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服务被指网速慢费用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史燕君 实习生 胡哲
日前,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在使用“假宽带”。在宽带费用方面,中国内地网民实际每月为1Mbps宽带的支出甚至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
报告一出,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假宽带”的大讨论。作为国内专业的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假宽带”即网民使用的实际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公开驳斥该报告,并称中国的网速已属中等偏快,价格属中等偏低。
宽带不“宽”收费高
“假宽带高收费”的命题究竟是否成立?在DCCI的调查看来,超过半数用户上网平均速度达不到标定速度。数据显示,使用4M宽带的用户中,实际平均网速在400KB/s以下的占91.2%;使用2M宽带的用户,其实际平均网速在200KB/s以下的则占83.5%。
调查还指出,多数用户办理的固网宽带带宽为2M或4M,目前2M和4M带宽下用户实际平均上网速度分别为142.2KB/s和232.7KB/s。然而,与之对应的理论网速应是256KB/s和512KB/s。此外,全国固网宽带用户平均网速为199.3KB/s,与名义速度差异极大。与此同时,内地固网宽带用户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实际折合13.13美元,远高于其他国家水平。
为此,阚凯力表示,用户上网达不到理论的速度,主要是网站服务器的端口容量偏小,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宽带没有任何关系。他同时认为,“宽带价格是中国香港400多倍”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还补充道,“运营商提供的家庭宽带多为共享宽带,而非独享宽带,网速达到标称的80%以上就是正常情况。”
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告诉记者,影响网速的因素很多,比如服务器、传输、交换机、光端机、五类线等都可能影响网速,因此“假宽带”的说法有失偏颇。不过,在中国提高宽带速率的确很有必要。
尽管业界议论纷纷,但不可否认的是,早在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就有报告称:“全国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仅为100.9KB/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KB/s)”。2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指出,宽带鸿沟正在加大。
加快宽带建设势在必行
由此可见,中国宽带建设落后的客观事实确实存在。有评论称,一方面,专家的解释不无道理;另一方面,难言DCCI有混淆概念之嫌。这场讨论中,工信部的沉默就是最好的印证。
事实上,截至目前,今年中国内地宽带资费水平已经下降了超过5%,而在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启动反垄断调查后,中国电信随即表示,5年内将用户上网单位带宽价格下降35%左右。中国联通随即称,将立即着手实施下调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资费水平。至于提升速度,不久前,上海电信就为宽带免费提速。
今年年中,有人做过计算,假设中国网速接近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KB/s,每位网民每天可节省15分钟的时间。按照中国的网民基础乘以单位时间创造的财富价值,保守估计的结果显示,这样的网速前提下每年将至少避免3336亿元的流失。
对此,项立刚表示,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大,电信运营商难以承受大规模网路建设的成本。因此,国家应加强政策扶植,通过提高对技术服务的投入力度来提升网速。目前,澳大利亚、英国、韩国、美国以及印度等国都十分重视带宽建设,并将其视为国家战略。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正逐渐认识到宽带建设的重要性。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旨在研究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并确定了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相关链接】
韩国:从1999年开始,韩国每年都会提出发展宽带的政策,力促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在政策和技术上,韩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仅如此,韩国宽带速度飞速提高还得益于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光纤到户”工程投资为245亿美元,韩国政府将承担其中的15亿美元。在这几年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韩国政府对宽带基础设施的投资达到700亿美元,使韩国各地区得以快速布建宽带网络系统。
印度:2010年12月,印度发布了新宽带计划,将采用开放式光纤接入,对所有人口超过500人的村庄进行光纤普及。到2014年,63个大城市家庭的固定宽带下载带宽将达10M,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宽带达到2M。11月,印度相关官员称,印度内阁已经批准拨款2000亿卢比(约合245亿元人民币)用于光纤网络工程。
英国:2010年3月,英国专门设立了一个负责推动下一代宽带网络建设的新政府机构“宽带传播英国(BDUK)”。该机构负责在2017年年底前实现全英90%的家庭接入最低速率2M宽带的普遍服务承诺,预计政府将拨款10亿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