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吕荣伟:演绎冰城粮贸之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00:33 来源: 粮油市场报

  □本报记者  赵瑞华

  从大学毕业进入哈尔滨市粮油贸易公司做调拨员,到不满36周岁出任哈尔滨市粮油贸易公司总经理,吕荣伟完成了其人生最瑰丽的蜕变。

  如今,吕荣伟正带领着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肩负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责任,打造着自己的放心粮油“哈粮”品牌;坚持在国内和国际两块粮食贸易阵地上前行,继续发展储备粮与经营粮食产业链前端的贸易粮。

  “入错行”的工科生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吕荣伟大学期间学的是工科,1986年毕业后却进入了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在他看来,从工科跨越到粮食行业,多少有点阴差阳错的感觉。

  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1964年生人属龙,系佛灯火命,食丰足。食者,粮食也,从这一点来看,吕荣伟踏入粮食行业似乎是有迹可循的。

  说起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吕荣伟的话语中流露出感慨,“1986年到1992年,单位处于一个相对辉煌的阶段,当时年利润达到700多万元,职工500多人,同时下面还有多个经营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哈粮贸最好的日子。”

  刚进入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吕荣伟被分配到销售科做调拨员,销售科负责的是哈尔滨市场粮食销售的调剂工作。“现在来说叫配送,将粮油配送到各个粮店。”吕荣伟幽默地调侃道。

  调拨员的工作一干就是4年。1991年春节过后,吕荣伟被公司党委委派到道外区的一个经营部做副经理,主抓经营工作。半年之后,前任经理调任其他工作,吕荣伟开始全面主抓经营部的工作。

  “当时,很多经营部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市场逐渐放开,平价粮店的政策优势已经没有了,经营上很困难。”吕荣伟说。

  1992年12月17日,时任道外经营部经理的吕荣伟再次调岗,被调到动力区的一个经营部做经理。一年后,考虑到当时的成品粮食市场已经不行了,再无做深的空间,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开始将目光瞄准原粮购销贸易。

  “当时的粮食很多,但铁路运输是一个大问题,谁手里有车皮,谁就有主动权。1993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哈粮贸和铁路分局的铁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哈粮贸由成品粮销售开始转向原粮大宗贸易。”吕荣伟说。

  1994年1月27日,吕荣伟从动力经营部调到公司直属第二经销部做经理。接手工作的当天,吕荣伟就马上利用与铁华公司合作的运输优势,以及南方的朋友资源开展粮食贸易工作。

  “这段时间经历了很多艰辛,但是好在当时我们的团队非常好,9个人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去开拓市场。”吕荣伟说。

  从第一笔豆粕生意开始,到1999年4月7日升任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的副总,吕荣伟在直属二部呆了整整6年。

  “这6年,是我积累经营管理经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自我沉淀的一个时期。”吕荣伟说,“从饲料粮的供应、成品粮贸易、再到玉米贸易,经营范围一直在逐步扩大。”

  低谷荣出的“当家人”

  在担任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副总经理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对公司经营上打不开局面的现实状况,吕荣伟首先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搞经营,想法设法为企业生存去赚取效益。与此同时,努力激发团队士气,戮力同心地将企业从低谷中带出。

  用吕荣伟的话说,当时企业的账面资金很少,不赚钱就无法生存,不在经营上打开局面的话没法提振士气。

  “人气决定士气,士气决定收益;就像打仗一样,一个胜仗打下来,气势上来了,那就一个胜仗接着一个胜仗,通过做买卖挣钱来带动职工的精气神儿,正所谓一份精气一份财嘛。”吕荣伟自信地说道。

  在企业经营业务的开拓上,困难不少,让人记忆犹新的回忆也很多。吕荣伟饶有兴趣地对记者说,“1999年,哈粮贸有一批豆粕卖给成都正大,我和公司赵科长一块儿到成都去做结算,没想到的是,到了成都之后市场豆粕掉价了,这就肯定不能卖了,只好存放在白家粮库等价格回涨。刚到成都的时候,因为饭量大,我俩每顿吃三份炒牛和,结果,20多天之后,我俩只能合吃一份了。”

  幸运的是,到了当年5月份,豆粕价格涨起来了,吕荣伟再次前往成都,把存在粮库的豆粕都卖掉了。“这次我们又能吃上三份炒牛和,还外加一瓶啤酒。”说完之后,吕荣伟爽朗地笑了。

  在遭遇挫折时,吕荣伟总是苦中作乐,用这份乐观精神来面对所有挑战。

  除了经营之外,吕荣伟的第二个工作重点就是抓清欠。从1991年企业开始转轨到1996年,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的总额贷款将近2900万元,形成了很多不良债务,整个欠款达到1000多万元。职工要吃饭,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清理不良债务。

  2000年8月7日,前任经理退休,经过哈尔滨市粮食局考核,不满36周岁的吕荣伟,在公司最低谷的日子正式成为哈粮贸的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我上任的时候,粮食局审计结果表明,当时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的账面资金是113万元,而当时哈粮贸每年的费用是将近200万元,这些钱可能只够我们活半年。”谈起当时的窘况,吕荣伟脸上闪过一丝苦笑。

  “虽然压力特别大,但是没什么害怕的感觉,就觉得这个事儿我一定能干好,而且必须要干好,心中充满战胜困难的力量,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吕荣伟表示。

  闪展腾挪的“贸易商”

  “1996~2000年,全国粮食大丰收,粮食市场也在转轨过程中,市场流通不好,粮食库存量非常大,仅黑龙江积攒的粮食库存就达到4600万吨,大批的粮食进入拍卖市场。”吕荣伟觉得,这对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以小搏大成为一种现实。

  “60元保证金就可以拍到1吨粮食,3个月之内交全款,只要3个月内能转手卖出,就等于拿60元买粮。”吕荣伟兴奋地说道。

  2002年2月2日,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以001号的身份在金谷大厦的黑龙江粮食批发市场整整呆了4天,从早上拍到晚上10点,最后拍了3万吨玉米、2万吨大豆。

  5万吨的粮食需要300万元的保证金,于是,吕荣伟就以10%的回报发动员工集资了100多万元,再加上公司账面上可用的200多万元,倾家荡产地把全部资金都压了上去。这一刻,他像极了一个赌徒。

  这次拍卖,吕荣伟用300多万元的保证金,挣回了300多万元,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的经济基础和职工士气一下子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总的来说,这是一场翻身仗,具有十分辉煌的意义,对哈粮贸公司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自此之后,公司由低谷、破产经营转向了正常经营。”说这话的时候,吕荣伟略显放松。

  “当时敢于将全部身家投进去,也得益于哈粮贸整个团队的支持,大家都是粮食行业的老职工,既见证了行业的颓势,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吕荣伟说,“如果当时没有整个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支持,我也很难下如此大的决心。”

  到了2004年,粮食行业内不少人都开始接触粮食拍卖,买的人多了,开始抢了,同时国家在政策上也开始收紧了,在拍卖市场摸爬滚打3年的吕荣伟开始淡出,因为另一个更好的机会出现在眼前。

  “2002年7月,在长春召开的中国粮食商业协会会议上,我有幸结识了中粮贸的副总经理矫琳。”吕荣伟说,“我们与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的合作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随后的考察中,吕荣伟陪同中粮贸的领导陆续走访了建三江、佳木斯以及哈尔滨周边地区,重点考察了宾县、阿城地区自发形成的粮食交易市场,也就是收粮点。

  2002年9月23日,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与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开始了与央企的第一次合作:签订3000吨大豆的购销合同。

  合作中,哈粮贸给中粮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双方的合作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转型成为中粮贸的原粮供应商,开创了哈粮贸发展的一个新纪元。

  此后,哈尔滨粮贸定位于做中粮产业链经营的前端,从哈尔滨收购、加工、仓储,运到港口,接下来的市场交给中粮。“从2002年开始,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与中粮集团的粮食购销操作量越来越大,2009年哈粮贸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达到了公司发展的一个新峰值。”吕荣伟表示。

  不断求变的“追赶者”

  “直到现在,哈粮贸仍然是行业的追赶者,我们只有不断地求变,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吕荣伟告诉记者。

  随着行业形势的不断转变,吕荣伟和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的领导班子也在筹谋哈粮贸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做粮食产业链前端的贸易粮,另一方面也在储备粮的经营上继续发力。

  贸易粮方面,哈粮贸踏实做好粮食产业链的前端,充分发挥地处产区的优势,在做好大型粮企原粮供应商的同时,着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根本目标。

  在储备粮的经营上,利用公司现有太平粮库的优势,努力搞好粮库建设。

  在吕荣伟看来,现在的哈粮贸算是正式步入正常经营阶段,经营上比较稳固,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在哈尔滨市粮食局的牵头主持下控股哈尔滨市放心粮油经销有限公司,通过放心粮油进社区的惠民工程开拓自己新的业务单元,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前提下打造“哈粮”品牌。

  目前,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下属的哈尔滨放心粮油经销公司已经在哈尔滨市设立多家门店,将大米、杂粮、食用油等多个经过严格检测、带有“身份证”的放心粮油送入社区,送到百姓身边。

  “一个中心,三个单元,类似事业部制业务模块设计是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为自己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吕荣伟对记者表示。

  一个中心,即公司本部,起到管理和监督功能;三个单元分别是公司直属的太平粮库、沈家贸易基地和放心粮油工程。通过三个业务单元的互相配合,不断推进哈尔滨粮油贸易公司的发展。

  目前,哈粮贸已拥有道外、方正和五常3个共计6万亩的水稻生产基地,年产商品稻4万吨左右,所生产的大米、杂粮和豆油等产品,除通过放心粮油连锁店满足哈市本地需求,还打入了西安、连云港等外埠市场,形成了基地、加工企业、品牌和市场全覆盖的发展模式。

  在谋求经营商的方向转变之外,哈粮贸在团队建设方面的变化也让吕荣伟欣喜不已:虽然公司整个团队平均年龄较大,这些经历很多风风雨雨的老员工现在也随着公司的发展在不断地转变。

  10月份举行的哈尔滨市粮食购销洽谈会上,应哈粮贸之约到达哈尔滨的外地客户接近百人,哈粮贸的接待团队也给很多外地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团队建设以精神动力为主、物质刺激为辅,哈粮贸的职工工资在本地粮食行业中处于中游,但是大家的粮贸情结更容易让大家齐心协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形成了企业的荣誉感。”吕荣伟愉悦地说道。

  哈粮贸的发展历程是我国粮食贸易产业演变的一个缩影,回首25年生命的历程,以吕荣伟为代表的粮贸人所经历的坎坷和艰辛、成功和喜悦,谱写着粮食行业发展的历史,也镌刻了粮食行业转型的印记。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