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商变相提价仍受捧 集体辟谣称近期没涨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14:59 来源: 新闻晚报□记者 滕芙勤 崔烨 制图 任萍
五一节前后,市场盛传奢侈品近日迎来新一轮涨价潮,最高涨幅达两成。记者昨日在久光、恒隆、国金中心等大牌云集的商户发现,沪上多数大牌在去年年底或今年年初调过价后,近期并未作出价格调整。然而,奢侈品平均10%的年涨幅已成不争的事实,部分品牌经典包款年涨幅更是高达20%。不过,在上海向来不乏愿意斥资超过成本10多倍的价格买下“心头好”的消费者,这也给了奢侈品商连年涨价毫不手软的“底气”。
现场
越涨价越受追捧
在久光、在国金,记者随意地跟大牌区的营业员攀谈,大多是彬彬有礼又难掩喜色。 LV在今年2月推出Neverful竖条纹限量版,两月不到已全部售罄。此外,更有品牌在沪上门店悄然下达“限售令”,“LadyDior”羊皮包单店每日的销售额仅为3只。
记者“五一”期间在青浦奥特莱斯看到,赵巷出口异常拥堵,在进门的大牌云集区域更是内人头攒动,大多数大牌的保安都设了门禁,以限制店内的人流。然而,当记者“轧闹猛”也钻进去看时,发现商家大折力度并不大,跟平日里差不多,最多就是零星地在小推车上展示几样特价打两三折的产品,要么断码,要么有瑕疵。而且有趣的是,虽然奥特莱斯就是打折店,但不少客人却是“铆牢”打折很少的新品。
“要说值吧,从成本角度看肯定是不划算的,但是我买衣服还是看品牌、认设计的。奥特莱斯的货品可能过季,但仔细‘淘’还是有经典的好东西,因为基本上都是打折商品了,所以我选择的时候只看喜不喜欢,打几折反而不是首要考虑的。”王小姐的话代表了不少“淘客”的心理。
换材质、改设计变相提价
让记者疑惑的是,既然奢侈品商口口声声“没涨价”,那市场传言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大多数商家是通过更换材质、略微更改设计或是推出新品来抬高售价。
LV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以Nev-erfullPM和MM为例,普通经典花纹款的价格在6100元及6500元,但今年新推的monogram idylle棉布材质的同款包市场价则为7750元,相较普通款价格贵两成,无独有偶,今年2月新推的Neverfull限量版竖条纹复古包,市场价也要9000元,较普通款贵近一半。至于个性化私人定制的女包则售价更是比同款商品贵50%以上。
在潮人中颇受欢迎的Celine亦没有像其他媒体所宣称的那样大幅涨价。Celine久光百货店员表示,今年1月多个产品的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此后再未调价。至于有媒体报道的涨价,店员解释称,不同材质的新品肯定比普通款价格要贵。“今年新推的双色拼接的中号笑脸包价格为22500元,而同款普通材质的包定价则为2万元,稍微贵一些。 ”
而香奈儿半岛店店员亦表示,品牌近期并未接到任何涨价通知,2.55系列中号经典款售价仍然维持在41200元,Classic Flap系列 “Maxi特大号”也保持44800元不变,“这些女包的价格在去年12月后就没有做出任何调整,钱包近期是涨了几百块钱,但只是一小部分。”Dior客服人员称品牌女包在3月初有10%的价格上涨,比如大号羊皮包的价格从2.9万涨到3.25万,但最近奢侈品女包价格并未有所变动,反而是高级成衣和珠宝类商品有不同程度的价格调整。
调查
定价翻成本10到15倍不稀奇
尽管每年夏天的奢侈品涨价潮并未如预测提前到来,但平均10%的年涨幅已成不争的事实,部分品牌经典包款年涨幅更是高达20%。奢侈品定价到底谁说了算?
一线大牌们往往对成本讳莫如深,去年11月,Gucci代工厂员工爆料称,万元皮包成本不足千元,引发市场争议。
业内人士朱先生告诉记者:“国际大牌中,定价在成本基础上翻10到15倍是普遍现象,稍年轻化的品牌则差不多翻4到5倍左右。”在他看来,奢侈品“暴利”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每年折扣季,我们品牌商品已经打4折5折甚至更低的折扣,但仍然有不低的毛利率,可见成本在售价中所占比例。”
朱先生告诉记者,在奢侈品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只占极小部分,更多的是营销推广费用,当然不排除通胀因素、人力、租金成本的上涨。
惯例性涨价成保值手段
记者注意到,相较CPI的涨幅,奢侈品价格变化要高得多。去年9月,美国《福布斯》杂志用奢侈生活价格指数来反应奢侈品价格变化,数据显示,相比于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3.6%的增速,奢侈生活价格指数同期增幅达到了4.5%。“奢侈品在定价时更多考虑的是品牌的档次,大牌们往往通过涨价来体现品牌价值,抬高身价。”朱先生分析,“甚至有时候通过更换材质、推新品的方式变相涨价,这和化妆品换包装是一个道理。”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亦持有类似观点,他告诉记者,奢侈品阶段性涨价策略已是行业常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内地对奢侈品需求旺盛,致使不少奢侈品牌供应趋紧,提高价格或能进一步稳固品牌忠诚度较强的消费者,同时缓解供应商压力;另一方面涨价也是保持其产品定位的方式,奢侈品由于其稀缺性而被高端人群青睐,“涨价是迎合高端消费者对品牌价值追逐的心理,同时也是保持高端定位不变的市场策略。
高市场需求导致高定价
一线大牌们在中国市场的定价往往较国外贵三成左右,不少消费者将其归咎于高关税,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给大牌们内地市场的高定价提供了绝对的市场信心。
“奢侈品在全球市场有其不同的的定价体系和营销策略,也并不完全参考汇率、关税等因素,之所以中国内地市场的定价高,还涨幅不小,与旺盛的消费需求脱不了关系。”业内人士朱先生告诉记者,“事实上,欧洲市场已趋饱和,日本经济也尚未从地震中复苏,大牌们都指望着中国人拯救市场,将重心转移到中国,不仅是一线城市,LV、Gucci这些品牌甚至已经开始抢滩二、三线城市,富人阶层们可能不愿意为了一两个包去境外血拼,拉动奢侈品内地的消费。”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欧阳坤公开表示,2008年起欧洲市场重心开始转向中国,其中85%的品牌视中国市场为其未来1至5年的发展重心。益普索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王卿芸亦对媒体预测,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占全球29%的市场份额。
有观点认为,即便未来奢侈品关税降低,内地市场奢侈品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瑞银中国内地/香港消费品研究分析师梁裕昌曾对记者表示,在与国际大牌们沟通的过程中,他发现,由于内地市场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即便今后关税降低,许多国际大牌们仍并不打算将售价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