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求:生态城市在韩国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7 14:35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2012年1月7日-8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图为韩国全球文化产业协会会长李永求。
李永求: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李永求。
今天我非常荣幸参与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我要讲的题目是生态城市在韩国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一、生态城市诞生的背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进化
产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现象日益严重,人类也正吞食着这一苦果。全球气候变暖、希贵生物面临绝种、自然性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这也不得不引起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科学技术的精进,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而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则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等则成了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事项。生态城市则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概念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变化。依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胎儿在母体时基本没有自我意识,处于一种"与水一体"的状态,他将之形容为"生存本能";一旦脱离母体,便开始对自我以及周围事物产生认识,他将之称之为"死亡本能"。脱离母体的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摆脱"死亡本能"的威胁,他不断从改变自然事物中获取某种能量和满足自身的欲望。此时,对人类而言,自然不过是其延续生命本能的工具。总而言之,弗洛伊德认为"死亡本能"是促使人类改造自然和寻求自我满足的原动力。然而,人类的欲望并无止境,贪婪和私欲导致人类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利益。但弗洛伊德并未提及"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的调和问题。
英国哲学家Owen Barfield指出,与个人的成长过程一样,人类历史也是统合及相互依存的"生命本能"和分离独立的"死亡本能"之间相互角逐的过程。然而,人类文明迄今为止都还未实现上述两种相对力量间的协调。Owen Barfield把历史视为人类意识的发展,并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将人类意识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旧石器时代,生产和意识水平还较低,人类不得不与自然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却并不发达。可以说,人类的日常生活是在自然界赋予的时间节奏与空间制约中实现的。其次,随着人类开始定居的农耕生活,人类意识也进入到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人类养殖动物和栽培植物,从而开始把自然作为生产的对象来使用。伴随农业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不仅开始脱离自然,甚至与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分离。因此,自我意识也逐渐增长。尤其是到了中世纪末和近代初期,人类与自然急速分离,结果出现了今日的自律性认识。然而,随着自我意识和个人自我认同的出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则日益疏远。最后,Owen Barfield表明,人类意识的第三阶段是依照人类的自由意志把自己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而与生物圈融为一体,这一认识将促使人类的延续性从陆圈(geosphere)转换到生物圈。由此可见,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变化是这三个阶段划分的依据。
从畏惧、敬仰自然到把自然作为满足私欲的对象或工具,再到与自然共生共处,足以表明自然与人类命运的紧密相连。美国未来学者Jeremy Rifkin在《The European Dream》一书中勾勒了一个理想和谐完美的未来世界的图画。他接受Owen Barfield的观点,极其赞同人类与生态界的“重新结合”,人权、和平、生态、沟通等字眼贯穿了Jeremy Rifkin的欧洲梦想。值得注意的是,他十分强调共感的重要性。
21世纪是文化的时代,感性、沟通与共感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城市作为现代人生活发展的空间,生态环境问题自然不容忽视。生态城市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在现阶段也备受瞩目。
二、韩国的生态城市研究:定义、进程及方向
自1992年巴西国际会议上提出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后,顺应时代的需求,韩国政府也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实际上,上世纪的韩国经历过战争的创伤,尽管战后集中发展经济并在七八十年代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但现代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两手抓也是韩国政府所面临的难题。
与国外的生态城市研究相比,韩国的起步稍微要晚一些。
韩国直到进入九十年代才开始对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第三个“国土综合开发计划”中,建设部把环境保全城市(Ecopolis)建设纳入事业范围内,建设生态城市第一次被提上了章程。1992年的“新经济五年计划”中出现了“韩国型ESSD模式开发示范事业区域扩张”这一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态城市这一理念。1994年4月,环境部选定原洲为示范区域。1995年末,环境部公布了《环境视角21》,其中生态城市建设扩大到十个示范区域,还包含了营造绿地计划。
依据官方材料,韩国把生态城市定义为“具备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且共生的城市体系的城市”。事实上,这二十年来,韩国生态城市研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生态城市研究的核心也集中在如何让整治环境污染的问题上,研究的切入点也围绕着生态学、环境工学与城市行政学等展开。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导入,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成为议题,生态经济、绿色增长等成为时代的主题。近年来,亲环境、绿色环保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上。为此,除延续前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外,学术界还从经济学、建筑学、文化等多种角度对生态城市进行着探讨,研究领域有了较大的扩张。最近,生态城市研究的角度更为多样化,不少学者试图从哲学、文化等视角出发来对此进行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营建和打造生态城市的条件和标准也日益明确。在韩国,生态城市建设必须遵循以下七个核心计划原理:第一,亲环境土地使用,如土地开发使用时必须考虑到自然地理地形以及适当的规模和密度;第二,人行道和车道分离的绿色交通体系,如推动作为大众交通体系的自行车道路的建设等;第三,高效的城市管理,如使用信息通信体系的环境管理及城市管理等;第四,附带大面积公园、绿地的绿色城市,如建构绿色网络体系、建造度城市公园等;第五,调节和使用水资源,如确保优质水源和生态面积覆盖率等;第六,打造亲水空间,如充分利用天然河川以及周边地区的亲水空间;第七,构筑居民共同体和设置便利设施,如建造适合开展文化活动的绿色休闲空间等。
综上所述,韩国的生态城市研究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基本做到了与时俱进。不仅研究的视角和切入点逐渐丰富,而且对生态城市的定义也逐渐完善。如今,生态城市不再是一个静止的、单纬度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多纬度的概念,它不仅融入了生态学、经济学和文化的理念,还包含和谐、疏通、发展等含义。
三、韩国生态城市的发展现状:模式与典型案例
如前所述,自生态城市建设纳入第三个“国土综合开发计划”之后,首尔及地方政府陆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进入21世纪之后,“亲环境”绿色生长"更是成为了各级政府的施政标语,生态城市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韩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具体的发展模式有五类。1)城市型:把生态城市项目纳入新城开发、城市重建等各种形态的城市开发事业中,打造亲环境居住园区;地铁站、商业区等市区重建开发中导入生态城市项目。2)农村型:进行农村综合开发、小镇整顿、田园村庄等农村开发事业时,按生态村的原理构建亲环境农村定居地;在绿色农村体验、传统主题村庄等事业中导入生态城市项目,建造低碳旅游村。3)休闲型(休养型):开发观光旅游场所,通过整顿和改造建构低碳绿色观光地;通过配置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体育设施建构绿色休养地;把观光休闲型企业城市改造成生态型企业城市。4)产业型:生态产业园区;在构筑经济自由区域等国家经济活动中心时导入低碳亲环境项目。5)特殊目的型:U-Eco City等作为研究开发事业的Test-Bed的生态城市。
在产业政策研究院举办的“超级品牌”网络评选活动中,全国20岁—60岁的消费者把“品牌城市”部分“生态城市”的选票投给了顺天市。顺天市于2007年开始推行“大韩民国生态城市顺天”这一施政策略,加强对地球上现存最完整的世界5大湿地之一的顺天湾进行保护且努力打造顺天湾这一地域品牌,积极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绿色增长。顺天市总和考虑自身的优势,将生态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开发了一系列的生态观光项目。这一举措不仅搞活了地方经济,还提升了顺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为顺天市地域品牌的树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农村型生态城市的发展也值得关注。如全罗南道的昌平面、有志面、青山岛和曾岛,它们在2007年12月3日被选定为慢城市。从慢城市的定义和评选标准中可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人文人性等是其核心理念。
综上可知,韩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是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从而推动生态与观光、休养等的结合,发展模式较为多样化。在推动发展生态休闲城市时,应满足以下五点要求:一、它必须是自然与人类相互协调共生共存的生活空间;二、它必须是有着多种创收机会和途径的空间;三、它必须是具备医疗与休养条件的健康空间;四、它必须是有着丰富多采的休闲和娱乐活动的活力空间;五、它必须是有内容和传统的文化空间。
四、结论:生态城市与文化产业
生态城市的基本构造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结构要素有生态基础、绿色工作岗位和社会基础;上部结构要素则有生态内容 、文化内容和城市内容。如果把下部结构要素看成硬件,那上部结构要素则是软件。因此,开发丰富多采的软件内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综合利用地域生态和文化资源,开办生态体验、环境教育、生态观光、地域节日庆典等活动是较为有效的举措。
事实上,韩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也只是处于发展阶段。若要进一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则必须严格按照生态城市的建设指标搞好下部结构构建,并结合地域优势并整合地域资源开发丰富多采的文化内容,从而填充上部结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