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5日 12:02 来源:CCTV《今日观察》
起拍价8800万,到1亿到最终的4.255亿元成交,经过近50次的竞价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创造了我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竞拍火热的场面有哪些细节格外吸引人?拍卖纪录被刷新的背后究竟折射出怎样的艺术品收藏市场?艺术品投资升温现象的背后有那些值得思考的空间?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霍德明、张鸿共同评论。
8800万起拍,425,000,000万成交,齐白石作品创下新纪录,市场火爆艺术品价格上升空间有多大?
拍卖师:4.255亿元的拍卖价格创造中国近现代书画的世界新纪录
(拍卖师)
一亿一千万,一亿两千万,一亿两千万,一亿三千万,一亿三千万,一亿四千万,一亿五千万。三亿一千五百万,三亿五千万,三亿五千万,三亿七千万。最后一次,成了。
刘益谦:获利超过3亿元 投资收益是成本的150多倍
(收藏家)
花了不到两千万,今天买的人都知道这东西是我的,那么今天能拍到这个价格。第一,我感觉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我不是说今天我赚多少钱,我感觉到的是,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我能参与这个市场,我能得到这个市场的认同,我感觉我就不容易了。
霍德明:这幅天价画作有其自身价值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幅画是齐白石老人的巅峰之作,1946年,86岁的他被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徐悲鸿院长聘为荣誉教授,专任教授,他自己认为这幅画可能是他最好的创作了。事隔60多年,这幅画以4.2亿拍卖出去,除去5千万的佣金,是3.7个亿。4.2个亿大概相当于6000多万美元,2006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拍了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抽象画,当时卖了1.4亿美元,这个画家,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没听说过。以我们这幅画作的本身价值来讲,齐白石、张大千在中国都是耳熟能详的,所以这个数字虽然惊人,但还是有些道理的。
张鸿:警惕艺术品投资市场出现过热迹象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虽然不收藏,但这两年的春拍、秋拍,我还是关注了一下。关于这幅画作,我之前看过一些业内人士的分析,基本上的判断是2个亿左右,要破徐悲鸿的1.7亿是铁板钉钉的,所以到了1.7亿的时候,拍卖现场有一个小高潮,因为它破纪录了。虽然我们会觉得这个价格有点高,但内行就看门道,齐白石86岁那一年是其比较高调的一年,但86岁的高龄,这幅画作是否是其巅峰之作,大家也有争议,主要问题是这幅画的背景意义,加上它又是尺幅最大的一幅。
有一家媒体报道显示,这幅画作拍完以后,有一半的人离席去看买家,很多人其实就是奔着创纪录来的,可能部分人也没有举牌的能力。拍卖行也表示,接下来的几件藏品就开始流拍了,整场有70%流拍。另外,这幅画作的卖家刘益谦原来是资本市场鼎鼎有名的一个大鳄。其实整个事件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震撼是什么呢?就是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很少有投机的氛围了,股市这两天又开始暴跌,在这个市场这背景下,我们转头一看收藏品、艺术品市场,确实就觉得太热了,太有钱了。
刘新惠:4.255个亿的新纪录有其必然性
(艺术品市场评论人)
这幅齐白石的作品卖了4.255个亿,有它的必然性,因为这幅作品集合了他的书法和绘画,特别是这幅大的对联,是用篆刻的方法去写的对联,而且是齐白石一生当中写的最大的对联。衡量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时,要从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市场价值、收藏价值来综合判断,而齐白石的这幅作品恰恰同时具备了这五种价值,所以他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一个新高。齐白石自身的作品对市场有很强的助推作用,而其他艺术家是否能够跟着齐白石一起涨,这还要看作品本身和艺术家本身的艺术质量以及其他的市场要素。
霍德明:中国艺术品投资的市场结构和国外不一样
(《今日观察》评论员)
齐白石的画基本上是指标股,齐白石的画量很多,从2005年到2008年,他的画作还有下跌的,但在2009年以后,大量的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根据法国艺术品价格网站在2010年的统计,齐白石画作的成交量是3.4个亿美元,仅次于毕加索,是全世界第二高的,所以他的画值钱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此外,在1989年左右,梵高的《鸢尾》卖了5400万左右,这幅画最近刚刚转手到美国洛杉矶的盖蒂博物馆,据估计是8、9千万左右。
中国跟国外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收藏品的交易在中国还是属于私人之间的交易,现在国外有比较成熟的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的市场,如果美术馆买了名画回来,它是有回报的,也是有一些投资价值的。今天关于齐白石的画,很多人争论是投机或者投资,我还是倾向于市场结构和国外不一样的观点。
张鸿:是否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过热”苗头已经开始显现?
(《今日观察》评论员)
齐白石的画在2008年以前出现过一段时间的下跌,2009年以后就有大量的资金涌入整个的艺术品市场,所以收藏品市场可能现在更多的体现出一个资金推动型的趋势。钱多了就往上涨,但是收紧了,钱少了,它就会下来,所以收藏品本身艺术价值的含量在里面所包含的份额越来越少。比如在这一次春拍中,一个IT企业的老板在多年前把企业卖掉了,去收拆迁后拆迁户家里藏的那些破烂,就是小人书等等,结果收回来的一套《大闹天宫》的小人书的起拍价是1万块,成交价到了299万。现在他盖了仓库,继续收破烂。
美国的一个艺术类网站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现在已经拍卖份额已经占到全世界33%,已经居于全世界第一。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探讨它到底是资金推动,还是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的高点,包括这一次的刘益谦也面临争议,因为他原来是做股权投资的,是资本市场的大颚,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被称作艺术品市场的亿元推手,他就是拼命的买画,不大卖。这一次他开始“天价”的往外卖,当然一方面是有人承接,另一方面是不是他敏感的嗅觉意识到应该出货了?是不是艺术品市场的投资风险开始出现了?所以现在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断出现连环式的创纪录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过热”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了。
艺术品是收藏还是投资?“热”的背后有哪些冷思考?
祝业生:艺术品市场行情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北京某拍卖公司前负责人)
首先买不到真正的东西了,但是现在这个价钱也是非常高了,第二点来说,有的东西价钱已经真正离谱了,是你不可想象的价钱,所以我现在一想,艺术品投资,我想我还是告一段落了。
霍德明:调整中国艺术品的市场结构 才能较好地评估艺术品的真正价值
(《今日观察》评论员)
艺术品市场跟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相比,它是小多了。譬如篮球明星乔丹有“天价”年薪,是因为球队需要这样一个明星,于是他带动了整个球队的价值,而梵高的《鸢尾》在89年的拍卖成交价是5000多万美元,所以梵高的整个序列都被提高了。这次齐白石的画,我估计也是一样。那么,到底是谁在买它?它利用这么一个艺术品怎样产生更多的收益?这才是真正回到投资的本质上,当然我们希望这个市场能够慢慢回归到一个正轨上来,至少有美术馆或者是博物馆的基础面,这样才比较好评估这种未来的艺术品的真正价值。
张鸿:艺术品投资的属性越来越明显 风险在加大
(《今日观察》评论员)
当我们把一个艺术品投资说得跟股评似的,那就说明它其实离投资或者投机的属性更近了,离收藏的属性就稍微有一点远了。我认识一些普通的收藏家,他们现在去拍卖行参加春拍、秋拍,也就是去看看了,不举牌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举牌的能力了。
现在传统的收藏概念已经有点远了,艺术品投资的属性越来越明显。从我股评家的判断来讲,现在板块效应还是出现了,个股拉升开始出现了。拉升一个板块的一个指标股,可能会带动相关的板块上涨,如果这些相关板块都在我手里,那我就会因此而收益。它和股市唯一的区别就是,现在股市可以把股票称作筹码,但是艺术品还是叫艺术品,但是现在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地方都将要把一个艺术品分成份额卖出去,这叫艺术品的杠杆投资,或者叫金融衍生品化。所以我们不得不提醒大家,当我们用一个杠杆来增加艺术品投资的收益时,那杠杆的另一端的风险也在加大。
梅建平:艺术品投资要把握一个度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艺术品价格的上升,我个人判断有一部分的泡沫在里面,但这个泡沫到底多大,我认为取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特别是通货膨胀的形势,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种它是周期性的通胀,经过一段时间的抗通胀的政府措施,通胀可能在一两年里面可以趋于稳定,如果我们现在的市场有比较大的泡沫,它可能透支了今后三五年艺术品市场正常发展的空间,那么它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崩盘,但是如果是结构性的通胀,通胀持续五年到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价格还是基本理性的,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让我们来说这是周期性,或者说是结构性的长期通胀。所以我建议大家应该要把握一个度,投资者不要把超过自己资产总量10%的资金投入到艺术品上,但是10%以下是可以考虑的。
张鸿:艺术品市场的两极分化严重 投资需谨慎
(《今日观察》评论员)
艺术品市场的两极分化是越来越严重了,更多的钱集中到了那些增值空间更大的、更能创纪录的那些收藏品当中。在投资市场上的很多低价股,是行情涨的时候它不涨,它滞胀,但是跌的时候它领跌,当市场垮下来的时候,它顺着往下跌,所以必须得不断的重复提醒大家,这里面有风险,而且风险不小,当它离投资属性越来越近的时候,风险是不小的,所以有一句话一定要记牢:贪婪的时候一定要恐惧。
霍德明:艺术品投资市场基本上还是小众市场
(《今日观察》评论员)
艺术品投资市场基本上还是个小众市场,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们往往注意的是市场结构比市场结果更重要。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