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称发展文化产业要避免重复建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17:3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辽宁能否打造中国版“伦敦西区”

  专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要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规划雷同

  成为中国版的"伦敦西区"?在很多辽宁人看来,这是个好主意。

  对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的辽宁而言,毫无疑问,文化产业是摆脱资本依赖和资源投入拉动增长模式的突破口。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辽宁老工业基地对通过文化产业克服传统制造业高消耗、重污染、低附加值等诟病的渴求也愈加迫切。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民建辽宁省委驻会副主委王广林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发展文化产业对辽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着力培育文化需求

  "需求是人本能的欲望,更是一个产业生存、发展的活力之源。"王广林坚信,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辽宁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首先应立足于扩大文化消费,而扩大消费的前提则是对文化需求的培育。

  数据显示,2010年,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66亿元,占全省GDP的3.1%,年均增幅超过30%。2008年,辽宁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71.34亿元,同比增长16%。

  文化产业附加值高,创新性强,品牌效应显著,开拓和占领市场的能力强,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力大,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和持续发展力,竞争优势明显,是内涵式集约发展的集中体现。这对于以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辽宁而言,是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最佳选择。

  《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提出,到"十二五"末期,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群众文化发展壮大,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繁荣,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辽宁跨入文化强省行列,走在全国文化建设的前列。

  在王广林看来,培育文化需求,扩大文化消费,无疑是辽宁实现文化强省愿景的必要条件。

  此前,《决定》提出了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扩大文化消费,这也成为支撑王广林观点的佐证。

  王广林将文化需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现有需求,一是潜在需求。对现有需求培育最直接的方式是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生产适应大众消费水平的文化产品;对潜在需求的培育则需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决定》为民营资本开辟了发展新领域,投资辽宁文化产业,民营资本大有可为。"王广林信心满满。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辽宁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900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省GDP的比重将超过60%,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也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民营资本已经成为辽宁经济领域最活跃的力量",王广林表示,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决定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利润空间。受资本的趋利性使然,民营资本必将对文化产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而超强的市场敏锐度,敢为人先以及灵活的机制,也注定民营资本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辽宁国民支柱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决定》中提出,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民营资本的运行模式充分体现了从市场需求出发,满足消费者不同文化需求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王广林认为,民营资本的介入,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由产业输出向文化输出过渡。

  但同时,王广林也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未来表示担忧。

  "资金、人才短缺以及民营资本在其他经济领域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等障碍,都将是制约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王广林表示,推动辽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应该加强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尤其是民营金融资本,建立由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流动,再回流产业资本的金融循环体系。

  与此同时,政府应通过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降低文化产业投资成本,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领域,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解决民营文化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运用政府资源和行业导向作用,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内在品质实力和外在竞争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坚持市场规律是关键

  将辽宁打造成中国版的"伦敦西区",是个不错的想法,但显然不是仅凭借建几所新剧院和广场一类的基建工程,就能实现的。

  上世纪90年代初,长期以来累积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催生了"东北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计划虽然消失了,但是一些观念和习惯都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产业规划设置雷同是由"东北现象"衍生出的新概念。

  "警惕文化产业背后的'东北现象'。"王广林就此发出忠告。

  在王广林看来,如何以市场经济视角审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是摆在辽宁构想文化强省蓝图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怎样避免陷入文化产业发展背后的"东北现象"?王广林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依据王广林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当前,无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文化产业应同医疗、住房、教育等一样,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政府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扮演引导、服务的角色,为文化企业提供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教育及技能培训等服务,同时协助企业融资、税收减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

  王广林认为,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辽宁除了建设产业中心外,还应积极谋划文化中心,通过大力发展以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强化城市文化性格建设,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并向周边辐射,形成输出型文化产业,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