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菜价这样涨起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08:39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记者 任震宇

  “蔬菜价格为什么会剧烈起伏?”5月4日,一份由社会资源研究所提供研究支持的名为《小农的豪赌——定州-北京蔬菜供应链调研报告》对外发布。值得一提的是,这份调研报告是由张金野、汪翔、武通达、黄延、李一帆5位清华大学电子系无线电专业05班的大二学生历时10个月调研完成的。

  跨界调研实践

  

  2011年暑假,李一帆和4位同班同学在选择实践课题时,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和自己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的领域——实地调查蔬菜价格为什么会剧烈起伏,为什么消费者对蔬菜价格上涨反应如此强烈等问题。

  李一帆回忆起做这个课题的缘由:“当时有新闻报道,山东有菜农因蔬菜收购价暴跌而自杀。而市场上蔬菜的销售价持续走高,为什么菜价涨了,农民反而要面对着让人心寒的收购价?而收购价低,终端销售价为什么又那么高?一系列问题让我们感到很困惑,所以我们就决定把这些问题当做我们的暑期实践课题。”“我们事先做了很多功课,参考了大量的资料、报道,梳理了从田间地头到超市、农贸市场的各个环节,并确定了几个调查环节,一个是种植环节,一个是产地的蔬菜集散地环节,其中包括批发市场和菜站,最后就是销售环节。”

  5位清华学子的第一站是河北省定州市。选择定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该市是华北最大的蔬菜经销集散地和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是北京地区批发和零售蔬菜的主要供给源,考虑到定州的主产蔬菜种类,他们分别选择了土豆和西红柿供应链作为调查对象。

  终端加价最多

  

  调查并非一帆风顺。武通达记得,虽然定州不大,但是他和张金野在“踩点”时也足足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由于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批发市场里已经没剩下几户商贩。第二天一早再度前往,却发现部分受访者表现出一种抵触和反感的态度,这让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想办法说服对方配合调查。

  几位年轻人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被调查对象,调查开始顺利起来。在接下来的几天了,他们在定州跑了中平谷村等5个专业种植村和两个大型批发市场。在农村调研期间,由于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常常是通过步行。在采访了数十位农户和商贩,当地媒体跑农业口的记者,以及定州市农业局和蔬菜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后,一张蔬菜流通成本与加价路线图终于浮现出来。“每个环节的加价幅度是不一样的,越靠近终端消费者,加价越多。”李一帆向记者介绍,以土豆为例,一公斤土豆在农贸市场和菜站售价大约为1.10元,而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一公斤定州产的土豆要卖到1.60元,加价幅度为45%,但是从新发地到终端销售市场,其价格会出现大幅度增加。“在北京的大型超市,一公斤土豆售价为2.74元,加价73%;在个体经营者那里,售价为3.40元,加价113%;在小型超市,售价为4.50元,加价181%。”

  农户风险最大

  经过调研,5位同学还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蔬菜供应链中,每个环节所要承担的成本与风险也不相同——与加价幅度相反,经营风险却是越靠近生产环节,风险越高。如在土豆供应链中,上游菜农在菜价上涨中所得的利润最少,而他们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最多,且多数超过菜农个人能力所能控制,农产品生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由农户来承担。“由于缺乏农业保险、组织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国内的农户经营,更像是与市场和天气的一场豪赌。”李一帆说。

  “此外,当地的农民对于市场信息掌握能力很差,基本都是去年啥好卖今年就种啥。”李一帆向记者分析说,这就易导致供大于求,产能过剩。而菜站和大客户由于即时掌握市场信息,决策空间则相对灵活,可以通过其对蔬菜定价的影响能力,把大部分风险转嫁到农户身上。

  “或许我们所做的对菜农没有多少帮助,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帮助。但我们希望这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尤其是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我想,这就是我们这次实践最大的意义。”汪翔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