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难检测 需完善生物燃料产业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11:20 来源: 法治周末谁能脱下地沟油的“隐形衣”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云无心(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
地沟油,几乎成了中国当下日益严峻的食品问题的代表,“地沟油检测”更是热门话题。
从去年12月开始,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两次向全国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5月22日,卫生部透露,已初步圈定了7种检测方法,正对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考核,但目前仍未公布具体细节。
许多人不能理解:现在科学这么发达,为什么就找不到可靠的方法来检测地沟油?没有可靠的检测方法,岂不是无法解决地沟油的问题?
难寻“标准版”
准确地说,公众所说的“检测地沟油”,实际上是判定一种油是地沟油还是正常油。“检测”,必须是针对一种确定的物质。按照目前的分析技术,只要能够列举出来的成分,基本上就可以“检测”出来。但是,能够“检测”一个指标,跟用它来进行“判定”,完全是两回事。
要把检测一个指标的方法作为判定地沟油的“检测方法”,必须要做到:不冤枉好油,也不放过地沟油。目前的方法都无法单独做到这一点。
比如说,有一种方法是检测油中的电解质,因为烹饪过程中会加入盐等电解质,而没有使用过的油中不含有电解质。这样,如果检测出电解质含量比较高,就是地沟油。但是,如果一批地沟油只是炸过薯条或者油条的,那么它也完全可能不含有电解质。结果就会是:明明知道它就是地沟油,但就是“检测”不出来。
此前报道过的地沟油检测方法也都是类似的情况。比如胆固醇检测法,主要是植物油成分的地沟油也完全可以过关。而多环芳烃,如果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高温,含量也不会高。
要可靠地检测一种物质,就需要这种物质有相对明确一致的组成与性质。地沟油并非如此。作为一种食品“废料”,其组成千差万别。
狭义的地沟油是从地沟里捞出来的油,后来扩展到潲水里回收的油,现在还有废弃的动物内脏炼出的油。更广义一些,只要是使用过的油都算是地沟油,比如火锅行业的“老油”有时也被当作地沟油。除此之外,把地沟油掺杂到正常油中,更可以控制任何一个指标的数值,使之符合“检测标准”。
目前,地沟油检测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地沟油没有标准品。
据了解,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已着手建立全国唯一的地沟油样本库,目前已收集到1000多种样本,有从五星级饭店里收的“老油”(多次煎炸食物的食用油),还有地沟油掏捞者一起取来的泔水油,以及在生物柴油厂收集的混合油等。
这些“地沟油”被配制成考核样品,对地沟油检测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予以验证。
但是,地沟油本身没有一致的“标准”,“好油”也各不相同。要用一种方法来可靠地进行“判定”,理论上的可行性就很低。
不论什么检测方法,都需要标准品。比如,纯的橄榄油有各种成分的含量指标标准和要求,但是地沟油的生成过程复杂,炸10次还是20次是没有办法鉴定的,更没有办法判定什么才是“标准”的地沟油。
当然,我们关心的是一种油是否含有害物质。只要含有任何一种有害物质,不管它是不是地沟油,就是不合格产品。在理论上,我们可以对地沟油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一一检测,任何一项不合格就判定为“地沟油”,或者至少是“不合格的油”。
这样当然可以保护我们,但这种思路没有现实意义。按照地沟油的不同来源,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能有几十上百种。即使我们挑出“最有害”、“最常见”的,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外国,食品废料基本都是进入工业生产领域,并且有相关严格的操作标准和要求。一般情况下,很少会有食品废料进入食品生产领域,这样,地沟油的检测也没有相关经验借鉴。例如在日本,对于食品废料有明确的处理渠道,同时,违法成本很大。不敢说食品废料百分之百不会回流餐桌,但极少。
推广实施难度大
在卫生部找到的检测方法里,包括4个仪器法(即3个质谱法和1个核磁共振法)和3个可现场使用的快速法(即1个试剂盒法和2个紫外光谱法)。
详细来说,质谱法就是分析离子的电核和质量比,分析有机物的构造和原子成分。具体操作来说,是把地沟油样本进行电离,打成离子,将得到的参数和标准品(“几乎不存在的”地沟油标准品)进行比较。
质谱法的成本较高,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的仪器成本,操作和日常维护费用高。
核磁共振法的仪器成本大大高于质谱法,而且对于检测目标的纯度要求极高。例如,在县级城市的商检基层单位,用这样昂贵的仪器是不现实的。
试剂盒法是用来检测特定基因的,每次检测大概需要30元到90元左右。这种方法的检测成本较小,但是单一方法检测地沟油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几种方法综合检测考虑。
试剂盒法的检测也有缺陷。特定基因的检测需要一系列的分子水平的工作,而且如果目标检测物标志性的分子不存在于地沟油中,就无法得出结论。
紫外光谱法,是用来检测胆固醇的,检测时需要购买并设立标准品,可以按照需要由国家下发,使用分光光度计来衡量,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
说到人员培训和设备、成本方面。任何一种检测,不管有多简单,也依然需要设备和检测人员。检测员至少需要大学毕业才有学习的基础。一项常规检测,几十元、上百元的开销并不出奇。如果针对地沟油的特定成分,需要几十项检测,总的花销就是一笔巨款。再考虑到这样的一次检测可以代表多大的一批油,就不难理解:经过这样检测的油,谁还吃得起?从这个方面来说,以上几种检测方法的推广实施难度较大。
国家可以在省一级城市,或者中央级实验室进行抽样检测。而即便是中央级实验室,基础检测人员也需要进行前期培训,不论是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还是第三方的检测机构,都需要人员培训和大量设备、检测相关资金支持。
即便有4个仪器法和3个可现场使用的快速法,也只是对正规的食用油销售渠道容易实施。而实际上,新闻报道中的地沟油往往是流向路边摊、小餐馆或食堂。这些小规模的使用者,基本上是“明知故用”,这也是全面监管的另一个难题。
需完善生物燃料法规
“地沟油”并非中国才有。
在任何用油烹饪的地方,都必然产生废弃的食用油———也就是广义上的地沟油。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地沟油检测方法”,甚至也没有人去做这种研究。但他们也并没有“地沟油流回餐桌”的问题。
“地沟油流回餐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管它是真是假,也不管地沟油的危害是大是小,都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打击、处罚等,是解决它的直接手段。而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这远远是不够的。
它是垃圾,而合理利用的垃圾却又能成为宝贵的资源。合理地回收利用潲水油,能够减少对于石油的需求。虽然说它对于能源问题的解决只是杯水车薪,但其绝对数量仍然相当可观。更重要的是,回收潲水油避免了它流入环境,甚至餐桌,对于环保而言是治本之道。
但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餐饮和食品加工企业来说,把废弃的食用油尽可能地收集好,避免它进入潲水中,可以大大减少后续的再利用成本。把这些收集的油提供给合法的再利用机构,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被非法打捞的机会。这或许会增加一点餐饮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劳动量,但是比起“地沟油”的传说影响人们对于行业的信心,这些付出是完全值得的。
对于从事废弃食用油回收利用的机构而言,尽可能地为餐馆、食品加工企业乃至个人提供方便的收集装置,并且主动上门收集,必然会大大增加人们的配合程度。
不过,把潲水油转化为合理的用途,依然需要相当的成本,跟流回餐桌相比,利润明显要低。这种产业是否有利可图,将影响到投资者的积极性。但是,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它毕竟还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如果直接的经济效益不足以支撑这个行业,就需要由政府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调节。即使是用税收优惠甚至经济补贴来刺激,依然是值得的。毕竟,社会效益对于投资者不一定有吸引力,但是对于政府来说至关重要。
例如,在加拿大人的餐桌上没有“地沟油”,因为厨余废油不但不会立即被排入下水道,还会经过一系列处理“再生”成为生物燃料、肥皂和润滑油等产品,这得益于加拿大从废油的源头到终端所建立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和监管系统。政府为保证“地沟油”能再生利用,制定了生物燃料法规,为餐馆和家庭提供上门回收废油服务,环保机构也会从中担当中介和科普的角色。如此成熟的产业链条让这些“地沟油”得以变废为宝。
地沟油可做燃料驱动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潲水油的主要成分依然是植物油———一种可以燃烧的有机物。所以,废弃油脂的利用,最容易想到、也最常规的就是用作燃料来驱动发动机。
常规的汽车发动机需要把汽油喷雾打火,植物油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它的出路在于柴油发动机。不过,与通常的柴油相比,不管是纯的植物油还是废弃的潲水油,粘度都太大,无法直接使用。而潲水油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也可能对柴油机的运行产生损害。所以,要把潲水油用于发动机,就必须进行一定的处理。
一条路是处理油,让它符合柴油机的需要。潲水油先经过过滤等操作去除固体杂质,然后加入酒精或者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油中的脂肪酸会脱离甘油“骨架”与酒精或者甲醇反应,生成“生物柴油”。反应混合物中除了生物柴油,还会有脂肪酸离开之后剩下的甘油,没有反应完的酒精或者甲醇以及少量的水等。所以,反应混合物还需要进一步地分离纯化,最后才得到纯净的生物柴油。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废弃的食用油相当于石油加工中的“原油”,经过炼制而得到的生物柴油可以直接用到柴油发动机上。
另一条路,是改装发动机使之直接燃烧食用油。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随着石油短缺掀起过研发高潮。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石油价格的下降和生物柴油的美好前景,很快没落了。直到最近,因为石油价格飞涨,生物柴油的成本又居高不下,这种思路又重获关注,且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进展。
食用油的高粘度会导致它进入发动机后不能完全燃烧,产物会损害发动机的运行。值得庆幸的是,当把油预先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其粘度就会降到可接受的范围,从而在柴油机中正常燃烧。
通常,这种方案是在柴油发动机上增加一些装置。使用的时候先用普通柴油启动发动机,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来预热植物油,然后把油路切换到植物油,就可以循环运行下去。这种方案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餐馆等地方产生大量废油———只要把车开到餐馆的废油罐旁,就可以免费加油。只要省下的油钱能够超过改装发动机的费用,就有利可图。
在美国,废弃食用油通常是油炸的产物,相对来说杂质也不多,使得这种方案更有可行性。在美国市场上,有许多进行这种改装的服务。最便宜的改装费只要几百美元,就可以让一台柴油车使用废弃食用油做燃料。
这种方案的短处也很明显。
首先,它需要两个油箱,分别装食用油和常规柴油,所需要的空间自然就增大了,通常只能用在对于发动机总体所占空间要求不高的地方,比如公共汽车或者农用机械等。因为油不经过其他处理,改装的发动机中会有一个过滤的装置,而这个过滤器会需要经常更换。废油的质量也比较重要,如果杂质太多的话带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大。
另外,这样改装的车在热带地区运行起来比较容易,而在寒冷的地方,预热就困难些。也有公司开发直接使用植物油的发动机,不需要柴油来启动。在德国,就已经有这样的发动机出现了。
除了驱动发动机,直接燃烧产生热量也是一种思路。在许多民宅中,暖气是通过燃烧柴油来获得的,对于油的质量要求不高,经过简单处理的废弃食用油可以使用。另外,垃圾处理公司通过焚烧它来发电,也是简便易行的方案。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潲水油的其他用途。在2010年的美国化学会春季年会上,就有一个公司介绍了他们在美国能源部资助下开发出的潲水油新用途———节能涂料。
在美国多数地区,冬天的暖气、夏天的空调,都是耗费能源的事。如果房顶使用黑色涂层,保温性能就会比较好。但是,这样的房子到了夏天,就会从阳光中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增加空调的负担。如果使用白色的涂层,则是相反———有利于夏天节省空调费用,但是冬天却又需要更多的暖气。
而这种用废弃食用油做成的涂料却可以二者兼得。环境温度高于某个值的时候,它会反射阳光的热量;而低于那个温度的时候,它就会吸收阳光的热量。这样,它就有助于保持房子里边的冬暖夏凉,从而减少总的能量消耗。而且,改变制作配方,还可以改变这个“转折温度”。
这项技术的开发者声称,虽然废弃食用油通常有异味,但制造出的涂料却没有气味。根据所加的添加剂,它还可以呈现不同颜色。他们估计,若测试结果良好,有望在三年后实现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