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敞开“大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8:44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谢正军/图
背景
近日,由110余家图书馆组成的首都图书馆联盟宣告正式成立,联盟推出了10项惠民举措,其中,北大、清华等34所北京高校图书馆宣布,将把接待社会读者的服务进一步制度化,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逐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事实上,目前已有12所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敞开了“大门”,其他高校也正在研究开放政策。如此多的高校愿意免费对外开放图书馆,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人认为,高校图书馆资源有限,应该首先满足学生借阅要求,对外开放应该慎重。那么,高校图书馆该不该开放?怎么开放才能让学生和公众双满意?看看大家怎么说。
■本报记者 何春雷
●话题现场
图书可看不可借
据记者了解,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
近日,记者从北京部分高校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区已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敞开了“大门”。不过,“只可阅读不能外借”是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主要方式。
3月19日,记者来到北京大学采访,在其图书馆外张贴的《校外读者阅览须知》中看到,校外读者必须持本人的二代身份证和学生证、工作证或单位介绍信,办理临时阅览证,并将相关证件押在咨询台。办证费为3元,临时阅览证当天下午5点前要交还咨询台。
当天下午3点,记者到该校图书馆办理校外人士阅览证,工作人员表示,校外阅览证数量有限,当天的证件已经发放完毕,不能再办理。
随后,记者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图书馆,看到大厅里的《读者须知》中规定“校外读者需凭身份证、工作证办理临时阅览证方可进入”。工作人员表示,临时阅览证只能在阅览室、阅览区查阅书刊资料,不可外借图书。
另外,记者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图书馆了解到,这些学校都允许校外人员到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但都得“办理临时证件”。除北京工业大学的图书馆可外借图书外,其他的高校都不允许外借图书。北京工业大学外借图书还有前提条件,即校外人员要办借阅证,每证每年收管理费300元和押金500元,其中管理费不予退还。
更适合专业读者
朱 强
首都图书馆联盟主席
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不同,后者只是满足公众一般性的阅读需求,前者的藏书更为学术性、专业性,适合受过良好教育、研究一些问题的读者。应该让读者知道,高校图书馆并不是对所有公众都有价值,因为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是用来解决学术性问题的,一般性的阅读需求更适合去公共图书馆,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人力、资金的占用。
高校图书馆的空间、预算、人力资源等配置本身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所以要像公共图书馆一样,面向公众开放看书、借书不现实。现在设想的办法是网上通借通还,比如一个读者要借的书在北大图书馆有,读者可通过网络给北大图书馆发一个借书请求,北大图书馆批准后,可直接把书发给该读者。依靠传统的借书方法不经济,通过网络可以最大化地节省资源。
有条件、有限制地开放
武继山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高校图书馆在完成对本校读者服务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这种开放只能是部分的、有限制的,而不是全面的、无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只能是对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形成规模、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的一种补充,是“锦上添花”的事,不能指望高校图书馆对公众文献信息需求的巨大空缺来“雪中送炭”。我们可以接待研究《红楼梦》的社会读者,却不可能满足社会读者借阅《红楼梦》的需求。满足后者的需求毫无疑问是公共图书馆及社区图书馆的责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本不应该有什么问题。这种讨论很可能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忽略公共图书馆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的难以满足阅读需求的问题,形成误导。
与社会资源共享实现开放
李国新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简单笼统地让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是不专业、不符合规律的提法。一个国家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和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由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很多高校的藏书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多数比较专业,一般社会公众对此需求不大。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有不同的定位和服务人群。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不一定要直接开放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和馆际互借的方式实现,来弥补公共图书馆资源缺少的问题。
●学生声音
开放的关键在管理和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王彬告诉记者,即使公共图书馆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即使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也未必会给校内读者带来严重冲击。根据高校的不同,其图书馆也各具特色,如果开放,应该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引导公众根据图书馆特点借阅图书。“高校图书馆面向的社会读者,一定是社会中那些想充电及利用文献的人,而不会是大批量想消遣读闲书的读者。如果高校图书馆大量向社会出借武侠、言情、穿越小说、明星书、儿童读物等图书,那就失败了。”王彬说。
在采访中,也有学生向记者表示,考虑到图书馆读者容量,应该对公众借阅予以限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位同学说,高校对外开放,关键还是要看管理和服务,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是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向社会开放的配套机制还相对缺乏。目前高校图书馆资源紧张,不宜无限制地向社会开放。“我们有时提前半月预约都借不到书,天没亮就跑着去图书馆排队还找不到座。学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应该听听我们学生的意见。”该同学说。
●居民态度
降低开放门槛 提供外借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居民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充满期待。在北京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担任研究员的孟晓冬对高校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举双手赞成”。他表示,由于工作原因,他常常需要查阅一些农业试剂检测方面的科研论文和最新数据。“高校图书馆资源多且全,就是一个聚宝盆,如果能向社会开放,会给我的工作带来极大方便。”
中国发展出版社编辑宋东波也告诉记者,他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寄予极大希望,尤其是对像他这样无处借书的读者,平时撰文时缺少典籍文献资料,很希望能获得高校图书馆的帮助。宋东波说,既然高校图书馆对公众开放,就应该对公众提供外借图书服务。现在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呆在图书馆里阅览。“基于鼓励社会阅读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大读者服务观意识,尽快降低对外开放的门槛,为公众阅读提供绿色通道。”
对于高校图书馆收费借阅的做法,部分居民表示,高校图书馆都是公共财政拨款建立的,不应该收取管理费或者阅读费等,如果需要复印、刻录等,收取一定的成本费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