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场讨论:关注创业者成长与创业企业同行全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8 17:19 来源: 新浪财经
专场讨论:关注创业者成长与创业企业同行全景(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专场讨论:关注创业者成长与创业企业同行全景(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1月8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三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创业与经济转型”。图为专场讨论:关注创业者成长与创业企业同行全景。

  以下为文字实录:

  曲向东:

  接下来的环节是我来主持,我叫曲向东,我是十年前的MBA了,非常高兴主持这个论坛。我原来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现在自己在做一个小的企业。所以刚才于先生说,不能在家里注册公司的时候,旁边我们俩聊天的时候,现在可以了,真的,我们给大家证明,我们真的可以了。

  我们的小公司,我的办公室是一个大开间,原来是三间,但是它打通了,于是门牌号变成了一个号,于是我的公司想注册一个新的子公司,工商局说你不能再用这个号了,但是我说原来有三个号,我说那怎么办,工商局说,政策有优惠,可以在家里办了。能行的时候,我让我们的行政人员去办。行政人员一办,工商局的人说当然可以了,去找居委会的证明。我们就找居委会去办,他说好办,找业主委员会去办。找到业主委员会说没有问题,但是你要让楼上楼下所有的住户签一个协议书,然后我往那儿一看,塔楼,上面有20层,每层5户。开玩笑,我们没有那么高的楼。但是最后,结果还是说回来找一个工商局门口的小公司,你给我办了吧,中介机构给办的。

  所以,这是一个笑话,可能政府其实也确实,当然现在有变动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新的改变。

  我们接下来的环节还是跟创业有关系的话题,我们先有请我们这个环节的嘉宾,他们是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出处长杨彦茹女士,有请。然后IDG资本合伙人李丰先生,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陆刚先生,北京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陶然先生,天津微纳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宁,创业工厂创始人及制作人麦刚,有请。还有创业帮传播创造人南立新女士,还有我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学先生。

  其实我们这个话题还是延续上一个环节,上一个环节更多做了一些跟硅谷的对比和差异,这个主题我们叫关注创业者成长,与创业企业同行,其实更多是关注我们自身上。

  我想上午,因为主论坛也是我来主持,因为时间的关系,大家在聊的最热闹的时候,时间到了。我们底下还聊了一会儿。

  其实说到创业者,我们普遍的一个声音,包括刚才我的表达也包含一个意思,觉得我们的创业环境其实不好,所以我们希望改善我们希望都在呼吁能够有对创业者的阳光雨露,给我们肥田沃土,恨不得有一个玻璃房让我们成长。最近也出现一个问题,在很多人的蛊惑下,我看了乔布斯传,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我没看到那个玻璃房,就是没有看到让他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的部分,我就看到一个非常暴力的,但是很天才的一个人,然后和另外一些人的对立。这些人来自于他的投资者,甚至于包括他内部的员工,甚至包括他一些商业上的合作伙伴或者对手等等,都是商业上环节的一种争斗。但是如果中国人来写我们类似的一个创业史,要是跨度这么长的创业史,一个是跨越史,不催人泪下就达不到目的。

  我在想我们跟他们的区别是什么,我去过硅谷,但是没有深入研究过它。其实我对上个环节的题目,我依然有兴趣。就是我们的一种区别,到底乔布斯有没有这样的阳光雨露,肥田沃土,有没有这样一个玻璃房。假如我们刻意给我们的创业环境营造一个玻璃房,营造一个肥田沃土,因为上午正好谈到这个问题,营造一个真正让它免受外界摧残暴力的环境,是不是我们的创业者真的能够多少茁壮的成长。

  我想通过上午的话题来进行下面的话题,包括第二个方面谈到的话题,包括政府主导的科技园区能对企业提供哪些实际帮助,包括企业不同阶段如何融资,包括社会团体、商学院可以为创业者做什么,包括创业者自己需要做什么。

  哪位想宪法研,咱们先举手,就从乔布斯传开始,假如我们有这样一个环节,假如按照我们希望的模式,缔造一个剥离房,让他们去成长,我们的创业者会茁壮成长吗?

  麦刚:

  客气话不说了,我在硅谷创业过,我觉得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竞争太激烈了,在每个层次都非常激烈,就是根本环境,不是你说的玻璃房,不是一个小小的政策,投资方向上的。在几个浪潮当中,甚至连你上厕所的时间都要占据。团购网站,电商网站,我想这个现象是全球很罕见的,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激烈竞争的环境。是我们价值观单一的问题,还是我们的资金真的太多了,还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想当老板?就是一个开放的话题,并不是玻璃房小环境的问题。

  主持人:

  你发现竞争太激烈了,只是同质化的竞争,是吗?

  李丰:

  我们讲这么几个例子。

  第一个,我们随便开几个会,基本上都有投资人,钱肯定不缺了。前面有几个会,投资人比创业者多,所以钱不缺了。我看北大招商,创业者不缺了。

  从消费市场上,我们应该是全世界最大的,你又不缺钱,又不缺职业经理人,又不缺创业者,想想就是两件事,没准政策环境没那么好,要不然就是大企业的竞争方面不是那么得当,只有这两个办法,才可能在这个情况下还没能出现那么多的大企业。

  陆刚:

  我在硅谷参加一个会。会上这些海归提到一句话,在美国是好山好水好风光,在中国是好×好乱好热闹,所以海归回来失去了好山好水,到这边图好热闹。那边是阳光房,这边是污染。其实也是跟市场环境有关。创业者以直报怨创业环境,对于创业者有利有弊,这里有这么大的市场,有这么好的创业机会,另外也是有一个很好的机会。什么样的机会?越是混乱的地方,那就是商业的机会。所以你在享受机会的同时,不要过度抱怨这些。环境改善有则喜之,无则不喜之,而提供一些过度的服务,这个有咱们中关村领导在这儿,一些过度的服务,帮助他提供了,给到这个园区很好的政策,资金、法律支持等等都给了,成为什么,成为温室了,你能长成参天大树吗,不可能。我一个朋友在天津,从硅谷回来的,他就是一个人把工商注册跑下来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的心态不从此有一个很大的改善,觉得融入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环境了。从办事的一个小姑娘开始,他从硅谷比较科学的心态,慢慢完成自己的转变。

  所以,我是觉得,多把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坎坷,当做磨砺自己的良机,这些小的刊刻磨砺自己,大的风浪来了,咱们才有机会。

  杨彦茹

  我也抢话筒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坐在这儿,特别纠结,参加这种活动特别少,而且大家无论是嘉宾还是在座的,可能有很多很多对政府的一些看法或者想法,在这个大的环境下,可能有很多的人遇到了在创业过程中,有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有些确实存在,有些在逐渐解决过程当中。我想也要借这个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关村管委会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创业服务处。实际上就是为了在中关村这些有志于创业的人建造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但是不是温室。环境一方面,我们有每周的创业讲坛,请咱们园区的这种优秀的企业家,包括柳传志、李彦宏,还有我们在座的很多的风险投资家,给大家创造这种机会。刚才有两个嘉宾都在问,比如像有一个嘉宾问,说您说说您的创业故事,您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是怎么办的,很多这种。其实这些问题,在我们所有的创业讲坛上都被多少次问过,我希望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中关村的创业讲坛,我们每一期的讲坛的内容,包括嘉宾,所有他经历的这种磨难也好,或者经验也好,都有分享。这是一个。

  另外,我们支持在中关村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它们来为创业者建立向企业和政府的沟通渠道,另外就是企业和企业的沟通。刚才也是联想之星的同志讲到,还有刚才咱们投资人讲到,中国不缺,又有企业,又有投资人,又有创业者,那么为什么没有出现伟大的企业,其实很多的时候,是这种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者说由于好的企业没有找到好的投资人,或者好的投资人有资金,他没有找到他要投的项目。那么中间需要有一个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我们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为这些创业者搭建这些平台,大家通过这些平台来使得能够有这种信息的对称,能够达到自己这种创业的梦想的实现。

  另外,中关村管委会,我们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查阅。

  主持人:

  您说的这部分,政府主导的科技园区,能给大家做什么,我想那个环节的那一分钟都给留着。

  南立新:

  我觉得可能也不单是温室的问题,因为我们空气中的价值观弥漫的氛围有点不一样的,包括刚才麦刚和李丰讲的两句,我的印象很深。因为国外的资本它会追求,昨天晚上我们有一个讨论会,很多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他们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在国外所有的资本只会支持第一,剩下二三名都很难获得支持。那么在国内不一样,如果我们有第一家做出来的事情,很快所有的资本都会蜂拥而上,会支持类似的企业。所以当这个时候,会有很多钱在这个里面,所以会导致竞争比国外异常惨烈。还有我们复制的文化,大家喜欢不去创新,喜欢复制别人已经做出来的商业模式,就会加剧这个竞争特别惨烈。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温室,还是创业环境中的价值观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我们这个环境要是好一点,不管我们学院也好,还有所有人都应该想一想,为什么空气里这种价值观。还有如果作恶的成本太低,不管是一些乳液的企业也好,他们做的不道德的事情,政府的监管也好,可能给他们的惩罚不力。除了道德的价值观,可能我们整个的环境中,还有一个法制环境的不健全。这是我个人粗浅的看法。

  李丰:

  我刚才话没讲清楚,昨天晚上我跟老罗一块喝酒,你知道最近他被方舟子打击了,因为办学校的事情。他努力按照最规范,最标准的方法来做他的培训学校。但是前天工商局查了一下,查了半天,他应按学校交税,未按学校交税,最后工商局给了不规范经营,给了这一条。为什么不规范经营,因为他之前去了教委,能不能办民办教育经营许可证,人家说已经满员了,无论如何不能再批了,因为这一条,他被方舟子抓住把柄。明天税务局的人去,他会很高兴,因为他多交了2.2%的税,你说我是规范经营还是非规范经营。

  最近有一个某教委的官员看了所有的从头到尾的报道,然后给他打电话,我觉得方舟子做得对,我支持你,我帮你挂一个执照。

  主持人:

  如果说酒桌上喝得更好一点,可能这个电话早就打了。所以说,中国人的交流方式,关系也是有用的。还有哪位也要补充?

  孙陶然:

  我说两句,我自己的观点略有点不同。

  我认为第一个这个玻璃房子在全世界都是不存在的,我认为中国有很多的对于创业者来讲你不太舒服的东西,其实你到了美国也是一样的。虽然我没在美国创过业,但是我觉得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这个玻璃房子在全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即便某些时候存在了,就是刚才陆刚陆总讲的,在这里面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某一个省,给某一个学校开小灶,然后全省的状元就出来了,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个,你如果生活在任何一个环境,咱们有一句老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你在中国创业,首先你要接受中国的创业环境,然后你要研究这种创业环境,并且学会利用这个创业环境。你本来生活在山里,你天天抱怨为什么不是生活在海边,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你只要适应就可以了,也不要在这方面花太多的心思。

  在我周围的圈子里面,我有一个体会,凡是那些成天琢磨我怎么样获得一些资源的这种企业,比如我怎么样获得政府的工作支持,我怎么样获得更多的照顾,凡是把心思放到这个上面的企业,肯定做不成很大的企业,只是天天忽悠一下就可以了。

  张凯宁:

  股票市场几十年能成长的大企业都是很少的,我们每天都是要做一个大公司。所以2005年,我创办创业工厂的时候,伟大的创新是熬出来的,是经过很多人,很多代公司的努力才能达到,不是某一天两天能做成的。所以我今天很关注,更多是中小企业者,普通的创业者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显赫的投资人。今天的中国创业时代已经进入拼爹的时代,不是拼创业者多有实力,而是拼背后的实力有多大的能力。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讲,如何创办一个健康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对顾客、对员工,对你的小股东有价值的企业,这个是很简单的,我们不用每天描述伟大企业,伟大企业不是每天都出现的。

  刘学:

  刚才上一轮的时候李教授说了一句话,我的一个体会是说,企业的创业行为是它创业环境的函数。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创业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企业,经历了那么多风雨之后,能不能见到全球国际化竞争的那个彩虹。所以这个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主持人:

  我想第一轮的问题,其实我刚才问这个问题的含义,我是觉得我们谈创业环境的问题,我是特别担心变成一个诉苦大会,然后大家都要求政府一定要做成多么好的环境,给我们造出一个玻璃房子来。我相信从逻辑上来讲,有了这么一个玻璃房子,对我们未必是好事。我就想起在上午,给孟小苏读的他的微博(http://weibo.com),他的微博,1986年,我随万里同志到温州的时候,我曾问温州的同志,为什么温州的经济发展这么快,他说因为前几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就放弃了领导,放弃了管理。然后孟小苏就说,我把这个话如实汇报了,原来温州的经验是放弃领导。

  有时候我们太渴望政府给我们搭建一个玻璃房子的话,其实搭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把有些权利放出去了,反而使得我们失去了一些猛烈。

  所以我想第一个环节,希望在这个环节上。当然大家可能在观点上都不一样。

  孙陶然:

  这个在光华谈到这个问题就特别特别合适了。因为有两种模式,一种说我说不能干的事儿,你能干,还有一种模式是说我说能干的事你才能干。理论上讲,说不能干的事你都能干,有利于这种成长。

  杨彦茹:

  示范区条例,在87年的时候,首次有一个示范区条例。在这个条例当中,最大的突破就是在中关村,像刚才陶然说的,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只要明确规定说你不能干,那就都能干。这个可以说为中关村轰轰烈烈的创业热潮的到来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孙陶然:

  最早的时候,咱们的营业执照是要写营业项目的,就是批你第一项、第二项的营业范围,后来法律允许的都可以。

  主持人:

  后来好像又变过来了。

  孙陶然:

  至少我们这个行业要改造。

  麦刚:

  政府方面,我觉得在很多地方,上午在公司法里面的讨论,这里面注册资本的限制,包括我们做实操者来讲,在很多领域要申请牌照,很多时候资金规模要达到要求,动不动一千万,三千万的启动资本,对初创型的企业来讲有很高的门槛。当然,是否在所有领域都要这么干,反正很多行业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我只能对我所了解的互联网、软件做一些评论。政府在某些领域是有这样的管理的。但是我并不觉得大环境跟政府管多管少有太大的关系。

  主持人:

  所以刚才陶然总经理又提升了一句话,其实总结起来想表达这样的意思,创业者是什么,创业者就是找机会的人,一定要找到机会,突破层层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不要把住一个机会去问,政府能不能让我做这个,能不能让我做那个,你做就好了,只要没有人禁止。

  其实第一个,科技园区能对创业者提供哪些帮助,其实创业者来说,都是可问可不问了,因为一旦帮助了就变成指导了,这个事儿就坏了。帮助就是帮助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园区的杨处长来讲,比较微妙,怎么区分帮助和政府的指导、管理。这是三个问题。

  杨彦茹

  就我的理解,就是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管委会,因为主要是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那么作为政府的行政职能,中关村管委会一项都没有。也就是说,工商有工商局,会务有会务局,管理有规划委。按照我们的职责,像调研、策划、协调、督办、服务。最多的实际上是服务。为什么有些园区企业在和政府打交道的时候说,中关村管委会的时候,虽然是一个政府,但是跟你们打交道好打,因为你们没有权。因为我们没有任何的权利,没有一项政府审批权,那么我们更多是为企业服务。

  刚才提到的政府主导的科技园区能为企业提供哪些帮助?实际上我们主要在两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一方面是在政策环境上。刚才上午第一阶段李主任也提到了,在中关村,因为是国家的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因为含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是由中关村管委会和其他的政府部门推进的,包括股权激励,还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政策,同时还有对高成长的计划,还有对初创企业的新的,我们前一段推出的工程。有很多是共性的问题,但是确实没有解决,中关村管委会立足于为这些企业,来帮助解决他们的一些问题、一些困难。这是政策层面。

  然后就是在服务方面。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服务环境,为这些创业企业提供我们的一些创业园、孵化器,还有一些各类这种创业服务的机构,它们来给这些小企业,或者叫初创企业提供一些包括这种注册的帮助,像刚才有的可能同志提到了,有些民房它确实不适合创业,但是现在有一些这种集中办公区,我们还有若干的,大概有100家这种各类的创业孵化器分散在一区十园。同时还有我们各类的创业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对这些企业都是提供免费的帮助,包括会计、人事、财务等等吧,提供这类的服务。同时我们还有一些包括组织企业的这种对接活动,包括和对接投资机构的对接活动,那么为它们能够搭建一个服务的平台,能够使得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平台。

  主持人:

  谢谢,实际上你跟我们创业者是一伙的,这个表达应该更准确?

  杨彦如:

  我们是为创业企业服务的。

  主持人:

  谢谢。刚才说我们第二个环节都是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我想听听大家的一些观点,比如企业不同阶段如何融资?哪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问题?

  孙陶然:

  他们是代表投钱的人说话,咱们现在融钱的人说话。

  我自己有这么几个体会。第一个体会,不管任何的阶段,在你去融资之前,你一定要把你自己能做的事,该做的事,能使出的劲全使了。叫做有句话,叫天助自助者,如果你自己都没有竭尽全力,那么帮助你的人也是有顾虑的。

  第二个,企业是分阶段的。你会第一期,第二期等等不断去融资。没有人说我一上来,拿一大笔钱,这笔钱直接从初创一直到IPO。比如有人给你讲故事,说你上厕所,6分钟,然后有人给我一大笔钱,怎么怎么样,这些都是不现实的。真正现实的是,你根据你企业的不同阶段,你融一笔钱,然后拿到这个钱,把你想实现的事情实现了。然后再去融下一阶段的钱。好比我想干一个事,你相信我,把这个钱借我。然后我把这个事做成了,然后我再借钱做下一步融资。

  第三个事情,就是你在融资的时候要找准对象。在座的各位做了各种各样的基金,陆总是投早期的,有的是投晚期的,有的是投成熟期的。你找错了对象,你花再多的时间也是没有用,你是浪费他的时间,也是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就说这么多。

  麦刚:

  关于这个融资话题,因为我自己当年从事VC的行业,包括创业,包括做天使投资人,经常做的一个事情,我过去十多年一直在说,这是一个随机事件。当然你找一个转做早期的,大概齐能不能融到钱,跟很多很多的合伙人当时的状况,公司的关注点,推荐人,然后各种话题。所以我最后总结这是随机事件。这是第一个话题。

  第二个话题,对创业者来讲。如果从高校里面比较学院派来讲,可能10到20%的人能够跟VC探讨,最后拿到VC的钱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毕业创业,是不会被VC关注的。所以作为中小企业来讲,你肯定有一些别的渠道,一些供应商的渠道,这个融资方式也必须要考虑这个操作。所以别老盯着VC的钱,你要盯着VC的钱,你别把它看得太神秘,大量地推荐,多找几家,我觉得这是我的一点经验,不要把它神秘化。

  张凯:

  我来说一下,陆总是我们的投资人,我们是做医疗器械早期的企业。实际上,刚开始找投资的时候,我特别同意孙总说的,一定要把准备做好,你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了,我是从一开始接触有一个承诺,到最终兑现这个承诺,拿到投资,这个实际上还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的,差不多两年到两年多的一个过程。还要更多关注自己做的事情,你把这个功课做好了,钱还是挺多的。

  另外就是说,你的这个团队的背景,就是我要什么样的钱,什么样的钱是可以要的,什么样的钱是我们不可以要的。我们要选中投资人,而不单单是投资人选中我。我想,应该想得比较清楚,而不是说有随机的成分在里面,这个里面可能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跟联想接触,跟类似的投资人接触,最终可能会拿到投资,但是偶然性里面也有必然性。

  主持人:

  是在一个确定方向的一个随机事件。

  麦刚:

  我刚才的话不是说撞大运,而是你都准备好了,然后怎么去融资。

  陆刚:

  我们有一个创业培训班,正好我们在讲这个课。

  第一个课,像陆总所说的,大多数的融资,不会瞄着中小企业,因为它是瞄着上市的公司的。所以首先得把自己搞清楚了,自己到底未来会是什么,你搞不清楚,再去找融资对象,可能就是鸡对鸭讲,根本对不上路。

  第二个,如果你适合去找风险投资,也是刚才陶然老总讲的一点,要理解企业的发展规律,你的发展规律,一个两个的里程碑到底是什么。在每个阶段的时候,你需要哪些资源,除了钱之外的哪些资源,这种资源可能包括很多无形资源,你需要哪些,再去找合适的投资人。分阶段去进行融资,每个阶段恰到好处了。有的时候是在最早的阶段,有的时候我碰到很多创业者说,我想把好的资源都抓住,我想你抓住那个市场资源没用,你产品没做出来,你抓住市场资源有什么用。你只有产品出来了,你才能去做这个。这里面还是有技巧的,大家还是可以学习一下的。

  第三个是净值调查的过程。你得知道里面风险投资的人,有哪些是可以适合的。比如凯宁是很贼的,他先做市场调查。第二个,谈的时候,也得查一查,跟这个人,跟这个投资机构他们国王的经理,甚至这个人本身的性格如何,等等都要做净值调查的,甚至有没有投你的竞争对手,这种东西要做净值调查的。

  主持人:

  假如投过,你会找他做融资吗?

  陆刚:

  这得看资金的策略。比如他投了三个竞争对手,但是之间没有太多的竞争关系,这个不矛盾。但是如果他投过,这个就比较麻烦了。

  李丰:

  刚才大家讲的挺好的,我们就把简单的事总结。如果是早期,事看不清楚,我们只看人,说白了想一想说这个人做这个事有多靠谱,这个人有多靠谱。不是说人不重要,你已经证明把这个事做到多大规模。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了。因为你把事已经做到那儿了。

  我说这个里面有一定的挑战,原来我们经常跟学生交流的时候讲过这个事情,有三件事很难对上,你自己能做好的事,和别人认为你能做好的事,和你真正能做好的事。这三件事怎样能看齐。就是买方和卖方的问题。可能大家在问题的判断标准不太一样,所以我就觉得,当年能有幸跟她合作,做那个事的人非常好,喜欢的事,能做成的事,和我们认为他们能做成的事都是一样你就采访采访她。

  南立新:

  我觉得很多事是水到渠成。

  从我的体会,大多数人觉得拿到天使投资的钱还是投资人的钱都是很难的,可能很多都是从你之前的朋友,或者是老板,或者是同事拿到的。切忌不要拿你不熟悉的人的一些钱。或者这个钱进来之后,你对对方不了解,可能这个钱进来之后,跟你的长期发展理念有很大的出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很幸运的。我们是06年,我们是比较特殊的案例,首先我们的投资者至少对我们非常熟悉,因为我之前也在青科,青科一直专注创业者的一个投资机构。

  当时我们也在跟IDG谈,能不能做这个事情。我觉得比较切合,也非常感谢IDG,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至于人,我想之前,熊小戈熊总也是我的校友。后面的VC我就不再谈了。

  主持人:

  首先是先证明你的人,再证明你的事。

  孙陶然:

  这个可以抢一下话筒,我觉得对于创业者来讲,倒应该有一根弦来敲一下。有些钱你拿到之后生不如死,无论是从个人融资还是机构融资。个人融资对于企业,企业最后失败了,有一半是因为股东之间的问题。但是也有一半的企业是败在了投给他钱的股东的手里。你要谁的钱的时候要非常非常慎重,有些机构,有些钱你要了之后,真的是生不如死。

  主持人:

  其实下一个具体的问题,因为时间有限,主要提给我们的刘学院长。社会团体商学院可以给创业者做一些什么。因为光华是成立了创业创新中心,我们能给我们的创业者做一些什么。您说完了之后,我们其他的创业者可以有补充,您需要光华的业学院做一些什么?

  刘学:

  我觉得把创业者的创业神话了,觉得创业的天赋是天生的。其实创业的天赋是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形式的学习是可以培养的。

  第二个,一个商学院,研究了很多成功的,比如说创意到底是怎么发现的,创意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样的创意是理性分析可以发现的,什么样的创意是企业家的灵感一瞬之间产生的,什么样的创意的形成跟过去的理论经验结合起来,一个创意的形成,怎么对应跟这个创业相关的商业模式,并且能够转化成现实,这种一步一步转化的超越的路径,这些方面上,我们在研究了不同的企业的实践之后,是可以从这里边总结出来一些规律的。,总结出来一些经验的,并且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创业创新中心,就是通过对这些的总结,能够对未来能够创业的,或者想要创业的这些人有帮助,对未来的成长创造一些条件。

  主持人:

  谢谢。从我们创业者的角度,咱们能不能给商学院提一提要求,你们希望商学院做什么?

  麦刚:

  我是一个典型案例。我的创业,第一步也是因为我在学校比赛拿第一名,这是我一步一步过来的,包括今天看到很多创业者,我也有感受。我觉得学校,凯宁,就像你说的,作为一个有很深责任感的场所来讲,有几个方面。第一个要有开放的精神。邀请各种成功的也好,失败的也好,我觉得今天特别要强调邀请不成功的,或者失败的创业者,来还原一个真实的社会。今天很多的媒体,很多方面都在扭曲创业者真实的全貌,把成功者捧上神坛,把某些记忆选择性忘记。

  第二个观念,我也进行过学校的STUDY,我的感觉成功者有很好的渠道,往往失败者有犯了类似的错误,所以非常希望学校机构把这个东西交互搞得多一些,然后做一些相应的CASE。

  孙陶然:

  我的建议是说,能不能够,因为咱们是商学院,大学里面别的学科也就罢了,很多理论的教学。但是咱们商学院,能不能理论教学的东西轻一点,方法论的东西,工具型的多一点。因为我们经常碰到很多学完了大学或者学完了MBA的学生,实际上你让他写一个商业计划书,他都不会写。他读了很多书。我是北大经管系的,我看很多书都看不懂。不是看不懂,是它写得太复杂。你如果不仔细看,容易绕进去。我今天听咱们张老师讲,咱们光华的课程要改革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倾向。我自己觉得太复杂的东西我很难接受。像我自己写的36条军规,你就一条一条拿出来,别人看了之后他可以同意,可以拿过来用。他也可以不同意,进行批驳。反过来说,厚厚的一本书拿过来,可能我智力不够,我看不懂。商学院多一些这方面的东西,应该应用会更大一些。

  张凯宁:

  我昨天在飞机上看了一篇文章,正好是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写的,他说管理的教学跟医学的教学去学习一下。因为他们医学院学的时候,医学院都有临床学院,看病的时候,看病人都有真实的病人,你上学的时候,你能看到真实的病人,能够做一些实验。然后哈佛商学院就说,他用的是案例教学,实际上大家都是几百个案例或者一个病人一个病人来,但是从今年开始,他把所有的学生派到全球不同的企业里面去,临床教学。这是刚好昨天推荐看的一篇文章,可能会有一些帮助。

  杨彦茹:

  我说一句,刚才我们李主任在做演讲最后的时候提到了,正好是对这个题。中关村每年有三千家科技型企业诞生,那么今年是有四千家企业诞生。这可能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那么中关村有非常鲜活的初创企业的例子,而且咱们这个商学院的学生,可能能够拿到这个最新鲜的这种生动的案例。如果咱们这个学院能够把这些很新鲜的,最能够反映时代脉搏的这个时期的案例,把它和咱们的教学结合起来,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主持人:

  怎么样,刘院长,活体解剖。

  刘学:

  我觉得哈佛这个做法是非常好的一个案例,但是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在实践中注意,如果是初创的小企业,它进去是一个选择。但是如果是一个很大的企业,汪洋大海中扔进去一个小石子,是看不到整个组织的运行。所以这个做法不适于大企业,适合于创业的小企业。但是我们需要看的是,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商学院的教育,它一个创业经历不同阶段经历的这些事情不大可能在我们的教育的短暂阶段里面都能够看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来设计,怎么来实施,还有很多细节去考虑的,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可以研究的,可以借鉴的。

  李丰:

  因为多少我还是北大校友会创建会的理事。有几个事,我们简单提一个要求,光华管理学院应该跟一些校友,不是指成功的校友,而是在成功的路上的校友多联系联系。

  另外我管的企业,其中还有一个是咱们光华管理学院的副教授,我都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揭他老底,他在融资和某些模式探索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和努力。然后就我自己,每次一年回国两三次,被人弄去跟EMBA学院或者MBA学院做分享,也都在清华,我还是北大的。要对未成功的校友多一些关注。

  孙陶然:

  说明清华需要我们的支持。

  南立新:

  我也想补充一句,除了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其实都非常棒。还有一点作为一个学校也好,还是媒体也好,我们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职责,要宣传倡导一些比较好的价值观。刚才对创新者的尊重和包括我们做一点不一样事情的理念的传播,可能我们更希望学校里能够从一开始,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我们的MBA、EMBA的学生,都要传播一样的理念,我们这个社会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不同。

  还有一个是对课程的引导。可能我们的教授还是有一些作用的,我觉得我们的知识分子可以印象政府的决策层的时候,可以多一些观点出来,更多鼓励的声音。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主持人:

  谢谢。我想因为刚才有一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是最重要的问题,说到底,最终还是创业者自身该怎么办。当然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展开,而且每个人都是用时间来说的。最后各位要用一个词表达一下,创业者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一个或者几个词。

  南立新:

  我觉得作为创业者,用一个词来形容,确实稍微有一点点难,我觉得还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还是最重要的,了解自己在做什么,然后了解这个市场面临的竞争环境是什么样的,不管是融资还是创业,这个是最重要的。

  李丰:

  我主要是做TMT的,互联网和手机方面的投资,我们一直在找具有创业者非常矛盾的品质,就是坚持和变化。因为这个行业淘汰率太高,生存率太低,所以除非是非常轴的理想主义者,坚持非常时间,太才能成功。然后同时这个行业非常挑战,因为这个变化太多,你看电子商务过去的一年,从大家的口径和方法上变了多少次,那就知道这个行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不断去变化。所以它需要同时具有坚持和变化的融合。

  麦刚:

  观点跟李丰类似。我觉得成功的创业者有时候是人格分裂症,不同的性格在同一个人身上展现。人总说要坚持,这是一种类型。我现在比较喜欢这么几个,弹性跟坚持,两个放在一起。有些人坚持不回头的,一定会成功。领导力和认错能力,这两个特性上,一看就是很冲突,所以我把这个送给创业者。

  张凯宁:

  我想说的就是,创业者自我的变革。每个创业者在创业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具有成功企业家具有的特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除了变革公司之外,还有自我的变革,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陆刚:

  两个词,一个叫乐享环境,第二个是会写菜谱。乐享就是积极的创新心态。会写菜谱,我特别有感受,这是联想的一句话,对人的要求比较高,为什么有这句话的来源,很多人很多事,可能在大公司呆过,或者在海外呆过,比如海外的模式是知其然,甚至知其所以然。你如果不会写菜谱,可能你的创业就是一个复制或者遇到一些环境变化的时候,你没有一个调整的能力。所以会写菜谱这个能力,对创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首先是中餐服务,但是你不一样,你要会编写菜谱,你才能笑到最后。要是有本事变成西餐菜谱,那本事就大了。

  孙陶然:

  我的词是梦想,没有人逼你创业,梦想是创业的第一理由。如果你有,有这个创业的梦想,你就去坚持。如果没有,你就别干了。

  杨彦茹:

  因为我本人没创过业,但是我确实听过大量的创业故事,包括老一代的,新一代的,包括咱们在座的各位。前面几位嘉宾说得非常好,创新、坚持,抗打击能力,这些可能都是创业者具备的素质。我刚才非常赞成陶然所说的,这个创业者必须要有自己的理想。如果按陈大同所说的,创业不是人干的。抛弃他所说的话,创业不是一般人干的。这句话送给大家,如果你想创业,要想好,你是不是不是一般人。

  刘学:

  想到最坏的可能去追求最好的结果。主动利用,而不是规避不确定性。

  主持人:

  谢谢!

  其实刚才上一个环节,冯军说,他说中国人讲创业,创造有价值的事业。其实我突然想起来,我曾经真的很认真地查过创。因为我突然有一天我想,为什么中国人用创业这个词来翻译创业精神。我就查了一查,查了创和业的中国字的起源,“创”这个字的起源,最早只有右边的立刀,它那个字的表现是刀刃的刃字只有一点,后来加了一个仓库的仓,表示你用刀砍东西,不是为了受罪,是为了建设一个东西。所以创的本意是用刀砍的意思。业更惨,业的本意,原来是两个辛苦的辛,地下是一个火。辛苦的辛是用刀劈,劈醒,底下的火是烤。所以业的本意就是用刀劈用火烤对待奴隶。你看中国人说业障,其实最早有业其实是受难,后来逐渐引申,你看这个字义的发展,受难变成了承担,担当责任,业有责任的意识,承担担当责任就从被动地受难变成主动地担当,主动的受难。再往后就变成了业绩,就是我们的成绩、成就变成了业。最后业的最远的引申意就是完成。冯军提到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既然创业,祖宗用这两个词解释这两个事,所以第一你要有用刀砍的决断能力,要有这个能力。第二个你要坚持这个苦难,你把这个苦难当成责任,当成担当,只有这样你才能完成成就,才能完成这个事业。

  这个也是我们祖先用这个字给我们留下来的信息,所谓的创业者就要具备上述属性,这是我的理解。

  谢谢各位!谢谢我们今天在座各位的创业者跟我们分享今天的精彩内容,谢谢大家!

  (结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