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成本上升超利润增幅 药企称正酝酿新一轮提价潮

2011年06月02日 05:22 来源:证券日报

  云南白药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营业成本可能提高1亿元

  ■本报记者 陈雅琼

  三七、太子参等大宗药材价格疯涨已经使药企苦不堪言,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进一步加大了药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压力。在通货膨胀、药材减产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一股中成药提价的暗流正在渐渐形成。

  成本上升超过利润增幅

  2010年,中药材涨价“领头羊”太子参价格一年内几乎翻了10倍,一度飙升到令人咂舌的300元/公斤。但今年第二季度,随着太子参产新渐近,持货商积极抛售,其价格终于有所回落。根据太子参信息网的数据,6月1日毫州市场上每公斤太子参的售价为福建统货240-260元、宣城统货250元左右、贵州统货255-270元。不难看出,尽管价格出现拐点,但太子参价格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而药材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药企的毛利润,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料的江中药业(600750.SH)在2010年年报中多次提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公司表示,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统计数据,2010 年全国市场537 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其中28%的中药材涨幅超过 51%,公司主要原材料及辅料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使中药 OTC 业务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

  年报显示,江中药业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幅为29.89%,而营业成本同比增长高达7.31亿元,增长幅度为103.30%,其中的主要原因正是原材料上涨。

  知名中成药生产企业九芝堂(000989.SZ)也感觉到了药材上涨的压力,九芝堂董秘郭朝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药材涨价)应该说有些影响,原辅料都在涨价,其中当归、黄芪、糖粉涨价的影响比较大,导致毛利润有所下降,现在公司也在想办法降低采购成本。”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长江中下游旱情的影响下,江西的栀子已经出现单产下降,而受旱地区出产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玄参、白术等一两百味中药都将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至于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三七涨价大大刺激了农户的种植热情,业内人士预测,考虑到加大种植带来的增产规模,三七价格将逐步回落。但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得不到有效缓解,难保栀子、玄参等药材不成为下一个“三七”。

  药企各显神通应对涨价

  也有一些中成药公司在这场残酷的涨价大潮中幸免于难或受影响较小。位于甘肃的独一味(002219.SZ)最主要的原料即为独一味草。公司年报显示,2010年独一味草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微降-2.87%。

  公司证券代表曾庆眉介绍说:“独一味草对公司影响是最大的,但它主要生长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寒地带,适应性强,生长周期3-5年。”她表示,独一味草生命力很旺盛,但主要是野生,生长时间不太好确定,可能会对产量造成一定风险。目前独一味草涨价涨得并不多,虽然公司也采购少量黄芪、党参等,但影响不太明显。

  尽管如此,独一味也未雨绸缪,提高公司设备性能,使独一味草的溶出率上升,投入产出率提高。“而且公司的募投项目有独一味种植基地,现在已经开始产生利润了。” 独一味证券代表曾庆眉表示。

  巨大的成本控制压力下,各药企各显神通,使出产地收购、提高利用率等措施应对。例如,九芝堂2010年便采用深入产地直采的措施平抑价格波动、确保原材料供应。并且加强技术改造,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动力涨价带来的成本影响。

  广药集团在不久前宣布成立“三七川贝市场气候监测一体化平台”,为集团旗下两大基本药物品种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和潘高寿蛇胆川贝系列大规模供应基本药物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准备。

  成本压力催生提价可能

  手中握有药品定价权的企业则可在来势汹汹的涨价阵势前轻松许多。片仔癀(600436.SH)一位内部人士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因片仔癀拥有自主定价权,所以药材上涨可通过适当提高药价来消减一些压力。同样可自主定价的东阿阿胶(000423.SZ)2010年5次提价,累计涨幅超过50%。

  而属于医保内药的云南白药膏涨价需经发改委审批。云南白药(000538.SZ)总经理尹品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陈,2011年因药材价格上涨,公司营业成本可能提高1亿元。

  成本上涨导致药价提高似乎是必然的趋势。据《第一财经日报》援引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的说法,国家发改委将于近期启动全国中药材价格供应情况调研,制定科学的中成药定价机制,完成调研后,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有望迎来价格调整。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认为,要理性看待中成药可能发生的提价,药材涨价使成本提高,提价可适当减轻生产企业的压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