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6日 09:51 来源:杭州日报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纷纷因缺水告急。谁是这次大旱“罪魁祸首”?大旱当前,舆论聚焦到了长江上游的“解渴之水”三峡水库。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人士。 “三峡诱发干旱论”
尚未有证据支撑
在互联网上,网民提出“三峡诱发干旱论”,称三峡工程是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罕见大旱的罪魁祸首。北京网友“牛村长”说:“高峡平白无故地出了个平湖,把本该流向下游的水都拦了。气候不受影响才怪!”
这不是公众第一次因极端气候而关注和质疑三峡工程。近年来,中国频现异常气候,西南大旱、重庆酷热、两湖流域暴雨等,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
针对“三峡诱发干旱论”,气象、地质和水利等领域的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表示,目前尚未有证据支撑这种说法。
专家分析旱情成因
补水抗旱效果明显
长期监测三峡对气候影响状况的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刘敏介绍,现在的手段和观测数据还没有依据显示三峡工程引发了长江中下游的旱情。
“本次旱情是一种周期性的气候现象,主要是受到大气环流影响。从监测的数据看,大坝建设前建设后对区域气温、湿度的影响也非常微弱。”刘敏说。
据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三峡水库形成后的气候问题作了科学分析,基本结论是:三峡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温度、湿度、风和雾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
刘敏说,长江中下游的水汽由南方的暖湿气流输送,连续性的降水天气通常是由于势均力敌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高空发生激烈碰撞而形成。
“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自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刘敏解释说。
与此同时,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西北气流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冷空气南下频繁,也压制了暖湿气流北上,一直都难以形成持续性的降水。这也造成了去年11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偏少。
24日,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对“三峡诱发干旱论”作出回应。他说:“不能一遇到极端气候就怪罪三峡工程。恰恰相反,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
据郑守仁介绍,按照设计,三峡水库在每年长江汛末开始蓄水,并在接下来的枯水期释放存水为长江中下游补水。“今年1月至今,三峡水库释放的来水比长江天然的径流量高,尤其是在下游发生严重旱情时,水库按照8000至1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下泄,至少比天然来水量高出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的三峡水情记录显示,自今年1月至今,三峡水库水位已从最高时的175米消落至24日的152.7米。“在此水位区间,三峡水库原有存水约173亿立方米,现已释放至中下游。”梯调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介绍说。
据了解,三峡水库5月20日应国家防总要求加大下泄流量后,日均补水3亿多立方米支持中下游抗旱。目前长江中下游各水文站点水位明显回升。
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下游洞庭湖城陵矶水位和鄱阳湖湖口水位较日前最低水位分别上涨了1.56米和1.16米,达到了23.82米和9.98米。
为支持抗旱,三峡水库此次补水进程将一直持续到6月10日长江汛期到来之前。
荆州市监利县汴河镇是位于长江中游边上的一个小镇,修有水渠从长江引水灌溉农田。三峡增大下泄流量后,全镇抗旱局面得到有效改观。
“水位上升后,抽水机取水变得容易多了。现在长江水位距水渠取水口仅有1米的高度了。如果水位再升高一点,就完全可以不用抽水机灌溉了。”副镇长潘克俭对三峡工程的抗旱功能给予厚望。
潘克俭认为三峡工程利大于弊。“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当时三峡工程还没修好,荆州汛情告急,干部群众一齐到一线抗洪。三峡修建以后,尤其是去年大洪水,荆州地区防洪形势就变好了。”
评价三峡工程
关键是利弊权衡
面对社会公众的质疑,负责三峡工程运行管理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2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对三峡工程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三峡集团一直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对待来自各个方面的建议、意见和批评。自三峡工程蓄水以来,三峡集团一直在采取措施,尽量降低三峡工程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曹广晶说:“大自然本身并不完美,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就是一部改造自然的历史。三峡工程对自然的影响不等于破坏,我们完全可以在有三峡工程这个新的条件下,进行生态设计,构造新的生态系统。即使人类不去影响,自然界也会发生自身变化,比如自然条件诱发的滑坡堰塞湖,也会对河流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遵循规律的情况下去改变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更和谐,使生活更美好。正是人类这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才有今天的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
曹广晶说:“对待三峡工程既要全面客观评价,又要看大局。上游三峡水库移民的搬迁,是为了下游数十倍人民防洪的大局,为了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工程的建设,有些改变是必然的,也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关键是利弊权衡。现在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但若是因此而否定三峡工程,那就错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