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院士”事件考问科学评价体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22:5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文/本报记者 刘晓凯
近日,中国工程院正式对外发布54名新增院士名单。名单发布后,新晋院士谢剑平便成为了风口浪尖的焦点人物,被成为“烟草院士”。
谢剑平成为院士后,一片哗然声四起。“谢剑平的当选是中国科学界和中国工程院的耻辱”,“卷烟减害是‘伪命题’,不仅不可能实现,还误导公众,变相推销。”“骗人又害人”。 “研究更高效杀人,却当选院士?”“中国每年上百万人因吸烟死亡,而政府却沦为GPD的奴隶,资助这种坑人的研究”……这样的评价一时间在网络上比比皆是。
据了解,谢剑平是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三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早在19年前,他已成为“烟草系统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谢剑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卷烟“减害降焦”法,并引入中草药,选择性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研制开发“神农萃取液”。专研成果显著的谢剑平,在晋升成为院士后,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多的非议呢?
事实上,科学研究的方向是多方面,既可以是服务于人,造福于人的项目,同样也可以有对于人类和社会有害而无益的项目。因为,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各个领域都需要人们去探索,即使是危害性极大的氢弹、原子弹同样耗费着各个国家几代科学家的心血。而对于科员人员而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可能更多的只是在专注研究项目的本身,只要是国家容许的,就会义无反顾,也正是这样的义无反顾,谢剑平却成为了公众指责的对象,即使他的项目是“减害”。
因此,笔者认为,问题不在科研人员本身,也不在网络上的过激言辞,而在于科学评价的体系。从我国现行的科学体制来看,并没有过多地从伦理道德方面给予科研项目过多的限制。据了解,谢剑平所在研究院直属烟草公司,几十项研究都是烟草业界资助的,而事实上,在国际上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把拿烟企钱做研究的人都列入黑名单,予以公布,而我国却没有具体规范相应行为的举措。
科学是具有两面性的,应该积极发挥其正面价值,竭力抑制负面影响。这不仅仅要求科研人员自身有这样的素质,更要求相关的科学评价体制有着坚定的立场,从制度上对科研人员进行正面的规范和引导,这样一来,类似于“烟草院士”的事件就会杜绝,才能评选出真正意义上的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