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蔬菜只测农药残留 甲醛白菜保鲜凸显监管新盲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9 06:39 来源: 东方早报

  去年4月,卫生部和农业部公布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中,工业用甲醛位列第十,“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则包括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血豆腐。不料,甲醛溶液又窜逃到蔬菜保鲜领域肆虐。

  目前的农产品检测体系,一般只针对农药残留,而甲醛属于化工产品,并不在检测项目内。被曝光后,各地亡羊补牢,纷纷增加白菜的甲醛检测项目。

  早报记者 李云芳

  发自山东寿光、青州 浙江杭州

  “谁敢用啊,要蹲局子的。”5月11日,山东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一名来自该省青州市东夏镇的菜贩子正在卖白菜,向他提及甲醛保鲜时,他已经表现得很敏感。

  从4月底到5月初,多家媒体报道了一些长途菜贩到山东青州等地贩运白菜时,通过喷洒甲醛溶液保鲜,并称“都这么干,有三四年了”。

  因甲醛水溶液具有防腐、保鲜作用,此前,不法商贩多用其浸泡水产品以达到保鲜,使色泽洁白。

  去年4月,卫生部和农业部公布的近50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中,工业用甲醛位列第十,“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则包括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血豆腐等。

  不料,这次甲醛溶液又“窜逃”到蔬菜保鲜领域肆虐。

  事发后,青州对携带和使用甲醛保鲜白菜的菜贩进行了查处,同时刑拘了2个为菜贩提供甲醛溶液的蔬菜经纪人。

  但“甲醛白菜”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蔬菜质量安全的关心和担忧。

  目前的农产品检测体系,一般只针对农药残留,而甲醛属于化工产品,并不在检测项目内。被曝光后,各地亡羊补牢,纷纷增加白菜的甲醛检测项目。

  青州市农业检测中心主任朱树兴对此评价说,甲醛保鲜白菜是“随社会发展出现的监管盲点”。

  上海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产品保鲜加工学科研究员乔勇进也称,目前在农产品的保鲜阶段,尚没有制定明确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储运时也缺乏保鲜的标准化流程。

  除了保鲜环节,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哪些环节已经有了规定和标准,哪些环节尚没有规定和标准?蔬菜已有的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栽培:

  监管控制农药等投入品

  寿光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84万亩,冬暖式大棚40万个,年产蔬菜40亿公斤,品类主要是茄果类,如黄瓜、番茄、茄子、辣椒、丝瓜、苦瓜等。

  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承担着该市的农药监管和检测抽样任务。大队长信俊仁说,蔬菜的质量控制从蔬菜栽培时的投入品就开始了,投入品中与蔬菜质量关系最大的是农药。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规定,我国实行农药登记制度。生产农药和进口农药,必须进行登记。而农药登记需要进行两年18项急性、亚慢性和慢性等安全试验,存在致癌致畸等安全隐患的产品不会获批登记。

  国家还根据实际情况,先后禁止、淘汰了33种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目前我国高毒农药的比例已由原来的30%减少到了不足2%,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也达到17种。

  信俊仁介绍,有些限用农药禁止在蔬菜上使用,但允许在小麦上使用。而寿光大部分土地种植蔬菜,因此实行“一刀切”,对限用农药也规定一律禁用。

  为保证进入寿光的农药合格,农药品牌在进入寿光时,必须到农业局登记,“查看是否正规厂家生产,就怕小厂生产的,有问题。”

  生产厂家或代理商提供有效证明后,农业局将其录入农业投入品准入系统进行备案,“不备案,就没有它的生存空间。”

  该系统在“寿光农业信息网”有查询端口,农资店要批发购入农药时,可以上网站查询该品牌是否有备案。寿光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会联合设立在各个街道、乡镇的执法中队检查农资店,如查到售卖未备案的农药,就将“狠罚它”。

  根据农药等的是否使用及用量多少,农产品还有无公害农产品(允许使用农药)、绿色食品(对农药的用量和残留的规定相对无公害产品严格)、有机食品(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转基因技术)之分。

  记者注意到,在寿光洛城街道一农业合作社的墙上,就贴有《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在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推荐方法一栏,依照先后顺序为:利用天敌-优种优作-物理防治-药剂防治-优先生物农药。

  比起蔬菜上市前的抽检这种“比较滞后”的把关,信俊仁认为投入品监管相当于把关前移,“从投入品把了关就没问题”。

  流通:

  产地、市场两头检测农残

  蔬菜从田间到餐桌,完整的流程一般如下:产地农户-物流市场-目的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千家万户。随着社会的发展,中间环节也会不断减少,如熟知的农超对接。

  在这一系列流程中,控制蔬菜安全的手段,是对农药残留的检测。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农药残留,判定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重要依据是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近两年,我国加快了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步伐。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日前称,仅过去两年,修订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就达到2319项。

  实践中,分两头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一是产地准出,一是市场准入。

  具体以产地寿光和消费地杭州为例,设有检测室的环节包括:寿光的农业合作社(产地农户)、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产地批发市场)、杭州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消费地批发市场)、杭州农贸市场(消费地零售市场)。

  寿光的一棵蔬菜被农户采摘下来,运到农业合作社或交易市场中准备交易时,就要面临合作社或交易市场的抽检。

  寿光市洛城街道爱农之家蔬菜合作社的检测人员告诉早报记者,每天都会抽取10户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还要做台账。

  蔬菜坐着菜贩的运输车从农业合作社出来,最后到了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有时候农户会直接将蔬菜送到物流园来交易。

  进入物流园的蔬菜,就要面临物流园检验检测中心的抽样检测。该中心主任国明茜说,一般对车辆进行抽检,但如装载的是农药残留易超标的高危品种,如黄瓜、丝瓜等,就要车车检测。

  蔬菜从物流园出来后开始长途运输,十几个小时后便可抵达杭州的两大蔬菜批发市场。

  杭州两大蔬菜批发市场对蔬菜实行“全检”, “检测每一个批次,不是每一棵菜,比如车上几个品种,就抽取几个。”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管委会社会事务科农产品质量安全主管戴国良说,因为两大蔬菜市场供应着杭州市场及周边200公里的蔬菜需求,因此市场的检测工作是由政府接手在做。

  此后,蔬菜经由批发渠道,到达杭州的一个个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同样要进行检测。

  杭州叶青兜农贸市场检测员景美爱说,农贸市场检测的品类根据时节和抽样时的可疑情况而定。如夏天容易腐烂的菌菇类;如“小青菜、空心菜很嫩,又没有虫眼,很可疑,因为上市前不打药易生虫”;又如容易变色的茭白、藕,拿来检测其是否系二氧化硫漂白。

  上述各个环节的检测,均为快速检测,只有在检测结果不合格、事主有异议的时候,才会进入常规检测环节,进行定量检测。

  快速检测一般依据两个标准,《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5009.199-2003 )和《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NY/T448-2001)。(注:GB为国家标准,NY为农业行业标准)

  如上述两大类农药中有一种残留超标,快速检测方法一般能测出来有农药残留超标,但具体是哪种农药无法确定,这有赖于常规检测。

  常规检测一般依照《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 761-2008 )进行,能够确定具体哪种农药超标及超标多少。

  如果蔬菜检测不合格,按照规定,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监督销毁。信俊仁说,如发现蔬菜使用了违规的高毒农药,如追溯到源头农户,还要给予农户“铲苗”的处罚。

  除了以上市场主体自己的检测外,从地方到国家的各级农业部门每年都要进行几次农产品的例行监测。如,农业部一般一年会在全国进行4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时间分别为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并通报各地,要求对监测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储运:

  保鲜领域尚无国家标准

  农产品的保鲜发生在栽培之后、加工之前,处在一个过渡阶段。

  这时,农产品虽然采摘下来了,但仍然是活体,又即将上餐桌,因此防腐保鲜存在一些困境。

  上海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产品保鲜加工学科研究员乔勇进表示,保鲜环节就存在一些乱象,“有些栽培的农药在用,有些食品添加剂也在用。”

  但栽培时对农药有安全间隔期要求,在采摘前多长时间内不能用。而采摘后的农产品和餐桌很近,“(保鲜剂)可能今天用上了,明天可能就要吃了,所以安全不好控制。”

  乔勇进的同事陈召明也表示,对于带果皮、储存时间长的农产品,如香蕉、橘子等,还可以使用一些防腐保鲜剂,而对于要鲜食的蔬菜,其采摘后流通时间短,从田间到餐桌上环节紧凑,“严格说来,不应该用防腐、保鲜剂。”

  乔勇进说,因为我国在保鲜领域起步较晚,尚没有制定明确的国家标准。

  实际上目前对蔬菜的检测,也只局限于农药残留检测。一些用于保鲜的非农药类化工产品,并不在检测之列,最新的例子就是用于保鲜白菜的甲醛。

  “甲醛白菜”事件发生后,青州市农业检测中心主任朱树兴就抱怨说,“用什么标准检测这个(甲醛),用什么仪器检测?总得有标准,没有标准,你怎么检测。”“ 连规定都没有,更别说标准。”

  以至于当地派出所在查处甲醛白菜时,自己都一头雾水,“当时焦点在,这个(甲醛白菜)是不是有毒有害食品,一直咨询省里、各个部门。”“没有一个单位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青州市东夏镇派出所副所长张玉亭说。

  而山东省卫生厅和商务部在回应甲醛白菜一事时,援引的都是比较宏观的规定。

  山东省卫生厅援引2011年修订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规定,甲醛等23种物质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的行为均是违法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称,对于菜农使用甲醛对农产品进行保鲜处理有法可依。他援引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33条规定,“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不得销售”。

  但针对蔬菜保鲜领域什么可用、什么不可用,不可用之物如何检测,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明确规定。

  青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刘胜田告诉早报记者,已建议上级农业部门对农产品使用甲醛,以及其他不属于农药范畴的保鲜剂制定相关规定。

  但乔勇进认为,即使要制定国家标准也比较困难,且可行性不大,因为保鲜技术在不断更新。他建议企业应主动做一些储存、运输的标准化流程,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采后储存一个月后消费的,什么流程,采后储存五个月后消费的,什么流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