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热电厂的最后一个冬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23:22 来源: 华夏时报

  刘伟勋

  46岁的曲杰感到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几天前,曲杰担任董事长的烟台亨通热电有限公司(简称“亨通热电”)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会上要求从明年1月起再次给员工加薪。2007年至今,亨通热电已上调了4次工资,累计涨幅超过70%。

  这个冬天,包括亨通热电在内的全国数千家热电企业,都被高企的煤价、上涨的工资、行政管制的热价和电价所困扰,很多企业陷入亏损,濒临停产。而今年下游用热需求的锐减,更是让这些热电企业雪上加霜。由于经济不景气,一些用热企业的订单不足甚至停产停工,让上游的热电企业感到了这个冬天的刺骨寒意。

  目前全国热电行业的总计装机约为1.67亿千瓦,占到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7%左右。这些企业除发电外,还为下游的纺织、印染、造纸等企业提供生产所用的蒸汽,北方地区的热电企业在冬季还承担着为周边居民集中供暖的任务。

  热电企业是“市场煤”和“计划热”,商业性与公益性,企业使命与政府职责等诸多矛盾的集合体。这些企业的老板,是每年冬天日子格外难过的一群人。

  曲杰说,自己一直很矛盾。他很担心明年的煤价继续高涨而政府的补贴不能到位,再加上用热需求的继续萎缩,那时亨通热电可能就真的离关门不远了。

  新苦恼

  比工资成本提升更让曲杰头疼的,是下游用热需求的缩减。亨通热电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向下游客户收取的供热费用。

  亨通热电的客户主要是造纸、食品、纺织等用热企业,冬季还要为周边的近5万户居民供暖。今年很多下游企业订单不足,用热量明显下降。例如,当地一家造纸企业是亨通热电的用热大户,其开工率目前只有50%-60%。另一家加工肉制品用于出口日韩的食品企业,更是处于停产状态。

  由于需求不足,今年亨通热电的供热量下降了超过10%。当地另一家热电厂也面临着相似的窘况,后者目前已经亏损了600多万元。

  在浙江,很多热电企业也明显感到了下游制造业的低迷。浙江天马热电有限公司位于出口企业较多的绍兴市,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蒋张水说,目前很多企业产量不足,用热量出现下降。而在浙江嵊州,当地多家热电厂的供热量也大幅下降。

  嵊州新中港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百军说,如果不是一家大型服装企业将一个工厂从宁波搬到了嵊州,自己所在的热电厂供热量也会下降。

  供热量的下降意味着热电厂的收入缩水,但成本,特别是煤炭成本和环保成本却不断上升。

  亨通热电最近一次采购煤炭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020元/吨,这是曲杰经营电厂11年来的最高价格。他清楚地记得,2000年刚接手亨通热电时,每吨煤的到厂价只有210元。

  今年的供暖季中,亨通热电需要消耗约10万吨煤炭,以每吨上涨100元计算,就需要新增1000万元采购成本。

  在节能环保方面,亨通热电2007年以来花费近700万元为厂里的三台锅炉安装了脱硫设施和在线监测系统,这些脱硫设备每年的运行费用接近600万元。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亨通热电下一步还要安装脱销装置,这又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几年前,安装了脱硫装置的电厂还可以通过“装而不开”降低费用,但随着环保部门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这条通道基本被堵死了。环保设备的使用不仅使成本日益刚性,还带来了很多连锁投入。

  和全国很多电厂一样,亨通热电采用的是“半干法”脱硫工艺,烟气中夹带的复杂成分会对烟囱和设备形成腐蚀。如果要对厂里高达120米烟囱进行防腐改造,内部加装不锈钢和聚酯材料,亨通热电还需要再投入500万元,而这些烟囱当初的建造成本只有120万元。“我到哪里去弄这500万元?”曲杰充满无奈。

  亨通热电原是一家国有企业,2004年进行了改制,曲杰和40余名公司中层以上干部成为股东。由于长期亏损,这些股东们一直没有拿到分红,反而向公司贴进了不少自己的钱。曲杰还担任着一家水泥公司和一家混凝土公司的董事长,今年亨通热电最缺钱的时候,他从这两家企业抽调了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救急。

  一方面是需求锐减,另一方面是成本激增,再加上长期未动的电价和热价,很多热电企业由此深陷亏损,北方地区的供暖企业更是普遍陷入困境。吉林省城镇供热协会秘书长马世平告诉本报,目前当地供热企业普遍存在着成本和热价倒挂的现象,每平方米供热面积倒挂约4-5元。

  据马世平介绍,由于从银行贷不到款,很多供热企业只能依靠向社会、向职工高息集资,以缓解资金困难。

  谋生策

  对于热电企业而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通过向企业供热、向居民供暖和向电网供电回收的资金,其中供热费往往是大头。

  面对出现萎缩的下游用热企业,很多热电企业加紧采用各种办法回收资金。嵊州新中港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百军说,他们宁肯给用户一些价格优惠,也要争取把供热费收上来。

  亨通热电在稳住现有客户的同时,也在争取开发新的用热客户。最近几年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些企业前来投资。不过对曲杰来说,眼下筹钱买煤的紧迫性要高于为新客户铺设供热管网。

  得益于当地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今年入冬前,亨通热电拿到了地方政府提供的供热补贴。再加上向用户收取的供暖费用和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该公司终于筹措到了用于购买首批2万吨煤炭的近2000万元。

  由于无法从银行贷款,而煤矿需要收到现金才会发运煤炭,每年供暖季到来前,曲杰都要想尽各种办法筹措买煤的资金。几年前,他忍痛将正在建设的一栋办公楼卖给了当地供电公司以拿到资金救急,他原本想等办公楼盖好后将临街的几层对外出租,但当时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对于新增的节能环保成本,曲杰想到的办法是自己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消化一部分,同时积极向政府申请补贴。最近几年,通过各种关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亨通热电终于拿到了一两百万元环保专项激励基金。

  此外,曲杰还在努力降低环保设备的采购成本。在环保设备采购上,当地通常是地方环保部门指定几家具有资质的企业作为候选供应商,由热电企业自主选择。亨通热电为了降低成本,选派专门人员研究各种设备的造价,并通过多轮招标,不断压低供应商的报价。最终,亨通热电拿到的中标价格,比供应商最初的报价下降了将近一半。

  按照政策规定,安装了脱硫设备的电厂,能够拿到每度电约0.015元的脱硫电价补贴,但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高级顾问王振铭介绍,一些地方的脱硫电价很难落实。北方一些城市由于担心增加居民负担,不敢提高取暖费用,政府提供的补贴也较为有限,使得很多供热企业负担沉重。

  吉林省城镇供热协会最近几年一直在呼吁政府继续对供热企业实行居民供热业务增值税免税的政策,该协会还建议免除供热企业负担的全部十余项税费,同时启动煤热联动机制,合理调整供热价格,并增加热电企业的计划内煤炭和运输车皮指标。

  不过在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背景下,上述措施即便实施,取得的短期效果也很快会被新一轮上涨的煤价和其他成本所吞噬。曲杰曾经计算过,即便传闻中每度电价提高0.02元的政策得到落实,对于亨通热电来说,每年新增的电费收入也只有200万元。而煤价只要每吨再涨50元,这些新增的收入就全被抵消了。

  曲杰现在最大的希望是煤价能够回落,公司能趁煤价降低时多储备一些煤炭。按照往年的规律,供暖季结束到下一个供暖季来临之前的七八个月,是煤价下降的时间窗口,但今年这个规律被打破了。今年从春天到入冬,煤价一路上扬,这个供暖季亨通热电使用的煤炭,基本都是高价煤。

  曲杰最担心未来煤价继续高开高走,而地方政府的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同时下游的需求继续走低。如果真是那样,用他自己的话说,亨通热电可能就要“玩完”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