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央号召稳增长 地方政府称抓住时机大上项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15:01 来源: 东方早报
 5月31日,总投资达696.8亿元的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在拿到批文一周后开工,现场最醒目的标语是“呈现下一个奇迹”。此前,湛江市长王中丙因“亲吻国家发改委批复文件”而成网络焦点人物。东方早报第1现场@洁琳Celine 图  5月31日,总投资达696.8亿元的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在拿到批文一周后开工,现场最醒目的标语是“呈现下一个奇迹”。此前,湛江市长王中丙因“亲吻国家发改委批复文件”而成网络焦点人物。东方早报第1现场@洁琳Celine 图

  聚焦·中国吹响“稳增长”号角

  早报记者 王道军

  实习生 欧昌梅 张楠华  

  种种迹象表明,在“稳增长”的中央口号提出前后,各地面对经济下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老法宝——投资。拉央企到地方投资,成为地方政府争取资金、项目的一条捷径,中国新一轮的地方投资热有再起之虞。

  最新的例子是,5月29日,由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带队,国务院国资委与安徽省政府在合肥签署合作备忘录。

  安徽省自2009年起全面开展与央企战略合作。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安徽已与110户央企累计签约项目的投资规模逾1.8万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418个,实际完成投资3422亿元,其中已竣工项目97个。

  不只是安徽。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的资料,5月以来,王勇至少先后带队与北京、重庆、云南、湖南等地政府签约;4月,类似活动为两个,合作方分别是吉林与陕西;3月为4个,合作方分别为广西、河南、西藏、海南。早报记者没能在该网站上查到今年前两月类似的活动。

  而2011年,可查的王勇带队的类似活动仅寥寥数个,合作方分别是广东、浙江、河北、四川,签约时间均集中在当年第四季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经济形势很不乐观,可以说经济是在加速减速。这个时候,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再一次紧密起来,其中的原因很多。不排除有行政上的协调,但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看重央企的“肥”。央企一直以来就是块大肥肉,它有大项目、大资金、大政策。与此同时,央企自身也有考虑,他们要寻求发展空间。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也判断称,目前地方经济不景气,通过央企与地方合作来拉动经济,成为政府的选项。

  “但是应该看到,这一次和2008年的‘4万亿’投资不同,‘4万亿’是由中央政府审批项目、制定计划,地方政府去落实。这次主要是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制定和落实具体的计划,中央政府是微调、预调。”张汉亚说。

  “抓住有利时机大上项目”

  此前的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认真梳理在建续建项目,切实解决存在问题,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各省市闻风而动。

  5月29日,在湖南省召开的全省投资工作座谈会上,湖南省常务副省长于来山说,当前湖南省经济运行困难程度远远大于预期,突出表现在主要经济指标下降的幅度超出预期。比如投资,1至4月全国增幅同比下滑6.4个百分点,湖南省下滑了9.3个百分点。

  “稳增长必须稳投资,要在关键时期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对于湖南这样的省份,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够的根因还是投资不够、项目不够。项目就是投资,就是变化,就是发展,就是今后的财源,就是以后发展的基础。”于来山说。

  于来山发表上述言论的同一天上午,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宪魁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上,黑龙江提出,对国家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把政策吃透,找准政策切入点,抓紧选择项目,搞好推动;要积极对上衔接和争取,结合省情实际筛选好项目,加快前期进度,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和投资支持;要抓住有利时机大上项目,尽快把投资赶上来,以产业项目建设投资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扩大规模,要根据当前国家政策取向谋划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

  时机看上去不错,地方排队拜会国家发改委的消息,也屡屡见诸报端。据初步统计,今年前四个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868个大型投资项目,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有余,去年同期为363个。

  仅4月份,国家发改委就批准了254个投资项目,高于3月份的213个,是2011年4月份的三倍多,当时仅批准了74个项目,批准的投资项目涵盖新钢厂、医院和水处理厂等多个领域。

  快速审批项目的情况似乎延续到了5月份。国家发改委仅上周就批准了新建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和武钢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投资规模分别为696.8亿元和639.9亿元。

  效果立竿见影。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75592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虽较1-3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但事实上已逼近中央此前确定的18%的底线。

  钱从哪里来?

  张汉亚认为,这轮投资所用的资金50%以上还是会来自贷款,目前银行有大量的资金。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投资教育文化等事业,做好社保,而由地方企业和央企以一定的比例负责主要出资。

  有数据为证。截至5月30日,全国已有至少13个省(市、区)公开其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及资金安排计划。据财新网统计,这13个省份公开的经财政部核定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合计1073亿元。对资金用途,多数省市区表示债券资金将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公益性项目。

  陈秀山认为,审批项目放松就要有资金进入 ,最有可能是信贷资金进来。政府的投资有限,债务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负债投资为将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国企项目进入地方接盘,能否有效运转,也有待考虑。

  “现在来看,刺激消费的政策可能会多一些,银根也可能会适当放松,这或许是个趋势。”陈秀山告诉早报记者。(编注:据中广网报道,5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坚持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我国最大的内需,我认为在于城镇化。最大的内需空间在于中西部。”)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陈秀山认为,投资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如何投资,这还要好好考量。要弄清楚投资主体、投资来源、投资方向这三个关键点。如果单纯让央企与地方政府合作,上大项目,必然会造成产能过剩。这个时候,让社会资金进入,让市场主体作为投资主体,且投的项目是有竞争力的产品,将来的产出才会有竞争力,才能改善经济局面。

  张汉亚也认为,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发展的方法,央企与地方合作在短期内是有效果的,但是从长期来看,是好是劣还不能断定。风险首先是来自于市场,以钢材项目为例,市场已经饱和了,但还要继续生产,将来的市场怎样就很难说。

  “原来有些人预测一季度经济会见底,后来有预测二季度会见底,现在看来二季度见底走向平稳的可能性也不大。大项目投资拉动,好像吃止疼片一样,一片不行,吃两片,短期内见效,长期却是不好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不符合市场规律。”陈秀山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时,中国政府出台了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项目为核心、依靠国有银行提供融资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这被外界概括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4年过去了,这“4万亿”的疗效如何仍存争论,但它也确实留下了一些副作用,比如银行放贷热潮、通货膨胀再起、某些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等等。

  标准银行集团经济学家史杰文说,中国现有经济规模为8万亿美元,比2007年经济危机发生前增长了60%,“中国经济现在更加多元化、更加复杂,地域差异也更加明显。中国政府更有可能采取更加稳健的经济手段。”

  史杰文预计,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目前在15%左右。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