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叶檀:产品信用全面下降“变色调和油”成消费路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1:2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叶檀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各方献计扩大内需以度过艰难的转型期,信用低下的大型企业、信用低下的产品,已成中国扩大内需的拦路虎。

  扩大内需的前提是以不注水的货币购买到安全产品,产品信用的低下已经让中国在外需与内需两方面遭遇狙击。我们可以把地沟油推给无良小贩、把三聚氰胺奶推给大型知名民企,变色油、高硫油则牵涉到我国最大的石化垄断企业,他们以垄断收益败坏着中国的产品信誉。

  继西南地区爆发令人关注的“颜色门”事件后,日前又报道称“内地汽油二氧化硫含量比香港的高35到50倍”,让本已危如累卵的汽油产品信用雪上加霜。

  近日,云贵地区多个品牌汽车集中发生故障,表现为发动机积炭过多,加油熄火等。湖南岳阳、海南省等地在2011年5月,河南安阳、新乡等地在2010年3月就已经出现类似事件。并不意外,对蔓延多地的成品油质量疑问,鲜见权威部门结论。2010年4月初,中石化河南安阳分公司在安阳市电视台发表了公开声明,称国II乙醇汽油向国III乙醇汽油过渡期间,公司向汽油中添加了环保添加剂,现在车辆出现的问题是过渡期间的正常现象。针对最近媒体报道的中石油、中石化93号汽油颜色不同的问题,中石化研究人员2月29日说,颜色深浅并不是影响汽油质量的根本标准。他人指责质量,选择性回应颜色,博弈之术甚精。

  相对于处罚成本 (在个别地区理赔、赠油,收紧外采渠道),使用调和油在税收、成本方面获利极丰,最终无法推脱还可以把责任推脱在外采渠道上。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称,2011年国内调和汽油量大约1150万吨,而普通汽油需求预计在8125万吨;调和汽油需求已占汽油消费总量的12.4%左右。正常的调和油汽油芳烃比大概为6:4。有专门机构分别购进燃料油(需缴税)和芳烃(不需缴税),进行混合添加后再出售,这意味着每吨可以少缴纳燃油税550元以上,若加上增值税等其他税种,那就更多了。芳烃等化工品中含苯、甲醛、乙酸等有害物质,长期接触不但会造成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苯甚至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认为致癌物。

  在外采使用最高的油价获得低质的产品,消费者利益无形中被剥夺。产品信用低下催生消费抗拒心理,业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最大障碍。

  以外需为例,除汇率上升、成本上升、贸易壁垒外,信用折价不可忽视。据纪硕鸣先生统计,2010年美国进口同比增加23%,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仅增4.4%;玩具、游戏机增加7.7%;服装增加了百分之18.1%。其他亚洲国家出口大增,以在美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鞋业为例,印尼向美国出口超过21亿美元,增加了42%,美国NIKE公司的产品过去大部分都在中国加工,2009年,51%在越南加工。虽然从2005年汇率放开到2009年,人民币升值将近20%,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仅提高2.5%。中国企业自己消化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美联社评选2007年世界十大新闻,中国出口产品被召回名列第五,排在美国总统选举新闻之前,召回产品包括含铅玩具、有问题的汽车轮胎、有毒的牙膏和食品。2008年最大的事件则是三聚氰胺事件,从此洋品牌奶制品甚至贴牌洋品牌的奶粉价格扶摇直上。中国制造除了廉价之外,还坐实了低质的责难,在国内外同时遭遇信用折价。

  在内需方面,由于不安全的产品造成的心理阴影,中国消费者成为发达国家产品的后备消费军,成为国际品牌的天然拥趸。由此,中国企业订单下降、信用低劣,深陷以价取胜的恶性循环不能自拔。如果说地沟油还因为超过400万家的餐饮企业难以监管,大企业恶意降低产品质量的做法则是以势胁人,对中国制造业起到了恶劣的 “模范”作用。

  石油垄断巨头犯下三宗罪:几乎每隔一两年席卷一次的制度性油荒;制度性效率低下,团购宝马车与商品房等;现在还要加上低下的产品质量质次价高的服务,使交易成本无限上升。

  小微企业造假还不足以让中国产品信用进入深渊,只有掌握了资源控制权、被认为经济长城的企业肆无忌惮地损害中国品牌的信用时,才能从根本上损害中国产品的声誉,投鼠忌器的处理则让信用折价变本加厉。中国产品在狭窄的缝隙中,寻求升级突围之路。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