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就业晴雨表 表经济晴雨

2011年05月31日 10:53 来源:CCTV《财经频道》

  眼下,又快到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时间了,就业这个词也总是牵动着民众和老百姓的目光。"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就业形势究竟如何?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一季度的就业情况。新的数据释放出哪些新的信号?近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也发布一季度就业形势最新分析,那么哪些求职的岗位竞争最强?哪个城市就业压力大?新形势如何更好地促进就业?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邀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一季度新增就业289万,数据释放出哪些新信号?权威研究机构发布就业调查报告,哪些岗位好找工作?

  曾湘泉: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持续向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金融危机以后到现在,总体来讲,因为政府四万亿的投资,所以就业的形势,从我们的数据上来看,特别是登记失业率来看,确实是形势越来越好。从中国就业研究所的数据来看,因为从金融危机以后做的一个指数来看也是这样,我们登记的失业率,人保部发的数据是4.1%,从就业经济指数来讲,2010年第四季度是1.05,2011年第一季度也是1.05,就这个情况来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2009年的第一季度是2.61,到现在大概是1.05,所以总体来讲,形势是变好了,所以人保部新闻发布会的基调概念就是总体平稳,反映了目前持续向好的情况。

  刘戈:公布的数字有其局限性  没有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个数字的价值在于它表达了一种趋势,从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的第一季度,它一直是持续增长的,尤其是从2009年到2011年。2009年的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2010年到了289万人;2011年到了303万人,也就是一直上涨的趋势。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来看,是从2008年第一季度的4.3到2010年第一季度的4.2,到2011年第一季度的4.1,也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趋势,从4.3到4.1的这个波动很小,但这一段时间的宏观经济的变化非常大。

  如果你是一个农民工,如果你现在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而你的社会保险又没有接续,你又失业了,又或者说如果你是一个刚刚的毕业大学生,在好几种情况下你失业了等等,这些人现在都无法反映在这个数字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一方面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就业很好的趋势;另一方面,现在这样的一个数字由于有它的局限性,也没有可以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晴雨表的作用。

  曾湘泉:失业率指标的核心在于其“敏感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为什么中国就业研究所CIER指数叫中国就业竞争指数,其实这跟我们登记失业率本身的局限有关系,实际上在2008年年底,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的登记失业率只有4.3,当时我到广东去,亲自到东莞的工厂门口去看,发现很多工厂都关掉了。我们登记失业率有它的价值,从工作来讲,这个统计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中国,怎么样去反映宏观经济的变动,提高劳动率市场的敏感程度,这个指标就有问题了,因为它覆盖面的问题。

  CIER指数用的是智联招聘的数据,大概有2000多万的求职者,200多万的企业,这个公式的分子是求职者人数,分母是岗位空缺数,从这个指标来看,敏感度很大。比如2009年的第一季度是2.61,但现在就是1.05,这个差距特别大,登记失业率是4.3到4.1。换句话来说,要不是发生金融危机,你就感觉不出来,所以在中国的环境下,我们怎么样去观察、分析、判断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特别是就业和失业的情况,其实需要给一个好的指标和判断。我们把它叫做温度计,温度计特别重要,有时也会有假冒伪劣的温度计出现。

  曾湘泉:从指数上可以判断出地区和行业的变化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实际上这次的四万亿投资主要面向中西部,所以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变化是,中西部的需求在上升。那么这次经济指数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并不主要是供求的变化,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主要是需求的拉动,是需求的不断上升。从地区层面上来看,中西部就变化非常大,上升很大。另外,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差异就缩小了,但它们过去的差异比较大。以前中国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都去沿海城市,现在就不是这样,中西部的一二线城市的变化特别大。最近有媒体报道显示,大学生就业,我们更要关心二线城市,实际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它的供给人数变化不大,甚至还在下降,而且实际上的需求呢,跟二线城市相比,它增加的没那么快。

  我国的二线城市,一方面就业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二线城市民工招工难正在出现,这实际上跟信息有很大的关系。从地区情况来讲可以看出这样一些情况,所以大家找工作看这个指数,就知道应该去哪些地方,到什么行业去找工作。从这个指数看垄断性行业,比如能源、电力、航空航天,还有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竞争指数都特别高,这就表示在这些地方找工作挺难的,但是酒店、保险、快速的消费品行业,比如饮料、食品、化妆品等等就比较好找工作,因为这些行业比较辛苦,待遇也不是特别高,所以从这些指数也可以判断出地区的变化和行业的变化情况。

  刘戈: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就业压力在均衡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地区和行业的变化跟我们自己在生活当中碰到的现象是比较吻合的,这个用来衡量我们就业状况的指数,也就是用一个招聘网站的总的投简历的份数和总的提供岗位的数量的比较,这样特别的清晰。他能从中看出,如果找工作的人多了,那么提供的岗位就少了,最后这个指数就自然大了,那么某些地方或者某些行业比其他的行业或者其他的地方的就业压力更大。从这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就业压力在均衡,东部和西部在均衡。

  就业形势日趋复杂,促进就业如何多举措并举?

  刘戈: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列出了九条,现在我们面临着严峻问题,其中第8条就是就业问题。我们现在的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一方面,我们需要有解决每年两千万的人口进入到就业市场,其中城镇的人口要解决900万,还有两千多万的农村人口,这是一个总量的问题。另外,就是结构的问题,我们培养出很多的大学生,但现在的很多行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量并是很大,所以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举。

  虽然现在从一季度来看,形势并不算太严峻,但是从未来看,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它仍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我们所有的目标都是按照每年900万来定的,但实际上前几年我们都是完成一千一百多万,也就是说,如果2011年我们仅仅完成九百万的话,那么是比去年新增就业降低了20%,这个900万是一个保底的数字,所以现在今年一定要完成1100万以上就业人口,总体的压力才会变小。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是一个优先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国外,它是最重要的经济指标。

  此外,就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问题,如果现在高铁、机场、高速公路一停下来,那么大量的工人就没活干了。现在我们还有一个未来的目标,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么这种调整有的会增加就业,比如服务业,但有一些行业就会降低劳动力的需求,比如原来这个工厂需要100个人,现在就需要50个人,甚至是只要20个人就可以了,所以这种矛盾也在地方变成了一种压力。

  曾湘泉:中国经济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跟就业问题密切相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短期看,中国经济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跟就业的问题密切相关,比如我们现在提出来,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治理通胀和控制通胀的问题,那么这其实是有矛盾的。因为从指数研究发现,从2008年到现在来看,我们叫菲利普斯曲线替换,就是高的失业率在通胀的时候,它的失业率就下降,换句话说现在我们要控制通胀,利率和汇率都不能过快的增长,这其实就是因为就业压力。因为如果大幅调整利率,那么房地产肯定就会下来,就会引起很多行业的下行,这就会带来失业率的增加。那么汇率也是一样,浮动汇率在全球是广泛存在的,比如日元最高升到76,低的到140,是非常大的比例调整。中国为什么是渐进式的调整?因为如果汇率大幅度一次调整,马上就有很多出口企业就面临生存的压力,就马上就会影响中小企业倒闭、破产,影响到就业,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复杂、很困难的。

  杨燕绥: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会有所缓解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到第三季度,确实有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近期这几年应该有一些缓解,教育体制在改革,这些现象正在改变,我们的产业结构也在加剧调整,使服务业得到强化,服务业占的比例的上升,也给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此外,现在中小城市的发展已经开始相对均衡,这样也给就业提供了更多空间。

  张车伟: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性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从招收大学生的企业来讲,国家应该给予他们一些补助或者是一些鼓励性的措施。比如,对这些中小企业税收方面的一些优惠,对就业岗位方面的一些补助等等,这都是在短期内会起到作用的措施。国家过去实行的一些政策,比如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这些政策还应该继续坚持。同时,从长期来看,我们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促进大学生就业一些根本性的举措。

  刘戈:应该尽快出台我们自己的调查指数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认为自身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变化的方向,多看看CIER指数,这会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应该尽快出台我们自己的调查指数,因为这是全世界通行的,有了这样一个非常明晰的指数,把所有的失业人口能够清晰地覆盖起来,这就能成为我们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参考基数,也成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我们的优先就业政策才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曾湘泉:大学生长期就业难的原因是其就业能力不能适应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长期情况来讲,大学生和农民工提高就业能力是一个突出问题。因为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问题是经济结构转变产业的升级,这个时候,我们的劳动供给方,比如教育,劳动者个人本身怎么适应这种变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从04年开始研究大学生就业到现在发现,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学生就业很困难,经济好的时候大学生就业也不太容易,因为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据麦卡锡的调查显示,中国一年有160万工程师,符合跨国要求包括语言技能的,只有16万,那么就是只有10%。我们就业研究所的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长期就业难的原因是就业能力不能适应要求。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