧债危机,中国也是被推到了全球的风口浪尖上,但是中国的金融业到底在全球的态势下是不是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我们的金融体制是再一个保护下相对比较健康的,没有经过风雨的温室里的花朵,还是我们能够在整个全球大的金融环境中起到中流砥柱中的导航的,航空母舰的作用,还有待于我们大家深入思考。

  就着这些议题,今天下午我们请到了几位重量级的嘉宾:

  人保集团副总裁周立群先生,

  中国银河证券副总裁齐亮先生,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先生,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先生,

  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几位嘉宾的到来!

  非常高兴今天几位专家汇聚一趟,对中国整个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大局出谋划策。因为今天的形式原因,我们第一步先请各位专家就各自相关的核心议题与各位与会观众做一个分享。我想整个金融发展对于老百姓而言,更多考虑的是口袋里的钱包问题,十几年前我们喜欢比喻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的问题,敢不敢借钱,敢不敢买房的问题,现在中国老太太已经跨过买房的问题,但以后能不能养老还是心中的一个疑问。所以中国金融体系主要解决的是老百姓保障问题,这里我想作为人保集团的副总裁周总一定有很多想法,所以想请周总就整个金融行业大的发展趋势以及保险今后的发展发表一些观点。

  周立群: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根据论坛的要求,先简单介绍一下保险业的情况,实际上上午保监会陈文辉副主席在论坛上已经做了一个大的介绍。我准备了一个PPT,想用3分钟的时间想把保险业目前的现状和趋势向大家做一个介绍,3分钟后面我简单说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养老的问题,二是关于金融监管方面的问题。

  关于保险业,从目前的情况看:

  第一,目前中国的保险业是亚洲第一,全球第六大的市场,去年整个中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达到了2150亿美元,比意大利稍高一点,但和美国、日本相比,我们还差得非常大。

  第二,我们目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过去十年中,中国保险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7.3%,大家知道,我们过去十年GDP的增长差不多是在10%左右。但是保险业的复合增长率是27.3%,远远高于GDP的增长,也是全球最快的。

  第三,目前保险业仍然处于非常初级发展阶段,一是保险业的密度还比较低,人均保费目前只有164美元,和印度差不多,只有台湾、香港的二十分之一,我们的保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7%,印度是5%左右,我们低于印度,也只有台湾的五分之一,香港的三分之一,所以我们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这是保险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从保险业未来发展来看主要是两个方向发展:

  第一,风险保障。保险作为金融行业,它首要提供的是专业的风险管理,通过专业的风险管理来为老百姓进行互助式的风险保障。这实际上保险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使命主要是三条:

  1、专业的风险管理来为居民提供互助保障。

  2、以财富管理服务居民的自助保障,因为财富管理居民自助保障的一种方式。

  3、以补充和提升的方式来促进政府公共保障的供给。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互助保障,(图)核心是通过保险业的发展形成社会的风险准备。社会的风险准备就是我买保险的是为人人,我买一份保险其实也为别人做风险保障,获得保险赔付的时候实际是人人为我。

  通过财富管理实现自助保障。老百姓将来越来越多地要靠自助保障,包括刚才提到的养老问题,是要靠自助的方式来实现的,依靠子女、政府不能够完全实现我们自身的保障,自助保障主要是通过推广自保障计划,形成保险储金集合,获取集约投资收益,提高自助保障水平。整个寿险行业有90%的业务收入是来自于自助保障的,只有10%来源于互助保障,整个财险行业属于百分之百互助保障的范畴。

  对政府的公共保障提供补充和提升,比较突出的是中国人保在湛江搞的“湛江模式”,在河北搞的“农业保险”的模式,这都是通过保险的方式来扩大政府的公共保障,内容我就不展开了,因为时间关系。

  我想谈两个补充的问题:

  一是关于养老的问题。

  中国到2015年已经开始面临“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以后,中国老龄化最高的时间点,按我在蒋正华副委员长参与的课题是2040年是中国老龄化最高的一个阶段。从现在到2040年是30年时间,我们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对我们来讲既不是住房的问题,也不是养老、医疗的问题,也不是吃饭的问题,衣、住和病都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养老的护理,

  我是30年前的1981年参加工作,当时我是拿46元/月,大概25元可以请一个全职的护理人员,今天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2500元请不到一个全职的护理人员,30年时间护理成本提高了100倍,未来30年,如果提高100倍的话,每个月要支付的护理费是25万元,这是我们个人和社会都承担不起的支付。有人说这不可能,但我告诉他,过去三十年是中国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升的三十年,而未来三十年是中国劳动力是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的三十年。如果看到这样一条曲线,我想大家对这个问题就会有所警觉。

  养老护理的问题如何解决,保险业、金融业在其中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在中国老龄化应对策略的大课题当中,在前年没有金融业服务于养老业的子课题。蒋正华副委员长是主持这个课题的领导,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应当列入金融业服务于养老业的问题。如果中国金融业不能够迅速转型,服务于中国未富先老的社会形态的话,既会失去金融业发展的机会,也失去他们对社会做出贡献和服务的功能发挥的场所。

  二是关于监管的问题。

  中国目前金融业的风险会发生在什么领域呢?我的看法,既不会发生在商业银行法监管的淋浴,也不大可能会发生在保险法监管的领域,也不大可能会发生在证券法监管的领域,我们的金融风险可能会发生的领域,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是信托法应该监管的领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

  我们现在三大金融行业,银行、保险、证券都有相应的监管机构,按照机构监管的方式对他们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管。但是按照《信托法》所管辖的金融业务,这三个行业都在做,这三个行业以外的行业也在做,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监管。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没有必要成立一个全国高层次的,把这三个监管机构合而为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更重要的是成立一个功能性监管的信托监管机构。

  信托业的监管不是只对信托公司的监管,而是依托《信托法》管辖的所有金融活动进行监管,比如有统一的信息发布,有统一的制度和措施。所以我认为今后中国金融业的监管是强化信托管理下的金融监管。

  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雁:感谢周总如何为与大家相关的国计民生,重要的养老问题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以及从监管角度如何更多地去管理和迎接现在整个大的金融环境中的风险。另外现在在中国大家经常谈及的议题,最近报纸上曝光的比较多,在整个中国通胀和货币紧缩的政策下,地下信贷包括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企业融资难问题,企业通过银行以外的融资渠道有限的问题很多慢慢就浮出水面了。在这方面,中国证券市场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整个国际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依然似乎对大部分企业的直接融资而言,还是一个不足的渠道。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下面请中国银河证券副总裁齐总在这方面发表一些他的观点。

  齐亮:谢谢主持人的介绍。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下午好!这次这个会议的主题是讲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说从金融发展这样一个角度来解题,中国发展这个题目很大,包括经济总量的,金融总量的扩张,比如说M2比上GDP的数字,证券的总市值比上GDP,证券化率这些数字,总量的扩张都会促成金融业的发展,同时结构方面的一些优化,包括金融组织结构的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也都会促进金融的发展。

  但我想这些题目都非常大,我也很难把握这样一些题目,也不是本人所可以研究和专注的一些事情。刚才主持人讲到,目前经济领域里出现的这样一些情况,像地下的融资活动,出现了相应的金融风险的苗头,这可能与直接融资方面的确也是有关系的。我想我今天的发言主要还是从证券角度上,从证券公司和行业角度上如何推动证券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的想法。

  应该说这些年整个证券行业的发展还是非常良好的,但在整个金融业大的环境和领域里来看,证券业总体在金融业所占的份量和比重,地位和作用提升的空间还是非常大。证券业的发展如果要进一步上一个台阶,我想主要还是除了我前面讲的金融总量和结构方面的一些事情,很重要的一点,要从证券公司的本源,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基本事情的本源、追根溯源去看看,怎么样先把这些基本的功能发挥出来,这样证券市场、证券行业能够找到它的一个根基。

  我的观点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怎么样能够推动我们在证券公司直接融资功能的发挥上多做一些工作,投资银行实际就是起源于公司业务,一步步发展下来。直接融资是基于企业的一个金融战略,导出它的融资战略,最终我们关注它的资本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给它发行股票。但目前的情况,证券公司主要的业务都是在股票的承销部分,债券的承销有一些,但债券的总量目前还是很小的。现在债券市场主要是在银行间有一个债券的市场,但我们也看到,证券公司在其中所占的份额是非常低的。

  今年1—9月份,短期融资券的规模达到了7654亿,但是证券公司在这个市场里,因为只有两家有这个资格,这个数字只有75.5亿,中期票据的规模是5015亿,证券公司的承销额只有185.95亿。这可以看到,我们在票据融资方面竞争力还是非常得弱,功能、职能的发挥还是不够的。

  我们在其它领域,风险投资领域,风险投资与银行也是紧密联系的,目前来看,现在证券公司所占的份额也很小。我有一个数字,今年到6月底一共是1703家的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的资本总量达到了10229亿,证券公司39家直投公司规模239亿,这个规模相差也是非常悬殊的。

  从大的方面来看也是这样的情况,2001年我们的贷款总量7.93亿,但通过证券市场的融资只有4000多亿。整个金融结构里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小的,证券公司在其中主要做的是股票承销部分,关于并购业务还属于非常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把证券公司的业务做起来,证券行业做起来,不回到投资银行的本源上去,不回到全面的关注公司的经营发展和融资的战略、管理资本结构,这样去做,是很难做起来的。

  二是证券公司如何在财富管理领域里发挥作用。

  现在证券公司有经纪业务,主要的事情是帮客户下单,提供一些建议,实际上这些事情和财富管理的基本理念相去还是非常远的。大家知道,财富管理实际上是针对一个人的一生,怎么来设计他的理财计划,或者根据他的家庭,他这个家庭成员在人生不同阶段里进行财富管理,只是一个代客下单,提供一些炒股票的投资咨询意见,这和财富管理的功能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要把财富管理的事情做好,对证券行业所要思考的问题是发展投资顾问的业务,投资顾问的办法去年已经出来了,但是投资顾问这样一个范畴,现在《办法》里主要讲的还是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建议,这还是不够的,所以现在证券公司也在讨论,如何把投资顾问导向财富管理。

  要导向财富管理我认为很需要的一点,要真正地把这个观念转变到为客户实现资产增值,转变到绝对回报的理念上来。我们在进行财富管理里,很需要的一个东西或者现在很缺少的一个东西是,我们的产品不能满足财富管理的需要。现在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产品有几个来源,一是沪深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二是证券公司自身的资产管理,但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目前规模也是非常小,银行的资产管理2万多亿,证券公司只有1000、2000亿的规模,而整个产品线也不是很丰富,投资范围非常得狭小,只靠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这一部分不够。我们还可以加入一部分,现在基金公司这部分产品在证券公司渠道里在销售。但这部分产品主流还是在权益类产品。

  如果说实现财富管理我们还需要在固定收益类、货币型的产品,银行理财这方面的产品很多,我们把它加进来,加进来之后我们发现还是不能实现对一个人的人生规划和财富管理的需要,还需要对保险、信托的产品加进来,可能加入了保险、信托之后还不见得能够完全满足,但是加入保险和信托之后这个局面会不一样。所以,证券公司如果能把投资银行的职能发挥出来,实现投资者财富管理的角色,能够承担得好,在产品这一端就需要在我们这样的客户群体里,同时给他提供银行的,保险的,基金的,信托的各类金融产品。怎么样实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在大部分证券公司我们所做的事情,所提供的产品与这个有非常大的差别。而提供这样的产品很需要的是我们金融同业之间的合作,我们与银行、保险、信托之间实心有效的合作。所以说,在证券和同业之间的合作实际上对于我们下一步的发展,不仅是对于银行、保险、信托和证券各个子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整个金融业的发展都是非常的。

  简单谈一些看法,不够成熟,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雁:谢谢齐总的论述,确实,各个金融行业的均衡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国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银行独大,保险、证券相对来说发展是不平衡的。当然,大家谈到证券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担心,因为当时第一轮的经济危机很重要的一个源头就是资产的过度证券化导致了危机,当然这里边是不是因为这些问题我们就因噎废食,对证券化的工作就不推行,我想肯定不是的。通过证券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直接融资的机会,降低融资成本,并不简简单单地依赖于银行的贷款,更重要的也是为我们广大老百姓能够打开我的财富升值、保值、投资和养老这些财富积累的途径,我想这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下面等嘉宾发言完了以后,我想各位可以有很多的问题提出来做更深入的探讨。

  下面是我非常期待的,就是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谈的议题,这个议题是我本人和一些朋友聊起来困惑的一个问题,大家都觉得中国现在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强大,但是中国的企业其实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我想身处于这个环境的企业压力感觉是最明显的,第一方面是成本,尤其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整个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大家都知道转型,转型又没有那么容易,沿海很多企业已经被逼进行转型了。即便在转型的情况下,在中国贸易顺差还持续居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中国产品的成本已经在全球环境中越来越难以竞争了。这样一个大的转型势必导致中国的经济结构都要发生变化。当然,与之服务的我们金融机构的角色和在中间扮演的一些作用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下面有请沈老师给我们谈谈他的一些主要观点。

  沈建光:谢谢主持人的介绍,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参加新浪的“金麒麟论坛”,谈到金融今后十年的挑战和发展,我觉得今年讲这个问题,展望今后十年,我觉得今年是比较特别的一年。第一,回顾过去十年,我们的金融界其实发生了非常非常巨大的改进和变化。

  我记得,十年前有一个非常里程碑的事情,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那时候谈论金融问题主要是担心害怕,就是入世之后,大家都担心中国的金融业、农业和汽车业就会受到全球的冲击,感到好象灭顶之灾就要来了。过去十年当中做了很多的改革,其实最后的结果,是中国金融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十大银行当中,我们的资产是最大的九个,而且盈利最高,而且整个十年,整个金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及可以说焕然一新,成为经济增长重要的支柱,在全球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给我们今后的十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看我们如何应对今后的挑战。

  第一,今后十年,我认为应对两大深刻的变化,一是欧债、美债、全球经济现在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其实是世界经济从过去几年的失衡走向再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美国已经滞胀,欧洲陷入欧债危机不能自拔。一方面海外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内部我们也在面临非常深刻的转型,就是从外向型转向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出口制造业为主转到服务型,特别金融在其中起到深刻的作用,这转型的过程是伴随着我们今后十年的主要特征。这当中还要人民币走向国际,走向可兑换货币,走向储备货币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今天上午周小川行长的讲话是非常精彩的,他主要讲的是我们国际收支的变化,这里其实深刻体现了两大今后十年的趋势,一是欧美经济面临很深刻的调整,它不可能像中国提供这么大的市场;二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从顺差,10%的GDP今年将要下降2.6%,使储蓄和投资平衡发生变化,内需越来越成为一个主要的支柱。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来谈对以后金融业的影响。

  对中国今后十年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刚才周总谈到,我们现在保险业只是印度的水平,还有在谈过度金融发展,次贷等很多问题,其实我们正处于金融业刚刚深入,很多产品还没有壮心,需要继续创新的阶段,不能简单地看到欧美金融业出了大的问题我们就因噎废食,其实应该看到这是我们最大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这几年一个重要的发展事项,沿海的制造业都在内迁,从富士康这个最著名的例子把厂都迁到重庆、河南,那么沿海做什么?现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深圳、北京,其实这个战略都非常清晰,上海就是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发展的支柱,航运、物流这些对沿海地区来说也是一个金融服务业提升的迫切需要,进入一个发展的重要契机。而且中国的腹地这么大,沿海内地还是在城市化进程,对沿海金融发展不光是自身的需求,也是对腹地,西部地区大开发,工业投资这些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机会,这对中国来说是今后十年得天独厚的机遇。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人民币走出去,香港的离岸中心,在伦敦、新加坡最近步伐走得特别快,这也为我们金融业,特别是银行“走出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本着人民币本币的优势为我们中国金融业在全球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随着机遇的来临,挑战也是非常明显的,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第一,随着人民币要“走出去”,成为可兑换、储备货币,它当中是有要求的,要达到可兑换,其中的要求就是中国资本管制的开放,要求人民币境外流通,在境外离岸市场的建设,包括汇率制度要逐渐从盯住美元慢慢走向浮动,对利率市场化这些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这些严重对我们过去的金融界特别是银行在利率管制的,汇率比较固定的情况下的竞争环境、经营环境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怎么去准备,怎么去应对就变成我们一个重大的课题。

  第二,有些挑战并不是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最近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借贷、高利贷资金出现问题,我认为这里面最根本的一点,中国也到了这个时候,需要对利率市场化做进一步改革的时候。我自己感觉到,现在温州等民间有很多融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我们货币政策负利率,存款利率是管制的,最高时间的期3.5%是不能上浮的,但贷款利率是可以上浮的,民间从4倍变成高于4倍,成为高利贷。如果我们一味使用准备金率,把流动性卡得很紧,民间的借贷很高,但老百姓的存款利率因为是管制的,不能上浮,所以很多企业就愿意把钱放到民间高利贷,为了规避负利率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也导致现在很大的问题,所以今后自身的发展也是需要我们的利率慢慢地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其实对我们整个金融业不会产生非常深刻、巨大的影响,包括没有利率保证的差额,对银行利润保证就会有问题,到底银行怎么应对都会产生很大的挑战。好象现在的情况很明显,不变不行,这可能是今后十年来,给我们提供的很大机遇,同时也提出的很大挑战。

  主持人康雁:感谢沈总,他从微观慢慢谈到宏观,谈到宏观,我想长江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周春生一定做了很深的研究,您认为我们大的生态环境如何创造出一个好的系统,能使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都能扮演各自的角色?

  周春生:谢谢主持人,毫无疑问,中国近些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地增加,随着经济快速扩张,我们的金融体系也在快速发展。我们先谈成就再谈它存在的问题。现在中国金融体系,无论金融机构数量规模和金融资产发展情况,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资本市场刚才齐总也提到直接融资的问题,其实这几年中国IPO融资规模已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成就是肯定的,但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更多的是问题,我们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各种不均衡或者失衡的现象,在最近比较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当中更充分地暴露出来了。

  第一个问题,刚才沈博士也谈到,中国利率体系的混乱,我在国外有多年金融工作经验,作为美联储经济学家来讲,我们面临的问题非常多,存款利率非常低,考虑到通货膨胀,我们的存款利率是负利率,但我们的贷款利率非常高,现在据说拿到银行的贷款利率一般也在10%以上了。而且民间借贷的资金成本,老百姓也可以把钱存进银行,也可以用钱去放贷。民间借贷有20%、30%甚至有50%、60%的年化利率都非常普遍。

  1、从理财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把钱存在银行获得的回报率要远远低于同样是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利差,比如现在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短期的可以达到5%左右,长期的比如一年期左右的达到7%、8%,甚至9%、10%也都已经非常普遍。从金融的理论上来讲, 利差反映了投资风险。其实我个人认为,如果用西方的风险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利差肯定是不成功的。这种现象出现,显然说明中国金融体系目前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改进的地方。也许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些问题,改进这些问题的契机。

  2、从投资回报上来看,信贷的回报与股权投资回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国家的股权投资不是指PE,是指二级市场。一般而言,我们从正常的情况来看,金融资产的风险角度来看,股票市场的回报应该高于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包括银行、信托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但现在的情况显然恰恰相反,你可能说现在的情况是一个特殊的情况,但其实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蛮长时间。

  这几年中国经济尽管还继续保持一个蛮快的发展速度,但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我是指二级市场)显然都让大家深感失望。这个反差,一方面我们股票市场不断提供了大量公司上市,这对企业解决直接融资问题当然是有帮助的,这是一件好事儿;资本市场成为中国新富豪的培育基地,另一方面中国老百姓、股民的血汗前在股市上大量被蒸发,大量缩水,这当然有国内外经济不确定等等因素。这个事情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未来的前景变得非常悲观,要么是我们的体系出了问题。

  3、我们的资金刘翔问题,一方面是现在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其实资金并不紧张,但是这些年来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解决新增就业问题做出巨大贡献的是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这个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作为一个教授和学者,参加很多论坛,包括与金融界、政府官员在很多沟通当中,大家一直在谈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在这些年里毫无进展。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均衡,这可能与我们的银行体系构建有关系,也与我们的指导思想有关系,也与沈博士讲的,利率没有能彻底市场化有关系。中小企业信息部对称的情况更加严重,尽职调查的成本会更高,可能信用风险会更高,但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价格来解决。现在这种情况蛮令人担忧的。

  4、和金融资源配置有关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宏观政策上应该值得决策者思考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大家认为,中国修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研究,所以我们要紧缩,包括很多学者,除了我今天来自于学界,其它都来自于金融机构,有很多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也在谈中国紧缩的必要性,控制通货膨胀当然非常重要,但是让人很难理解的是,既然通货膨胀大家认为是因为有过多的货币引起的,为什么现在银行缺钱?银行说我给你授信,但我没钱给你。中小企业缺钱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不仅仅是温州的现象,尽管媒体上报道了很多温州民间借贷出现了很多问题,但这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不仅在浙江、江苏,其它地方都存在。

  为什么流动性充裕,但大家都觉得没钱?我觉得这可能与我们整个金融体系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我先提出这些问题,等一下我们讨论的时候可以进一步交流。

  主持人康雁:谢谢周教授,周教授从几个角度讲了一下整个金融体系的平衡问题。我觉得金融体系的平衡很想一个人,一个人要健康需要五脏六腑都要调和,否则病就出来了,通过周教授的诊断看到四个不调和,一是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不平衡的问题,二是股市和债市收益倒挂的问题,三是资金流向,大型企业、国企资金相对比较充裕,中小型企业,尤其对整个中国经济做出重大贡献,而且对我们国计民生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小企业资金是很紧张的;四是流动性过剩,但银行还说缺钱,要抑制通胀和流动性,是不是让我减肥的时候可以不伤身体,让机关能够健康,而不是减完更强而不是更虚。今天的嘉宾话题是打开了一个话匣子。下面我把议题更多地交给,现在新浪有很多微博(http://weibo.com)问题进来了,我们把这个环节进入到互动讨论环节。

  主持人权静:谢谢在场的各位,我们来看看微博上有哪些猛料和刺激的话题挑战给台上四位嘉宾。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有9599个网友参与我们金麒麟论坛微博的讨论。

  新浪网友蜜糖玛莉莉:央视就中小企业融资难做了一期《对话》访谈节目,国家似乎有意将民间资本通过一些宏观调控使之进入投资领域的一向,那么未来民间借贷是否会合法化?政府又会如何进行规范?民间风投公司会成为未来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的“保护神”吗?

  主持人权静:这个问题野蛮应景的,现在温州一些民营企业出现的困难以及温州一些企业落跑的问题,台上四位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主持人康雁:在座四位嘉宾应该都做过思考,中国的金融体系是被高度监管的环境下,相对划好区域的市场上运作的,政府的政策对整个宏观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是我的一些想法,下面有请周总。

  周立群:民间借贷是我们民间非常突出的现象,关键民间借贷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借贷人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实际上民间借贷是始终存在的,但是之所以国家对借贷行为要实施《商业银行法》、实施《信托法》这一类法律上的监管主要还是为了保护借贷人的利益,所以我觉得民间借贷应当通过金融机构提供更充分的服务,更有效的服务,得到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不是这样在民间脱离监管的方式开展相应的金融活动。所以,我个人认为,民间借贷它的合法化问题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民间借贷只有按照《商业银行法》、《信托法》相关法律规定的方式才能够得到法律的保障。

  第二,关于风投公司能不能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新的“保护神”,可以这样说,风投公司可以解决一部分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的问题,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没有办法通过风投公司得到充足的资金来源的。

  那么如何给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信贷或融资的支持?我想这是一个综合金融工程。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养牛的农民他有十头牛,他要买饲料,这时候他需要贷款,但缺乏相应的质押,因为牛是一个活体,活体质押,银行是不接受的。怎么样使农民得到贷款呢?我和刘永好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一个解决方案就是综合金融服务。什么样的综合金融服务呢?保险公司可以对这十头牛提供相应的保险,牛无非是生病了,意外事故了,对活体的保险可以进行,对人的生命可以进行保险,对牛的生命也可以进行保险。

  在对牛进行保险以后,政府对农民提供一定的保费对这十头牛进行保险,他把这个牛提供给银行和担保公司,银行和担保公司可以对保险保单进行质押,对他进行相应的贷款,这是综合金融的一个范例。我想,对中小企业这样一个金融服务不是单独靠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或银行能解决的,更何况大量的中小企业是在县域地区,而县域地区基本上没有证券公司的分布,保险公司有分布,很多银行已经退出了县级、县以下的地方,所以很难为下面的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所以我们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卡金融行业的金融服务方案的安排,这才是解决融资难的根本出路,无法靠民间借贷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主持人权静:我们在请教另外三位嘉宾的问题,关于民间借贷一直有这样的矛盾争论,一个声音说,现在民间借贷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还要放开吗?放开会不会出更大的乱子。还有一个观点,如果放开的话,让市场竞争的话,就不会出这样的问题了,我想请三位怎么看?

  周立群: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借款人从事银行或从事一般的信贷业务首先要有资本充足要求,民间借贷在这方面是没有约束的。第二他得到法律的保护,本金和利率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现在我们民间借贷,按法律规定只能按银行同期借款利率最高不能超过4倍,大量民间利率是超出这个范畴的,这样得不到法律的保证。第三,民间借贷缺乏一些合法的,比较正规的合约安排,这种合约安排如果是不正规的,非常荣幸出风险,所以我认为长期看,民间借贷只有通过按照法律所限定的渠道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没有办法在自发的情况下得到法律保护。

  齐亮:我在证券领域关于风投方面做个补充。我认为现阶段很难成为中小企业的“保护神”。从道理上说,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股权融资,通过债权融资对投资者和贷出者是更合理的,或者更好的方式,所以,一般来说,通过风险投资这一部分会容易募到资金,别人也愿意给他,但现在主要是在风险投资这块,投资者主要能够获利的还是在PE部分,在Pre IPO部分,让它能很快上市变现,这块过去的收益率水平是非常高的。现在没有那么高的,我了解了一下目前达到30%的水平,这样的情况下他没有必要做前期的风险投资,VC那一部分就没有必要去做了。所以,整个证券市场股权投资链条到PE、VC链条上它的收益我认为还会有一个重新分配的过程。只有这部分收益率降下来的,后面这一部分的风险投资更前端部分才有可能做得起来。

  当然,我相信私募股权基金越来越多,越来越热,所以接下来市场自然规律会向前端转移,对前端中小企业的关注会更多一些,进入的数量会更多一些。

  沈建光:我来发表一些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和周总对民间融资,我觉得现在借贷是否合理是一个模糊的区域,民间借贷法律上不支持,也没有说违法。民间借贷以前说取缔,但随着发展也没有明显说取缔它,而且发展越来越广泛,我认为它的存在有它的需求,有这么多中小、微小企业有融资需求,但现在国有、大的银行正式体系没有办法满足它,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市场?

  利率没市场化,老百姓有钱,但放在银行,3.5%一年的利率,现在通胀6.1%了,他怎么办呢?房地产现在限购,他也不能买了,去国外买QDII,风险也比较大,这是对人们投资比较高的地方。大家都说中小企业融资难,但看官方数据,银行现在统计数据都说,我们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是大幅增加的,而且今天上午工行的副行长也说,现在我们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都是30%的增长,对大企业都是6恩%,从官方口径来讲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已经很大了。

  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我认为这有定义的问题。当然还有一部分可能真正是微型企业、民营企业,在中国的调查,80%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得不到正规贷款和正规融资的,这和官方的银行统计是个矛盾,他们得不到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有的企业愿意借钱给它,我觉得关键问题还是怎么规范,怎么疏导和管理,变成一个减少风险,又满足他们融资需求的重要手段。

  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问题,我们说民间金融三十六条,但没有看到民营金融进入这个领域,关键还是监管的理念。

  主持人权静:沈总认为民间借贷宜疏不宜赌,否则民间借贷利率更高,周春生教授您的观点呢?

  周春生:我认为民间借贷就是市场行为,不存在非法的问题,如果不是非法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谈合法化了。民间借贷我们更应该关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民间借贷?因为我们金融体系满足不了这么多的融资需求。如果银行和其它小额贷款公司能解决各种融资需求的话,当然民间借贷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政府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样把这些民间借贷纳入到正规的融资体系,通俗的话说怎么把它“招安”。

  不是民间借贷不好,而是民间借贷和正规的金融体系相比有一个重大的缺陷,也体现的金融的基本功能。因为金融的目的,特别是金融机构其实就是为了帮助分担风险,包括保险公司、银行有分担风险的职能,而我们的民间借贷很难做到这一点。借款人出了问题你就血本无归,没有人给你分担,但如果通过机构去做,我们银行业有贷款收不回的问题,为什么银行不会轻易倒闭,因为它有分担能力,它能够分散风险,给大量不同的企业去投资,所以一两个机构、企业不还钱,它照样能够有利润。这是我们考虑民间借贷时应该关注的问题。让我们有风险分担和风险分散的机制。

  主持人权静:谢谢!我看到周教授在说的时候,看上去周教授和沈总的观点是相反的,但周教授在说的时候,沈总您也频频点头,您是想反驳还是想认同?

  周立群:我认为借贷行为通过银行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它是非常保护。实际在所有的金融体系当中对存款人、出借人的利益保护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在一项金融活动纳入到什么样的体系时更多考虑的不是借款人的利益,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是需要考虑的,但做一个金融安排时立法更多的是考虑存款人,它把钱借出去的这部分人的风险如何保障。所以,我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的时候,中小企业是国家需要照顾的,但是借款给中小企业的那些储户,出钱的借款人他们的利益和风险国家更要关注。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民间借贷放任自流的可能性是不会很大的,还是应当把它纳入到相应的渠道进行管理。刚才其实周(春生)教授也谈到这样的观点,通过规范的机构分散风险,确保借款人和存款人,尤其是储户的(资金)安全,这是国家必须考虑的,因为把大量钱借出去的人不一定是富有的,而企业主相对把钱借出去的人更有优势。所以,从立法角度来看,不会吧那一部分放在更重要位置。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权静:康总,您看他们三位的观点看上去不一样,其实殊途同归,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个说要扶持,一个是要规范,其实是促进民间借贷的。

  主持人康雁:我觉得这个讨论非常有意思,我一直在听各位讲,在想另外一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怎么来的?为什么今年的矛盾变得特别突出了?其实就是我们整个宏观经济货币调控政策,为了抑制通胀,房地产投机以及前面上一轮经济危机四万亿以及政府配套,大量流动性投放产生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比如这个人得病了,我华俩,一针下去好的坏的细菌全杀死了。所以对宏观经济政策要对不同个体进行区别化的处理,我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抑制投机行为和控制多余的货币,但是不是把银行的贷款余额总数框住了就可以了,但必须要解决其它补充的流动性手段,比如民间借贷的问题,我理解民间借贷的合法化并不以为着民间借贷的泛滥化,你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疏导。这里面关键的问题还是我怎么能够使民间借贷能够规范地发展。假如有个人给你借钱说50%—100%的利率,在我看来,没有任何正当的商业行为可以产生这么高的年回报,支付这么高的利弊,要么它的贩毒,要么是要死了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往往作为个人的借贷者没有办法判断,到底这个东西的风险是多少,没有办法判断这个风险。

  这个问题和其它问题环环相扣,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的问题,欧美大部分国家都是零利率国家,包括日本也是零利率。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你在欧美成立一家公司,在当地进行企业融资,融到一笔钱以后,通过各种渠道流到中国放贷,这回报你算算可能很多渠道要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两个关键的因素:一是引入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不是光堵一个,把一个放开另一个缩小就可以了,这里面银行扮演的角色,证券公司扮演的角色,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民间借贷也多多少少有它合法的成份,还有控制风险,通过监管的控制风险,通过监管的手段把风险控制和疏导做一些指导性的作用。

  周立群:通过综合竞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前十五年来,我们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是把国民收入更多的部分留在了民间、老百姓手里,中小企业手里,后十五年,也就是1994年,新的《预算法》出台以后,我们国家在后十五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大家看到一个现象,GDP每年增长差不多10%,但财政收入每年平均增长30%,扣掉物价的因素,财政收入增长每年也在20%以上。这样持续了十五年的格局,带来的整体结果是什么呢?国民收入的分配给企业(不只国有企业,给中小企业、居民)的财富越来越少,这是因为越来越少的财富分配在居民和中小企业手里,所以他们发展创新所需要的资本没有来源,只能依赖借贷,或者过度地依赖于借贷,这是我们中小企业面临问题的根子。

  那天我跟新浪的负责人讲,我们过多地关注了金融,而忽略了财政问题。财政问题是整个国家金融问题更核心的问题。我和罗熹谈的时候讲,我们实行了后十五年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各种方式把财富从居民和小企业手里集中到政府和国有企业手里,这是造成我们现在中小企业困难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金融服务是浮在表面的,财政制度是埋在深层的。如果要根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从财政政策上解决。

  在所有国家,对中小企业都有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我们国家这些年不但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鼓励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反而消灭了政策性金融机构,这和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方向,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非常不恰切的,央行一位领导调研的时候我跟他谈过。就是发达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我们现在几乎没有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于中小企业,所有都是商业性金融机构,这和我们国家发展的目前阶段是极不相称的,所以我呼吁一是财政政策要做调整,二是必须扶持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现有商行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这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权静:看来我们的讨论逐渐深入了,我们讨论民间借贷不仅是民间借贷的问题,还有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全局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这个问题不能光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这位博友很厉害,名字和图象很可爱,但让我们的嘉宾展开了这么深入的讨论。下面有请工作人员给我们调出一个微博的问题。

  新浪网友罗罗罗亚香吉:银行的贷款服务都需要抵押物或担保,小公司或微公司几乎都没有什么银行认可的抵押物,担保的费率又很高,而且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只有担保往往也行不通,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主持人权静:这背后是更加深刻的问题,银行的贷款都流向了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那里,为什么没有流向小企业或微公司那里,还有抵押物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

  主持人康雁:我说两句吧,我服务的客户里有专注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刚才沈总也谈到了,其实过去纪念,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方面,包括贷款余额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历史上之所以很难,其实很重要的是,我们的银行对于企业风险的判断,特别是微小型企业的风险判断不足。我们像银行贷款体系过去更多的是担保或抵押贷款,你要想给中小企业贷款同时风险可控,最主要的是对客户进行深入的了解。我们的服务是相对在边远地区的一家城商行,主要的业务就是为微小企业(服务),它之所以可以做得那么好,是基于他对当地的微小贷的客户群非常得了解。我的信贷员可以非常迅速了解这个企业的现金状况,现金流,企业所有者、亲戚、朋友非常了解,我会多方面核实,很真实地了解这个人,这样才能真正使银行说,我不需要对这个企业要求有担保物,但依然可以贷款。

  对一个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在大数法则情况下管理风险,而不是规避风险,百分之百没有坏帐是不合理的,但是我能够做到坏帐率控制在1%或者不高于2%,相对于中小企业呆坏帐的无风险上是可控的,这在于我们中小企业贷款管理上是否成熟可以做一个研究。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不同区域经济结构不一样,导致不会以一种模式可以超遍全国。在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超市、经济结构差不多,中国布头区域的经济结构差别非常大。怎么了解当地的经济体系对他们当地中小贷的客户深入了解这其实是银行银行、微贷上的成功关键。

  主持人权静:康总的这反叙述让我想起曾经得过诺贝尔金融学奖的印度穷人银行家尤纳斯,提到银行管理风险的问题,为什么印度可以做到,中国做不到?是因为没有达到那样的技术,还是利益的差别?

  主持人康雁:中国大部分银行过去日子过得非常好,不需要给中小企业、微小企业贷款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利息收入保护,他的日子过得非常好的情况下,注意力没有放到对中小或微型企业上面来。但我觉得这个趋势在改变,包括四大行、民生银行、城商行,他们现在对中小企业、微小企业的支持越来越高。甚至包括个法国城商行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就在中小企业,我和大的国有企业和企业竞争不了,但他的竞争力就在中小企业的客户。这只是时间问题。

  主持人权静:沈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沈建光:全世界的经验,如果只是微小型企业一般很少靠银行,因为微小公司的本质是风险很高,银行都是规避风险的,不可能指望没有什么信用而银行借钱给你,这样银行业不负责任。微小型公司要考虑综合方面。您刚才说印度或孟加拉搞小额贷款的,获得诺贝尔奖的,最后也走下神摊,国家也指责它补贴,这也不是权威的。全球微小公司风险都比较高,不光是靠银行。我想补充的一点,需要全社会建立一个诚信体系,个人的信用机构,其实微小公司和个人非常接近,个人要借钱,银行主要是看你的信用记录,在美国主要是信用打分来借给你钱和利率,都是根据这个来,像我们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这方面可以做一些工作。

  主持人权静: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周教授您怎么看?

  周春生:我觉得网友提的这个现象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但我比较同意沈博士刚才讲的,其实这个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就像人生有不同发展阶段一样,不能说青壮年主要靠自己挣钱,所有人都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大中型企业或者小企业有收入,可以通过银行解决问题,但肯定不能通过银行解决创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就像小孩子小时候靠父母养,大了靠自己养,年老靠养老金生活,人生不同阶段,资金来源也有不同区别。所以创业早期阶段收入、利润还不稳定,更多需要其它的融资渠道,包括个人资产的抵押担保,天使基金和其它各种各样的投资机构。

  以前在农村有信用合作社解决农民贷款,一些商业银行不愿意接触这个领域,现在合作社都改为商业银行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也值得监管机构考虑,不是把所有都变成大的金融机构就是好事,因为我们还需要为这种微小企业服务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主持人权静:我们刚才两个问题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我最后想问一个问题,沿用今天早上的模式,我们基于微博讨论,希望各位嘉宾以微博的高度精炼的语言来回答,在我们最后两分钟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量。

  新浪网友汉子皎皎:已披露半年报的14家上市银行中,多数银行逾期贷款额出现抬头,这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因素造成逾期贷款上升?

  沈建光:形象地说,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就知道哪些人在裸泳,现在货币紧缩以后,你就知道哪些贷款是在不是很谨慎的情况下放贷的。

  主持人权静:当裸泳的人被发现之后有多少银行会有很大的风险造成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

  周立群:因为经济出现了减速,经济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企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自然就会对银行的贷款质量造成影响。中国的银行贷款在很多情况下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才能保证它的质量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应当讲,预期贷款出现抬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增速贷款和经济结构调整中间阶段所带来的必然现象。

  主持人权静:经济增速就是那潮水,问题是那裸泳的人,用潮水把它盖住。

  沈建光: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有很多手段保证经济“软着陆”,我们经济在放缓,接下来的问题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我认为还是有很多政策空间可以使“软着陆”得以实现的。海外唱空的人很多,说中国经济硬着陆,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齐亮:这要看逾期贷款额抬头还是逾期贷款比例抬头,如果是逾期贷款比例出现一些异常的上升还是要关注流动性问题,从总量和结构上都要做一个关注。

  周春生:我认为要看两方面,一是宏观上要看经济成长的情况,二是银根的松紧情况,银根松和银根紧的情况大不相同。

  主持人权静:四位信息量非常之大,我们的网友水平非常之高,引发了四位嘉宾热烈的讨论。本环节的微博提问就到这里,下面把时间交给康总对这个环节进行总结。

  主持人康雁:中国的经济问题很难通过一两个论坛讨论清楚,正好半个月前我在美国参加了一个类似的讨论。我觉得经济问题很瞎子摸象,我们内部也有当局者迷的困惑,因为出发点都不一样,中国问题到底怎么解决我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面到底我们整个监管和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疏导是非常关键的。到最后光靠行政手段是没有办法获得解决的,但怎么通过监管和大的环境营造创造出相对比较多元化、市场化的,包括规范化的环境,我想对中国非常关键的。包括我们在行业内各个机构,银行、券商、金融机构,包括我们这些学者都应该承担起在中间扮演的角色,这样中国这个题才可以解。以前20、30年抄抄美国或者欧洲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中国现在是进入没有导航和先例的水域,我们在这个水域中摸索创新,寻找路的一群探索者。愿意和大家一起探索,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康先生,谢谢几位嘉宾,各位来宾,茶歇之前预告一下下一时段的议题,下一时段的议题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探索”,主持人是《全球商业经典》总编何力先生,发言嘉宾包括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先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先生,普望合伙人、亚太区主席时乃辰先生,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先生,好孩子集团主席、创始人宋郑还先生以及北京大学光华合乎管理学员教授武常歧先生,最后还有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先生做大会的总结发言。

  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思想的光华,下一环节期待着大家,谢谢大家!

  (茶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