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评论:2012年世界经济能否复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17:18 来源: 新浪财经导读:《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1月3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新年伊始各国对今年的经济预期普遍悲观,而欧元区更有可能出现负增长。作者认为不管是增发货币还是紧缩财政都无法促进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现在世界需要的除了新年祝福还有切实可行的办法。
以下是该文章摘译:
2012年世界经济将会怎样?让我们先从焦头烂额的发达国家说起,它们的经济能健康的复苏么?恐怕不行,欧元区的危机很可能蔓延到全世界,甚至美国经济也不能幸免。
12月所有对来年经济的预期都非常悲观。现在对经济的预期比一年前要低得多,特别是欧元区,那里可能会陷入衰退。意大利和西班牙预期经济会出现负增长,德国和法国预计经济会有微不足道的增长,而英国和这两个欧盟最大的成员预期相同。只有日本和美国预计今年经济会合理的增长,12月美国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率为2.1%,而11月时仅为1.9%。
进一步分析,2011年第三个季度,西方七国集团中只有加拿大的GDP大大超过了危机爆发前的最高水平,美国和德国比危机前最高水平略微高一点,而法国则略微低一点。英国、日本和意大利都远远低于危机前的最高水平。经济复苏从何说起?
现在四个主要的中央银行中,利率最高的是欧洲中央银行的1%。这些中央银行的资产规模正在迅速扩张,然而在2006年到2013年之间,公共负债对GDP之比,在英国只增加56%,日本是55%,美国是48%,而法国是33%。为什么这么猛烈的政策措施会引发如此温和的结果?
现在流行的理论认为,经融危机不会爆发或者爆发了也无关紧要,如果真的爆发了,至少大量发行货币也没有问题。按照这种观点,现在影响经济复苏的是结构钢化和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而我认为,可这个理论是建立在减少资本并返回物物交易经济的基础之上。
我认为更有说服力的观点是承认人们犯了重大的错误。现在存在两种看法,一个是奥地利人的观点,他们认为是政府犯的错,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让扭曲的金融体系崩溃,另一个是后凯恩斯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现代经济是内在不稳定的,让其崩溃会让我们倒退回30年代,而我同意后者的观点。
已故著名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1986年发表了极富预见性的著作《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在书中阐述了他关于金融不稳定的假设。2009年,美联储副主席珍妮特-耶伦这样说过,在一个金融动荡的世界里,读明斯基的书非常必要。
这本著作的亮点是作者将投资决策和为这些投资提供资金的机构以及整个金融体系联系在一起,而投资决策又必须适应内在不确定的预期。在明斯基看来,经济的周期性注定了杠杆化手段的存在,而这种手段又非常的脆弱,而长期的平静会加深这种脆弱:人们会低估风险而高估收益。明斯基警告过,所谓的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本身就在自掘坟墓。
2007年以前私人借贷迅速膨胀,特别是在美国、英国和西班牙。正如明斯基所预料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导致了财政赤字自发的快速膨胀。这是防止危机演变成大衰退的三种政策机制之一,其他两个是财政和货币干预。随着利率接近于零,有信用国家的财政赤字有三种作用:扩大需求,去杠杆化以及提升私人资产的质量。
现在的去杠杆化效果怎么样?在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截止到2011年第三个季度,金融部门的负债与GDP之比和2001年相同,而家庭债务和GDP之比于2003年相同。另外,据高盛的报道,房屋建设率已经触底,而名义房价也将在2012年开始反弹。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尽管受到一系列的限制,比如过早的财政紧缩,持续的去杠杆化政策,欧元区的风险以及有可能的油价上涨,美国将在一个不平衡的经济基础上开始复苏。
然而欧元区的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在2011年到2012年期间,欧元区国家的财政赤字的减少幅度将为GDP的1.4%,而美国同期只有0.2%。然而对脆弱的欧元区来讲,更大的危险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都同时紧缩。这是长期大衰退的先兆,没有信用的政府不得不紧缩财政,而同时又没有足够的私人部门和外部的补偿。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欧元区范围内的衰退是一场灾难:这势必会阻碍它们所需要的外部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中央银行给该地区银行提供廉价的资金,这样可以再转借给危机重重的欧元区国家,这种方法可以指标但是并不能治本。
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一系列迷人的试验。一个是放松对金融部门的监管以及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最终失败了。另一个是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实行的有力的干涉政策,尽管这个政策算是成功了,但是却伴随出现了后危机的去杠杆化,以及重返更加正常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欧元区开始实行的财政紧缩政策,而那里正在进行一场更大的实验:建立一个以重商主义为核心的货币联盟,成员国财政上不统一,银行系统脆弱,经济缺乏弹性,而成员国的竞争力参差不齐。祝福2012,每个人都需要好运。(鹿城/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