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成品油定价机制两面不讨好 消费者抱怨油企说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05:08 来源: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夏 青

   成品油价格自4月7日上调后一直维持高位,因22+4%的调价条件使成品油价格“快涨慢跌”,现行定价机制广受市场质疑。而据三大石油公司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来看,高油价并没有让他们提高盈利,相反,炼油是拖累盈利比较严重的板块。

   究其原因,中国石油副董事长、总裁周吉平表示,中石油炼油及化工业务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内地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够市场化。

   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面不讨好,油价易涨难跌受损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生产者。

   三大石油公司半年报已经全部出炉,2011年上半年中石化实现净利润421亿元、中石油实现660亿元、中海油为393亿元,共计实现净利润1465亿元。

   此前,各大券商预测中石油有望多赚9%至710.6亿元,但由于炼油及化工业务的亏损,数字远低于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中石油、中石化炼油板块均出现较大亏损。其中中石油炼油业务经营亏损人民币233.58亿元,与上年同期盈利人民币29.87亿元相比,减少人民币263.45亿元;中石化炼油业务板块,经营损失为人民币122亿元,同比减少179亿元。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示,当国际油价在90美元时,炼油业务就仅录得微利,如果超过90美元,炼油业务就会亏损。

   据平安证券测算,2011年上半年中石油原油平均实现价格101美元/桶,较去年同期的上升40.3%。上半年汽柴油累计销售6288万吨。比去年同期上升11.5%,在国内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上半年大幅上涨的油价未能同比传导至成品油价格高上,成品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约20%。在成品油受控的基础上中石油炼化业务亏损,一季度亏损37亿元,二季度扩大至173亿元。

   周吉平指出,中石油炼油及化工业务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内地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够市场化,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又不到位。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和政策密切相关,而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的特征。

   他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油气的需求仍然呈上升趋势,应做好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引导,保证促进油气行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此外,卓创资讯研究员认为,成品油税赋成本增加也是中石油亏损加重的原因,年报显示除所得税外的其他税赋增长 49.4%,至1332.62亿元。其中特别收益金增加最为明显。由于国际油价走高,带动国内原油价格上升,中石油上半年上交石油特别收益金较去年同期增长97.58%,达510.76亿元。

   业内研究员表示,现有的体制造成炼油环节承担较大的压力,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较大,且国内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5%以上,为保证销售环节利润,炼油亏损在所难免。不过作为国内成品油市场“风向标”的地方炼油企业,成品油炼油厂出厂价即为实际销售价格,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得企业成本大幅缩减,其盈利能力也相当可观。

   因此,卓创资讯认为,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不应该单纯考虑公式问题,而应该综合考虑国内市场供应现状。主营体制以及相应的税赋问题,也是改革的重点。另外,调价时间缩短为10天、改变原油波动幅度并不能治本,并且全国石油流通协会会长赵友山认为缩短调价时间,将成为民营油企的死结,利润的缩减将造成大量民企的退出,这就更大的加重成品油市场的垄断。

  美英是如何决定油价涨跌的

  美国:油价基本由市场决定

   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汽油的价格基本由市场来决定。美国的加油站在制定油价时会考虑多种因素,甚至会在同一天内频繁地对油价进行调整。

   美国汽油价格并非只涨不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美国汽油价格也迅速走低。走势基本同国际市场保持一致。

   美国汽油随行就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成本构成中原油成本占据主要部分。按照美国能源部去年的统计,汽油平均成本中, 55%是原油, 22%是炼油环节, 19%是税收, 4%是批发和营销。原油价格上涨,汽油价格自然飙升;原油价格下跌,汽油价格自然下跌,这也迅速反映到各加油站的定价上。

   但在美国,各个地区、甚至同一条街紧挨着的两个加油站、同一标号的汽油的价格,也不完全相同。加油站的规模大小、顾客群多少、盈利多寡、地理位置偏远程度等因素都会对汽油价格产生影响。

   在油价变动较大时,一些加油站每天都会对汽油价格作出调整,甚至上午的油价和下午的油价都会不一样。

   不过,美国汽油市场基本上是由几大石油公司垄断,它们为了推高汽油价格,往往压缩产量,造成汽油价格因供应短缺而上涨。 “石油操纵论”也由此一直是美国社会颇有争议性的话题。

  英国:涨得容易跌得难

   与美国相比,英国的石油价格走势就不那么能紧跟国际市场了。当国际油价下调时,英国的燃油供应商总能提出各种不降价的理由,简而言之,就是涨的容易跌的难。

   当国际市场油价上调时,英国的石油公司反应迅速,马上抬价,而当市场回落时,公司却常常以各种理由推延调价。消费者普遍认为,燃油零售企业这样就把更多差价留在了自己的腰包里。

   英国燃油供应商逆市不降价的诸多理由中,最多提及的是政府税赋过高。以英国零售无铅汽油为例,如果每升80便士,其中21便士是政府征收的税收。另外,这些公司说,在油价高涨时,他们尽量保持了零售价格上升不至于过猛,损失了很多利益。因此在国际油价回落时,他们自然有理由放慢步伐 “自我弥补”。

   另一些公司还说,燃油价格涨幅高于通货膨胀是因为石油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大石油勘探、开采,新技术研发费用也在不断提高。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