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资来袭 国产零部件业高端化步伐亟待加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20:17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由于目前的国家产业政策对发动机、零部件合资企业没有股比的束缚,跨国零部件巨头纷纷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布局。日前,菲亚特旗下企业马涅蒂·马瑞利(Magneti Marelli)宣布,将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及系统制造商长春富迪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动力系统的零部件,并瞄准了长春的整车制造商。

  “对于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蜂拥而入并非好事。”某品牌零部件经销商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

  外资独占九成核心市场

  虽然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市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随之成为全球盈利最高地,而且正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更多专利和核心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规模较小、缺乏创新能力、开发手段相对落后、整体水平较差,在高新技术零部件方面,对于跨国公司的依赖程度还很高。

  “其实,除了规模外,中国汽车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业内人士坦言。

  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目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有70%已来华开展业务,在中国大陆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资企业超过1200家,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据粗略估算,外资零部件市场去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约为0.9万亿元,占中国零部件市场的54%。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在2010年增长了44%,达到约1.644万亿元人民币。然而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份额的外资(合资)汽车零部件却占据了主导地位。2010年这些外资(合资)企业收入约为0.9万亿元,占据中国汽车零部件收入的54%。

  在此背景下,汽车关键零部件(尤其是轿车)大都是在华的外国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在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

  实际上,在中国市场上,跨国公司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垄断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国经济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性。跨国公司的市场垄断地位、品牌垄断地位加深了中国对其产品的偏好与依赖,尤其是跨国公司通过对技术、核心技术的垄断、行业标准的垄断,使它们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高端,而国内厂商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靠极其廉价的劳动力挣点微薄的组装费和加工费。

  整车零部件采购无话语权

  在上游零部件产业没有话语权的背景下,下游整车企业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在近日陆续发布的2011年众上市汽车公司财报中不难发现,净利润下滑成为这些自主品牌阵营为主车企的通病,究其原因,无非是收入下降或者成本高企。在成本高企的原因中,“对上游零部件控制与管理是自主品牌的最大短板。”业内人士表示。

  据记者了解,长期以来,外资企业不仅掌握着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的核心技术,还垄断了为整车厂提供配套零件的市场。目前汽车上最主要的配件,如发动机、变速器、燃油喷射系统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都是由国外厂商提供的,国内的高端零部件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把持在外资零部件企业手中。中国的零部件厂商只能提供音响、内饰等低附加值的产品。这就意味着,没有自主研发和技术,主要零部件只能受制于外资企业,无法自由地选择供应商,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整车销售的利润在被外资零部件企业强势瓜分。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完全的中资企业很难进入合资产品的一级供应商中,其中美系车型在中国选用的零部件供应商100%是有外资背景的企业,而德系、日系以及国内自主品牌车型的这一比例也分别为88.9%、89.5%和52.8%。

  全球资讯公司Alix Partners表示,中国整个汽车市场的销售额从现在至2016年将保持高达15%的年平均增长率;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在2010年增长了44%,达到约1.644万亿元人民币。但在约1.644万亿元收入中,真正的民营企业、自主品牌所占份额并不多。数据显示,在中国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商占整个行业的72%,其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如果将1.644万亿元的收入剔除外资(合资)企业的贡献,中国企业还能剩多少?和快速增长的汽车产销量相比,显然这是一项极不对称的比例。

  中资规模效应不可取

  从目前全球趋势看,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关系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系,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使用平台战略,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已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然而,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时,世界前十大汽车巨头看不到中国汽车的身影;世界前100强零部件企业也和中国无关。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零部件企业共有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近8000家。然而中国零部件企业始终无法突破技术壁垒,在国际上无法确立话语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并不缺少零部件企业,但缺少创新技术。一味强调规模,强调经济总量的弊端在零部件行业始终存在。核心技术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和外资相比,中国零部件的差距一目了然。据统计,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零部件工业的平均投资一般是整车企业的1.2~1.5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领先于整车企业。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目前的平均投资不超过0.3倍。与此同时,中国零部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国际平均的6.6%。

  “外资零部件厂商正在绑架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一位业内专家分析,中国零部件过于急功近利,谈不上自主创新,这给了外资更多的机会。目前外资在中国市场上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这对整个汽车产业都是非常不利的。

  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认为:“我不相信技术可以买过来,技术还是要一点点自主研发。现在国内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大都是单兵作战,而且投资研发力量非常弱,急需加大投资力度。”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