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光伏企业暗战国家机关屋顶计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11:45 来源: 南方周末
不同于西部荒漠建设光伏电站,这次中国光伏企业要在部委“头顶上动土”,将太阳能电池板装到各大部委机关的楼顶。 (曹一/图)  不同于西部荒漠建设光伏电站,这次中国光伏企业要在部委“头顶上动土”,将太阳能电池板装到各大部委机关的楼顶。 (曹一/图)

  敢在部委“头顶动土”——光伏企业暗战国家机关“屋顶计划”

  这是一项试图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到国家部委、机关楼顶的宏伟计划,堪称中国版 “白宫太阳能屋顶计划”。

  这项一直低调进行的示范工程,不仅让屡遭打击的太阳能行业重拾希望,也为部委机关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模式。

  部委楼顶的新“记号”

  如何辨别北京城里的中央部委大楼?现在有了新方法。

  未来3个月,如果从北京上空俯瞰,你会发现很多屋顶都被打上同一种“记号”——深蓝色阵列。没错,那就是中央国家机关。这些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很快将出现在北京各城区的部委大楼屋顶上。

  这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下称“国管局”)正在推进的一项特殊“屋顶计划”:2012年6月30日前,包括国资委、财政部、工信部、教育部、人保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在内的数十个部委机关及下属单位屋顶,都将统一安装上太阳能电池板,涉及机关大楼近100座。

  这项名为“中央国家机关屋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计划总计10兆瓦,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该项目下一步可能从北京向全国的中央国家机关屋顶铺开。

  当下,中国太阳能产业正在历经煎熬,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罕见地指出要“制止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盲目扩张”,此时推出的这一“国家级”的示范项目对光伏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更有乐观派将此与新能源史上著名的“白宫太阳能屋顶”相提并论:上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期间,美国总统卡特为了鼓励使用新能源,曾在白宫屋顶安装了太阳能装置,以示国家层面对新能源的态度。

  不过,相对于业界将此与国家意志的联系,本次计划的策划者、国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却更愿意从现实层面予以解读。他说,这是中央国家机关自身节能减排的决心。

  金太阳工程(Golden Sun project)

中国2009年开始实施的支持国内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政策,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讲政治”的游说者

  鲜为人知的是,这一覆盖中国各大部委机关的“国家级”屋顶计划背后,竟是一家民营光伏企业的游说。

  为了能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到北京各国家部委的“头顶”上,来自河北保定中国第二大的太阳能公司——英利绿色能源耗费了两年游说决策者,要知道,同样大小的10兆瓦的光伏电站,在中国西部的荒漠里大概只需要10天建设时间。

  一家民企试图成为各大部委屋顶光伏电站的运营者,军人出身的英利董事长苗连生的这一想法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但考虑到这家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在商业上运用到极致的公司的以往事迹,这并非不可能之事。一旦苗连生的想法成功实现,其政治意义和宣传效果将异常巨大。

  2010年6月,英利曾做出过牺牲公司9000万美元的利润,以力挺财政部“金太阳”项目的决定——牺牲商业利益“讲政治”的结果,使这家公司获得了当年财政部三分之一的“金太阳项目”,由此抢占了国内市场的先机。

  按照目前的市场造价,10兆瓦项目至少需要资金1.6亿元。这次,要拿下这个标志性的政治工程,苗连生需要付出的不止是金钱。

  英利先找到了中央国家机关事务的大管家国管局,说服其制定一套统一的中央国家机关太阳能屋顶的实施计划,这是整个游说计划的关键一步,否则只能去跟部委一家家谈。

  为了打消国管局对太阳能屋顶的种种顾虑,苗连生又花了1年时间和500万元人民币免费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旅游局建设了两个示范项目,“好让领导上楼就能看见新能源”;此后又联合国管局说服财政部,将该项目纳入财政部的“金太阳”示范项目,以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再通过推荐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由参与企业垫资的方式解决了部委担心的其余资金问题。

  这并非易事。出于对这个庞大计划推进效率的怀疑,财政部起初并不同意将其纳入“金太阳”补贴项目,“担心项目无法按时完成。”负责该项目的英利绿色能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的审批流程异常复杂,需先经国管局内部逐级审批确认后,才能发文给各中央国家机关,各机关还需漫长内部逐级汇报至分管副部长后才能定夺,不确定性非常大。

  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这项计划看起来胜利在望了。

  2012年2月9日,经过无数个协调会议之后,国管局正式下发《关于组织实施中央国家机关屋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通知》。已为此耗费巨大人力财力的英利公司,距离实现最初的计划,仅有一步之遥。

  亏损也得中标形象工程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由英利一手做大的蛋糕,面临的却是被分食的命运——作为政府采购项目,2011年12月,国管局最终决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5家入围中标企业。

  消息在业界迅速传开,领标书的企业达到了六十多家,在投标现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一场针对明星项目的激烈争夺战在所难免。

  “投标前就可以预见有多惨烈了,就看谁出血出得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有太阳能公司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为了夺标,低于成本价做也在所不惜。

  湖南企业中科恒源在政府采购网上同样看到了这条信息,“当时就决定一定要拿下。”中科恒源市场运营总监娄力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个结果让英利颇为无奈,但随着投标最后时刻的到来,投标者从一窝蜂争夺到阵营出现分化,多少让担心利益被分食的英利松了口气:

  一家准备了详细投标文件的国有企业担心部委项目过于敏感,做不好反而弄巧成拙,临时选择了退出;一家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则因企业先行垫资的原因也临时决定退出;而此前一直高度关注该项目的赛维LDK、比亚迪、晶澳太阳能等企业则因为“标的不明确”、“项目亏损没法做”或“项目太小太费劲”等原因也决定不再跟进。

  同时,一批雄心勃勃的中小型企业也在不惜一切代价试图杀入,他们的杀伤力更大。

  中科恒源便是其中之一。在2012年1月国管局公布的中科恒源、北京泰豪太阳能、北京太阳能研究所、英利和中轻太阳能五家中标名单中,与中轻太阳能1.01元/度报价,和英利、泰豪太阳能和北京太阳能研究所集中于0.9元/度左右的报价不同,中科恒源报出的0.399元/度的低价则让业内人士跌破眼镜,恶意竞争的指责和辱骂甚嚣尘上。

  对此,中科恒源坦言是为了宣传公司形象,“本着基本持平的原则,亏损费用就当作宣传费了”。

  目前,五家中标企业仍在进行第二轮竞争,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部委合同。其中除英利宣称已获得包括国管局、国资委、财政部和工信部在内的众多项目外,其余四家企业均对谈判进展讳莫如深。

  尽管没能包揽全部10兆瓦项目,但英利仍成了最大赢家。最近,苗连生正在英利北京分公司建设一套远程监控系统,届时各大部委机关的屋顶发电情况都将汇总于此。

  不可做砸的“敏感项目”

  导致很多企业中途退出的重要原因,是觉得这项目“太敏感了”。

  “带工人在部委里面进进出出,出了差错怎么办?”江苏一家太阳能企业的北京首席代表说。

  项目最初的发起人英利并非没有考虑过施工难度,但实际操作时仍出乎预料。一些部委要求只能进去三个工人,且运建筑材料不能用电梯,平时白天不准施工,楼下部长开会时也不准施工,“小到工人在哪里扔烟头,在哪里撒尿我们都有严格规定。”一直与各机关对接的英利北京公司市场总监赵克非说。

  “业主最大的担心就是项目做砸了不得了。”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主任贾锐说,作为业主,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中科院微电子所实验室的试验设备、公安部的全国网上户籍系统等都容不得半点闪失,如果给部委造成断电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太阳能发电系统作为新兴事物,各部委、机关都怀着复杂心情。

  “他们往往又想做又有顾虑,也会问些五花八门的问题。”赵克非说,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的沟通成本相对较低,积极性也最高,但向文化部、旅游局、残联、农展馆等机构解释太阳能发电则需更多耐心,“他们经常会问,电池板万一被风刮下来怎么办?雨天是不是就没有电?”

  回答这些外行问题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新能源科普教育。赵克非说,他们有时会一下子对太阳能发电的期望值很高,认为是万能的,但当发现受场地所限仅能解决单位百分之几的用电量后,又会特别失望。

  即便如此,这个耗时耗力的太阳能屋顶计划依旧为部委解决节能问题提供了新模式——首次推出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解决部委机关屋顶的太阳能投资、安装和运营问题,为未来全国政府机关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做下铺垫。

  对各部委来说,安装太阳能屋顶不仅不需要花钱,每年还可以节省几十万元电费——中标企业所报的每度9毛多电价低于平时1.2元/度电价;只是对企业而言,这种商业模式还意味着较大的回款风险,如果部委欠钱不还怎么办?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