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晶科能源神秘创业史被揭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6:32 来源: 时代周报

  虽贵为当地第一纳税大户,但在美国上市的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知名度并不高,其创始人及“创业史”亦有几分神秘色彩。

  九月中旬,在连续经历三个躁动之夜后,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晶科”,被迫放下纳税大户的“傲慢与偏见”,承诺停产整改。

  本报记者 陶喜年 发自浙江海宁

  9月18日下午4时,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浙江晶科能源(微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晶科”)门前的马路上,热闹非凡。几名头戴橙色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忙着在厂区附近安装监控探头和大喇叭。数十名当地群众和外地民工站在路边,冷眼旁观、闲谈。马路对面,是一扇在几天前的风波中破损的伸缩门,新的伸缩门已安装完毕。

  一张署名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大红底《公告》,贴在公司传达室玻璃窗外:本公司决定于9月17日9时起,电池片生产线全部停止生产,实施整改。特此公告!

  厂门口许多人进进出出,空气中依旧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来自山东的周师傅,坐在晶科能源门口的草坪上,跟人聊着前两天发生的事情。周师傅有一辆三轮摩托车,跟几个老乡一道在袁花镇搞运输。他掀起裤腿,指着左小腿上的一处伤疤,对时代周报(微博)记者说:“这是被地上弹起的催泪弹炸伤的,9月16日晚上9时左右。”

  浙江晶科系美国上市公司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晶科能源”,纽交所代码JKS)子公司。袁溪路58号,是浙江晶科的门牌号。因环境污染引发的一起群体性事件,从9月15日开始,使这里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一个中心。袁花、晶科的名字,先后在路透社、彭博社等媒体上出现。

  下午5时,袁溪路被封闭。路两头,站满严阵以待的警察。袁花镇一些交通要道的路口,也有大量警察执勤。

  对于经历了连续3天躁动的袁花镇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夜晚。

  九月“围城”

  袁花镇是金庸的故里。这里靠近钱塘江入海口,东距上海120公里,西离杭州70公里,从杭州到上海浦东的高速公路穿镇而过。

  袁花镇所在的海宁市,向来以经济发达著称,号称“浙北第一强市”,在全国百强县(市)中稳居第20位左右。仅在国内A股上市的海宁公司即有6家,其中,尤以海宁皮城最为知名。

  9月,原本是海宁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每年此时,都有数以十万计的游客齐聚海宁,观赏钱塘江大潮。海宁盐官镇,是钱塘江大潮最佳观赏地,距袁花约20公里。

  9月13日晚,第18届观潮节在盐官拉开帷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明、嘉兴市副市长赵树梅、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许澎、海宁市委书记沈利农等领导参加开幕式。

  观潮节将持续数天,9月15日,农历八月十八,正是观潮的最佳时间。

  很少有人能想到,浙江晶科附近村子的村民,会选择在这一天的晚上,聚集在浙江晶科的门口,表达自己的诉求。

  按照海宁市政府9月20日下午的通报:9月15日至17日,袁花镇红晓村部分村民因环境污染问题,连续三晚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口聚集,引发事件。而据时代周报记者掌握的情况,聚集的群众远不止数百名,不少亲历者都称有数千人之多。事情的起因,是发生在20天前的一次污染事件。

  据海宁市官方的通报:8月26日,袁花镇红晓村莫家港出现死鱼现象,部分村民认为此系浙江晶科能源公司排放污染物导致,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调查。

  9月7日,浙江晶科能源公司董事长李仙华(李仙华的确切身份为公司副总裁、晶科能源三位创始人之一,记者注)在袁花综治工作中心与村民组长见面,解答村民提出的有关问题,但村民对企业的答复不满。

  9月15日晚7时30分,500余名群众聚集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前,就环境污染问题讨要说法,部分人员冲入浙江晶科能源公司,将8辆汽车掀翻,造成部分办公用品及财物受损。经公安等部门处置,现场秩序得到控制,晚11时30分,围观群众被劝散。

  16日晚8时30分,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口又聚集数百人围观,少数人员损坏警车4辆,其中,2辆警车被掀翻。截至晚上10时,聚集人员散去,事态得到控制。

  次日晚,又有数百人聚集在浙江晶科门口。

  截至9月19日20时30分,海宁市公安局共刑事拘留14人,行政拘留17人。这些人涉及的罪名为扰乱公共秩序、故意毁坏财物、涉嫌盗窃等。海宁警方还对其余100名“情节轻微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

  其中,33岁的红晓村村民孙海飞,因9月8日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实虚假信息”,于9月15日当晚被治安拘留。孙海飞在帖子中曾提及,红晓村“31人患上癌症,6人患白血病”的字句。

  此间,还发生记者采访被阻挠之事。9月16日下午,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两名记者到晶科能源采访,遭遇粗暴对待:价值几十万元的摄像机被夺走砸坏,磁带被取走。

  连续三天的群体事件发生后,浙江晶科被要求对产生废水、废气的生产工艺实施停产整治,对受污染的河段进行疏浚,将受污染的河水抽入污水管网进行处理,并被罚款47万元。

  神秘创业史

  浙江晶科是袁花镇最大一家企业,也是海宁第一纳税大户,厂区有上百亩之大。紧挨着浙江晶科的,就是红晓村等村落,中间没有任何隔离区。浙江晶科距镇中心亦只有几百米之遥。

  在不少当地人看来,此次污染事件,虽有偶然因素,但村民对浙江晶科排放废气早有意见,而村民在与浙江晶科交涉时,公司的态度比较傲慢,导致此次事件发生。

  事实上,当地民众对浙江晶科的了解十分有限,几乎无人知道浙江晶科的老板是谁。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获悉,浙江晶科的前身为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2007年5月,公司第一条线25MW的产能投入生产,目前新的生产线还在不断上马中。

  2009年6月,晶科能源收购太阳谷能源,成立浙江晶科,注册资金为1亿美元,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来自浙江玉环的三位70后:李仙华(1974年生)、弟弟李仙德(1975年生)、妹夫陈康平(1973年生)。其中,李仙德任董事长,陈康平任总裁,李仙华任副总裁。

  而浙江晶科的母公司晶科能源,成立的时间距今也不过5年。2010年5月14日,晶科能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上市,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第十家、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

  浙江晶科何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海宁第一纳税大户?晶科能源又何以在成立不到4年时间即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呢?

  这得从李仙德兄弟三人颇有几分神秘的创业史说起。

  李仙华、李仙德、陈康平三人的创业,离不开大哥李仙寿的引导。

  李仙寿出生于1968年,是李仙华、李仙德的哥哥。1987年,李仙寿中专毕业,被分配到玉环县电影公司工作。2001年,已是玉环县电影公司经理的李仙寿,下海成立玉环县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进入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开始自主创业。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电池板制造是相对投入较少、技术壁垒较低的一环。

  2004年后,全球太阳能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短短三四年时间,多晶硅价格即翻了十几倍。受此鼓舞,原本只打算在太阳能领域小打小闹的李仙寿,决定进入产业链上游,生产利润最丰厚的硅晶片。但偏处海岛的玉环土地紧张,当地政府未批准其扩建。

  2005年3月,李仙寿带着150万美元从玉环北上,来到浙北的嘉善县姚庄镇,成立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姚庄镇与上海、江苏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海宁同属浙江嘉兴。

  昱辉阳光是硅晶片领域的后进者,李仙寿决定以硅废料代替多晶硅制造硅片。

  “全球每年丢弃的硅废料和废硅片为6000-8000吨,但当时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李仙寿如是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2005年,在多晶硅进口价格暴涨到80美元/公斤时,昱辉阳光的价格只有40美元/公斤。当年,昱辉阳光的毛利润率即达到40%。

  但这还不足以使昱辉阳光后来居上。在硅片供货极为紧张的背景下,李仙寿选择了“空手套白狼”。

  昱辉阳光成立后,李仙寿拿着生产计划和厂房设备配置的生产能力证明,到南京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电光伏(NASDAQ:CSUN)寻求合作。原料紧缺的中电光伏,给了昱辉一个订单和4000万元预付款。这是昱辉阳光在开张后的第一笔资金,李仙寿用来购买设备与原料,完成生产后再给中电光伏交货。

  此后,李仙寿又以类似方式,搞定另外几家大客户,并拿到了大笔的订单和预付款:无锡尚德的8000万元订单、江苏林洋的上亿订单,老客户台湾茂迪股份有限公司也预付了500万美元的现金。

  昱辉阳光的产能在2006年迅速从零增长到648吨、3200万张硅片,年产能达到80兆瓦。

  2006年8月8日,成立仅一年多的昱辉阳光在伦敦创业板上市,成为继无锡尚德之后第二家海外上市的太阳能企业,募集资金5000万美元。

  2008年1月29日,昱辉阳光又成功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筹资规模达1.3亿美元。半年后,昱辉阳光通过增发再次融资1.85亿美元。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李仙寿,被评为“风云浙商”。

  通过几次融资,昱辉阳光不断扩张,在四川眉山、江苏无锡等地,都兴建了生产基地。目前,昱辉阳光单晶硅产能排名世界第一,多晶硅产能排名世界第三,综合产能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一匹黑马。

  光伏巨无霸是这样炼成的

  在李仙寿挺进光伏产业的同时,他的两个弟弟和妹夫也没有闲着。

  据《浙商》杂志报道,李仙德从1996年起开始做消防工程、水电安装,后成为浙江快达建设安装工程台州分公司的负责人。

  李仙华则进军汽车维修业。1999年,李仙华创办玉环县阳光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这家与“阳光能源”同名的公司,后来成为玉环县规模最大的汽车维修公司。

  陈康平1995年毕业于浙江财经学院,在玉环的上市公司苏泊尔(002032.SZ)工作过10多年,从成本会计一直做到CFO的位置。

  四人在不同行业创业,彼此并无业务联系,资产也差别不大。但李仙寿北上嘉善成立昱辉阳光后,业绩爆发式增长,财富亦迅速膨胀。几个兄弟坐不住了。

  2006年6月,李仙华、李仙德变卖各自资产,与妹夫陈康平一道,投资1000万元,在江西上饶注册成立德晟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

  当年12月,三个人注册成立外资企业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此时,昱辉阳光已在伦敦上市,成立伊始的晶科能源也瞄准了资本市场。

  “成立德晟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昱辉阳光做配套,因为哥哥生产硅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李仙华曾这样表示。

  但进入太阳能产业后,他们很快发现,这个行业的前景,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三人不再甘心只为昱辉阳光做配套,而是将产品战略扩展到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的上下游。

  与昱辉阳光类似,晶科能源也以大笔收入预售货款的形式,完成迅猛扩张。2007年,晶科能源硅片产能8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纳税3860万元。2008年,硅片产能扩大至22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纳税1.2亿元。

  2008年,晶科能源开始寻求融资。5月份,新加坡一家私募基金看中晶科能源,投资3500万美元;8月,深创投等8家基金联合向晶科能源投资2000多万美元。

  2009年6月,正值金融危机后的资产价格处于“洼地”时期,晶科能源仅仅经过不到一周的谈判,即收购了浙江海宁第一家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谷”是2007年投产的嘉兴第一家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达4.3亿元,也是昱辉阳光的重要客户之一,当时已陷入困境。晶科能源以近3亿元将其收购后,在原有75兆瓦的产能基础上,又扩建了300兆瓦的产能。

  2010年5月14日,晶科能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与2008年先期上市的昱辉阳光相会。

  晶科能源从零开始,短短4年时间,即成长为行业内的巨无霸企业。此间,晶科能源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关系,亦越走越近。

  2010年11月17日下午,晶科能源新投130亿扩建3000兆瓦光伏一体化项目在江西上饶开工,江西省省、市领导在当天的致辞中称,2011年,晶科能源主营业务收入在上饶范围内将突破100亿元,成为上饶第一大企业。晶科能源的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14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00亿元。

  浙江环保多事之秋

  令李仙德等人意想不到的是,晶科能源会以连续三天被围的新闻,成为真正的公众公司。在此次环保事件发生之前,晶科能源在浙江的知名度并不高。北京时间9月19日晚,纽交所开市,晶科能源股价开盘不久即暴跌20%以上。

  有海宁当地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相对而言,浙江晶科的环保工作,做得还算可以。或许是连年大举扩张以及稳坐纳税第一大户养成的“傲慢与偏见”,激化了其与当地民众的矛盾,加之别的一些因素,最终引发此次事件。

  而环保问题引起的群体事件,今年浙江即发生多起。

  今年3月以来,浙江台州、湖州、绍兴三地先后发生严重血铅超标事件。

  今年3月中旬,先是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等3个村部分村民体检时发现血铅超标。此后,当地共有658名村民进行血铅检测,查出172人血铅含量异常,其中,包括53名儿童。经查实,该起铅污染事件由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引起。

  几乎与台州出现血铅超标同时,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的拟上市企业浙江海久电池,亦发生严重血铅超标事件。公司员工及当地村民共检测出血铅超标332人,其中,成人233人,儿童99人。

  5月28日后,绍兴县杨汛桥镇陆续有锡箔加工作坊从业人员及子女近千人,到医院进行血铅检测。参加检测人员中,血铅含量大于600微克/升的从业人员26人,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大于250微克/升的103人。

  风暴眼中,浙江213家蓄电池企业被停产整顿,四家上市公司受牵连。南都电源旗下两家公司、卧龙电气旗下一家公司、升华拜克旗下两家公司,均被环保部门限令停产整治。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显然已成为考验各地政府执政能力的一大难题。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