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武常岐:2040年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成为全球企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8 19:03 来源: 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教授武常岐(新浪财经 刘万明 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教授武常岐(新浪财经 刘万明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1月8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三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创业与经济转型”。图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教授武常岐。

  武常岐: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校友、各位领导、企业界朋友,非常高兴今天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因为刚才演讲嘉宾都是业内人士,他们有专业知识,我是一个对汽车行业感兴趣但是不了解的人。但是外行有一个好处,就是内行可能只看到树木,外行可能看的更深。

  新年刚开始元旦的时候放了几天假,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意思就是“外国轮子-中国路?”,写的是通用汽车在中国的路。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CEO之一,他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太不正常了,外国汽车汽车在这样一个国家这么主导的市场?太不正常了。日产的CEO看不下去了,他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中国至少要有一家企业冒出来,要有20%的市场份额吧?

  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呢?当然中国市场前景非常好,市场环境非常好。我看了一下2011年北京汽车保有辆是500万辆,北京有1500万人,汽车保有辆是22.9%,1000个人有230辆车。但是北京拥堵不堪,有这样的保有辆。假如农村,汽车保有辆达到北京这样的情况,中国少说有3、5亿辆汽车。现在是7801万辆,所以前景是非常非常好的。但是“外国轮子中国路”。当然日益完善的是中国高速公路,路修的越来越好。但是还需要中国的教育,和优惠的产业政策。汽车是支柱产业。什么叫优惠的产业政策?就是在中国大的产业环境下,创造一个小环境,小环境和大环境不一样,借钱不用付利息、占地不用付租金,这就是产业政策。

  今天的主题是创新。中国汽车产业基本模式就是合资,什么样的合资?合资是国企特别是央企和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当然北汽是比较另类的,非常有创新意识。大型企业整体来讲创新的冲动是不强的,国企这方面又没有太多技术,跨国公司有技术,你有资金、你有资源、有政府,那我给你技术。有这样现成的情况谁会去拼命熬夜考虑这些问题。

  大家知道通用汽车到中国是晚来了,通用中国区总裁说过中国人要什么技术就给什么技术。但现有技术随时可以很好的拿,为什么要创新?但是这是一种什么安排呢?这是把你锁定在现有技术上了。所以通用发展这么快,很快发展大众,就是你要技术给你技术。假如这样的一种情况,努力创新就变成是很不正常了。因为你有政策、有资金、有土地、有技术,可以赚钱。为什么通用汽车在美国混不下去,要破产重组,再重新上市,但是在中国是它最大的利润来源。所有跨国公司都想分一杯羹,中国特定含量下给了他们这样特定的想法和机会。因为咱们的安排是地方政府有很多资金,所以这时基本的情况,市场结构也是相对分散的。

  创新从经济学讨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性的毁灭,就是把现在的东西打碎,造出新的来。这样一来,现有的技术拥有者是本能的有抗拒的。除非外部压力威胁到他的东西了。中国企业应该有一种办法去打破现有的格局。创新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创新的动力。这是产业经济学讨论的,是大企业更有动力创新还是要企业更有动力创新?为什么北汽想创新,是因为开始的时候他们不是那“三大(汽车企业之一)”所以更想创新。第三讨论是国有企业更有动力创新还是民营企业更有动力创新。

  刚才大家谈到自主品牌在市场主导的吉利、奇瑞、比亚迪,这些企业民营企业比较多。

  创新能力:

  是大企业更有创新能力,还是小企业更有创新的能力。再一个是创新的源泉从哪里来?是客户、厂家还是供应商?全球汽车行业研发费用,零部件厂家研发开支大大超过两倍整车厂家的研发。中国未来市场或者新兴市场创新根本是怎么样满足底部的这些人的需求。我们假如不做便宜的车,等到跨国公司转回来做便宜的车的话,我们总在后面。

  中国汽车企业创新之路: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创新中心:比如上汽通用有很大的创新中心。另一个大家思考的问题就是创新是产品创新,是怎么样把车造的更便宜,比如比亚迪。我个人认为还是成本优势作为整体。自主创新还是整合资源。当然大家提到了吉利的问题,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还有一个就是渐进式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比如电动汽车就颠覆性的创新。

  还有一个大家需要考虑的就是,是独立创新还是协同创新?因为不光是汽车行业创新的问题,还有其他的各个行业。比如核心技术,是北汽做研发还是上汽做研发?关键技术是不是可以协同一个平台?

  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供大家思考。

  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政策环境:

  今天上午张主任提到了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七大包括新能源、信息产业、环保、材料、高端设备、生物。六大都是很基本的,唯一一个涉及产品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政策层面不考虑眼前的优惠,但是关键问题还是谁来买单?另一个就是标准问题。现在是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技术路线是什么?在没有形成的时候协同联盟的作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创新领域特别是在技术转型初期,有很多问题就是标准问题。

  最后一点跟大家一起设想一下2040年的中国汽车产业,未来30年中国汽车会怎么样。经济学家预测2040年中国经济大概占全球经济40%的规模,那么中国汽车会是什么样的规模?有一个资料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达到4000万。中国的国内消费是2700万。这就相当于有1000万辆车不是在国内消费的,是在其他地方消费的。怎么实现呢?这时新兴产业建立的历史上重大的转型。我想2040年中国汽车企业应该会成为全球的企业,因为从现在到未来,可能新兴市场汽车消费量会呈现一个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有一些优势,希望到2040年我们能够写这样一本书“中国轮子外国路”。和大家和业界同仁共勉,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