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结构节能:北京市8%背后的大图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15:14 来源: 《中国投资》

  文/《中国投资》 赵沛楠

  产业结构优化已经成为当前北京能耗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据初步统计,北京市结构节能贡献率约为80%

  8%,这是北京市2011年上半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这个数字,不仅与2010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更没有达到9.6%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中倒数第一。如果我们把视线拉回到7年前,还能发现从2006年至今,伴随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逐渐超过70%的,是北京市的GDP增速排名连年排在后10位。

  在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赵磊看来,8%这一北京市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结果,带给北京的是明显的节能减排成效。“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6.4%,在全国率先实行能耗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下降。”在他看来,走在全国前列的北京市在结构节能方面已经颇有成效。

  从技术节能到结构节能

  事实上,“十二五”期间的节能任务如何完成,业界已经纷纷开始在结构节能上寻找答案。

  有业内人士认为,结构节能的地位应该进一步突出,如果高耗能产业占比过高的状况不改变,工业节能将会是越来越难啃的骨头。此前,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公开表示,“十一五”期间,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整体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0.9%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73%左右;六大高耗能产业的能耗占工业整体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1%左右上升到77%左右,这两个不降反升给“十二五”的工业节能带来了很大压力。

  重提结构节能,重在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十一五”的“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

  “十一五”期间,依托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先进节能技术得到大范围推广和应用。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比重由29.5%提高到84.3%。新型阴极铝电解槽、高压变频、稀土永磁电机、等离子无油点火等一大批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普遍应用。“通过技术进步、效率提高,譬如同样发一度电,过去需要350克标煤,现在只需要333克标煤。这样,1度电就少用了17克标煤”。赵磊告诉记者。

  可以说,过去的5年间重点耗能行业的能耗强度下降应主要归功于上述工程。然而成效显著之余,相关工程建设总量和速度也已经接近极限。

  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寻找新的节能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结构节能。

  所谓结构节能,就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供应结构达到最终节能目标。应该说,结构节能方是长效解决机制,然而,调结构说易行难,真正实施起来很容易“伤筋动骨”,往往成为地方政府最后的选择。

  “数据表明,结构因素对产业部门单位增加值能耗变化的影响和贡献率达70%左右,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研究中心副主任周伏秋曾表示,结构调整应大力推进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同时着力优化调整工业内部行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部门、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

  在赵磊看来,三产结构要调整,调高第三产业已成必然。“例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属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产品价值高,且能源、资源消耗低”,赵磊告诉记者,在同一个产业内,也需要调整结构。比如在农村地区,从单一的粮食加工业到精细粮食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内部结构调整同样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同一企业内,产品结构也需要调整。比如钢铁制造业,中国低端钢铁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了,但有些高端钢产品,国内无法生产,只有进口。如果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攻关生产出替代进口的钢材产品,就可以增加附加值,降低单位增加值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

  产业结构“以退促降”

  与60年前产业基础十分薄弱、迫切上马重工业项目,并成为全国除辽宁省外工业门类最全地区的老北京不同,今天的北京早于全国任何一个省市,开始学习如何推动经济从以工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转型。

  学习的成效无疑是显著的。采访中赵磊告诉记者,产业结构优化已经成为当前北京能耗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据初步统计,北京市结构节能贡献率约为80%。

  “以退促降”更是在北京得到了彻底的落实。几年来,300多家“三高”企业停产退出,冶金、电力、化工、建材四大传统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基本到位。

  “我们积极推动了首钢、焦化厂、化工二厂、有机化工厂等一批企业陆续进行搬迁调整或全面停产,合计节约能源25.17万吨标准煤,这个数字相当于40万常住人口一年的生活能耗”,赵磊如是说。

  “首钢完成压缩400万吨产能的调整目标后,冶炼、热轧均已全部退出。拥有8000余名员工的北京焦化厂停产,每年减少煤耗约300万吨”,赵磊告诉记者。

  为实现工业能耗水平快速下降,北京实施了现代二工厂、星网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高端项目,扶持了神雾热能、恒有源等一批技术领先的节能环保企业,低耗能、高附加值的行业逐步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市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1.50吨标煤降至2008年的1.04吨标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3年累计下降30.87%,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工业节能目标。

  “在淘汰不符合国家政策、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和‘三高’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赵磊告诉记者,“十一五”时期,北京市逐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1%的速度,高于全市经济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

  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的同时,北京市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2005年的69.6%升至2011年的75%以上,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四大高端行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9%。

  能源结构更“清洁”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已经成为中国节能的一大阻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中69%靠煤,发电80%以上来自于火电,优化能源结构势在必行。

  采访中,赵磊向记者表示,北京市天然气使用量1998年3亿立方米,到2010年突破70亿立方米,优质清洁能源比重增至62%以上:“目前在北京城区范围内,清洁低碳高效城市供热体系建设正在全面推进。主要体现在:东南燃气热电中心实现了竣工投产,成为本市东南部电网、热网重要源点支撑;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1200蒸吨,核心城区全部实现天然气清洁供热;居民供热品质和环境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在赵磊看来,东南热电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北京市大型热电厂结构调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它的建成进一步增强了本地电源支撑能力,为国华一热搬迁和CBD东扩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拟规划建设14台燃气热电机组,替代15台燃煤机组,新增燃气装机600万千瓦。同时,按“上大压小”原则,还将关停200万千瓦小火电燃煤装机。到“十二五”末,四大热电中心全部建成并完成热电厂结构调整后,北京市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7500吨/年,氮氧化物排放12000吨/年。

  据记者了解,目前三河热电厂输热管线工程已经全线贯通,域外热源实现了首次进京;城市管道天然气联通了怀柔和密云,实现了本市除延庆外的9个远郊区县全部用上与城区“同网同价”的管道天然气;继续推进农村阳光浴室、绿色燃气、送气下乡能源惠民工程建设,农村能源清洁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除此,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初步测算,2011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

  “国家数字电视产业园5兆瓦太阳能光伏屋顶项目、延庆新能源产业基地2兆瓦光伏屋顶、顺义汽车产业基地20万平方米地热等一批高水平示范应用项目全面建成;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科院1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六里屯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首钢中国动漫城2兆瓦太阳能光伏屋顶项目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京能八达岭太阳能31兆瓦地面大型光伏发电项目获准开工建设”。赵磊向记者娓娓道出北京市现有的一系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对于接下来的能源结构调整,赵磊同样颇多期许:“2012年,北京市将持续推进四大热电中心建设,力争实现“一投一竣、两开工”的目标;继续实施燃煤锅炉清洁改造工作,由内向外加快清洁转型步伐,完成1200蒸吨改造任务;完善城市燃气输气体系,全面建成陕京三线良乡—西沙屯工程、大唐煤制气北京段工程和西沙屯门站;积极推进非文保区小煤炉用户清洁能源改造,完成东、西城区约1万户平房居民的小煤炉改造;推动高端开发应用,实现新能源跨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力争达到4.5%左右”。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