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医药行业:各省招标持续进行 医药行业稳步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15:22 来源: 证券时报网

  招标集中度增加,频率基本为一年一招:招标从04年开始的集中采购逐渐发展到目前的以省级为单位进行招标,集中度、规范程度和透明度都在增加。目前通常是由省出招标目录,可以根据医保和非医保分批次进行,基本涵盖所有临床用药的品种。具体执行时,有的省份先招基药,下一批招非基药;或者先招一个病种,下一批招另一个病种,通常保证一年招标一次(部分地区因政策调整会推迟到一年半,甚至两三年)。国产品种要求生产企业作为投标人,进口品种要求主进口商来投标。

  各省市招标模式各有利弊,并未统一:每个省市都有招标文件,其中对投标企业的产品价格、质量、企业声誉、供货记录等评价标准并不一致。由于目前各招标模式对企业都有产生压力的地方,为防止企业中标后不提供药品,会对中标却不生产的企业有惩罚措施、并且影响其以后招标。

  福建模式:两票制,尽量压缩渠道利润,实现渠道扁平化,部分地区要求供应商直接配送,要求厂商价格更低廉、而且物流配送压力比较大。

  安徽模式:价格比重很高,如果有国产的、或者想打入安徽市场的厂商,必须保证定价非常低,但对一些成熟的进口品种压力较大。企业对于低价中标也要权衡,若达不到一定的量还是无法承受这个成本。

  上海模式:看重增值服务,价格维持适当水平,但要求医药企业提供多点配送、信息网络建设、医院零库存管理等配套服务。

  江苏模式:基药和非基药一起招标,可能会对非基药的价格产生冲击,合资企业的产品的中标价格也比较低,我们认为也不会推广到其他省份。

  预计招标速度会加快,部分药品价格仍有压缩空间:招标进度由各地区政府管理,在新的招标执行前,老的目录仍将使用,不会影响行业发展。虽然部分基药品种已经是微利,但一些外资药品的价格仍有压缩空间。今年默沙东一些品种价格腰斩来进行投标,可能会影响其他外资厂商下一步的战略,未来也许会有更多外资厂商考虑用成本换市场。

  基药配送满足度缓步提高,流通企业也承受一定压力:我们认为全国药品网络的深度、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问题可能会在十二五期间逐步解决。在目前的招标情况下,我们认为流通企业将从两方面承受压力:(1)药品价格的下降,预计将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共同承担;(2)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用量小、分布散的订单,需要流通企业有更好的物流能力。建议关注持续建设三级网络的国药控股(未评级)、与邮政系统合作提高终端覆盖能力的上海医药(买入)、以及深耕区域直销模式的瑞康医药(未评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