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媒体对比中印生活:中国拼快印度拼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16:09 来源: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中国“拼快”,印度“拼慢”

  文 |  安吉拉

  不紧不慢的印度人,喜欢做两件中国人已经少做的风雅之事:一是仍然喜欢阅读哲学、文学和灵修之书,并且常常作为朋友互赠的礼物;二是仍然愿意把时间浪费到辩论这件美好而无用的事上

  与中国人比起来,印度人的生活真是慢到了让人恨不得要猛抽一鞭子的地步。

  德里很多的中产阶级家庭,早起后,先泡杯印度早茶,再从信箱里取出《印度时报》或《印度斯坦时报》,不紧不慢地从头读到尾,不时与家人讨论一番政治局势、股市走向或明星八卦。然后再进早餐,然后再出门上班。

  他们的作息时间表,基本上是中国上班族+2:八九点早饭,一两点午饭,八九点晚饭。

  这是德里人多年不变的作息时间表。尽管全球化的大潮一样冲刷着这个古老的国度,尽管印度精英们也常常忧心忡忡于“中国速度”,但德里人就是不愿意快马加鞭、只争朝夕。

  这种对“慢”的坚持,相较于对“快”的崇拜,更让我觉得难能可贵。

  如果你与印度人深度聊天的话,还会发现,印度之“慢”还要分三六九等呢。

  孟买人喜欢嘲笑德里的慢,说德里官老爷太多,效率太低;德里人则反唇相讥说,在孟买,进地铁不用自己走,自然有人把你挤进去,这样的生活有何乐趣。加尔各答人则在旁冷笑说,德里和孟买都是被现代化和全球化污染的地方,在加尔各答这座诞生了泰戈尔和特蕾莎修女,转角可邂逅浮生旧梦、随处可遇见智者哲人的城市里,享受原汁原味的印度慢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心灵皈依。

  这些“拼慢”的段子,总让从凡事拼快的上海到来的我,既心生感动,又心驰神往。

  而不紧不慢的印度人,又喜欢做两件中国人已经少做的风雅之事。

  第一,仍然喜欢阅读哲学、文学和灵修之书,并且常常作为朋友互赠的礼物。在德里市中心的“圆圈”书店里,至少有近1/3的空间摆着这一类的书籍,驻足细读者众多。有人当场就买了好几本,让店员包装好作为礼物。每与印度人谈起在国际上知名的印度作家,他们的自豪之情都能透过言表满溢出来。

  第二,印度人仍然愿意把时间浪费到辩论这件美好而无用的事上。

  平日的傍晚,德里的咖啡馆里,常会碰见三五朋友坐而论道,争论着一些相当严肃但基本上与日常生活无关的宏大政治话题,如印巴局势,如政府对某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否失当,如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让我这个从上海来的人一开始很不适应。

  后来读到印度籍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著作《爱辩论的印度人》,才知道“争鸣”是印度自古而来的传统。在这个极端多样化的国家里,有众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径庭的宗教信仰,因此人们的观点也是异彩纷呈。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谁都要辩上几句,谁也不怕把时间浪费在这件没什么投入产出比的事情上。

  由此我渐渐明白,这仍然是一个把精神需求放在首位的国度,效率从来不是它的第一追求。因此尽管统计数据上看,它算不得一个十分成功的国家,但它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尽管外表看起来乱哄哄吵闹闹,但大部分人在心底却是舒适有依的。

  离开印度前,一位居住在喜马拉雅山里的作家告诉我这样一句话:“成功是容易的,因为可以靠人力争取;幸福才是困难的,因为只能靠妙手偶得之。”闻之,醍醐灌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