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鱼米之乡遭遇50年以来最严重干旱

2011年06月02日 14:23 来源:CCTV《财经频道》

  应对干旱

  中央气象台5月31日18时继续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根据5月31日监测,湖北北部和东部、湖南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等地存在重度气象干旱。湖北湖南两省上百万人的饮水受到旱情威胁;在江西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处于60年来低位,周边地区已停止插秧。作为我国传统的“鱼米之乡”,遭受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大范围旱情,这将给当地百姓乃至全国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抗旱,我们能做些什么?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刘戈共同评论。

  鱼米之乡遭遇50年来最严重旱灾,持续重度干旱会造成哪些影响?总动员下,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

  肖才滚:由于干旱 到现在还没有插秧

  (蓼花镇三角垅村村民)

  我的这块地已经播了秧,没水就没办法栽下去,全是草,没有种,没有栽活,没有水就不可能栽活,没有水不可能生活。

  王桃芳:洪湖持续干旱

  (湖北荆州台记者)

  这样一条两三米左右宽的小沟,您能够想象得到它就是洪湖吗?由于持续的干旱,整个洪湖的大部分河床已经露了出来,我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洪水的河床上面,这个河床上面已经可以站人了,而且从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往前看,大概有两三公里的地方都是这样一种状况,直接通向湖心。

  普令旗:洪湖正饱受缺水困扰

  (洪湖市水产局局长)

  大湖有三分之一的堤位基本干涸,原来的一些沟渠已经断流,完全没有水源了。

  洪湖渔民:洪湖的大部分河床已显露出来

  (洪湖渔民)

  走不进去了,没有水了,水已经蛮浅了。

  刘戈:鄱阳湖的旱情非常严重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4月份正好去了鄱阳湖,沿着湖边走了一圈,当时还是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按照统计数字计算,鄱阳湖在水容量比较充分的时候,它的面积能够达到5000平方公里,而现在是600多平方公里,缩的就剩下原来的八分之一左右的面积。当它库容量最大的时候可以达到300亿立方米,现在就剩下一个碗底了,就是十亿立方米,也就是三十分之一。我刚刚给鄱阳湖周围的朋友打电话,他说现在走在鄱阳湖边,现在看上去都是草,旱情非常严重。

  马光远:这一次旱灾对近3500万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49亿

  (《今日观察》评论员)

  国家民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这一次旱灾对近3500万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按照人口来计算,那么比整个加拿大的人口还要多。目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49亿。从三个最严重的省份来看,比如湖北,湖北农作物、水产、畜牧三项直接造成经济损失是80亿。安徽的统计数据更加具体,全省是269条小型河流断流,10座中型水库接近死水位,266座小型水库已经干涸。湖南的14个市州里,除了郴州以外,其他的13个市州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总体来看,这次旱灾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很少见到的。

  何兵华:干旱导致只有五六成的收成了

  (湖北省罗田县平头岭村村民)

  这原来是开来养鱼的池子,那个位置的小麦都是没有下雨干死了。麦子已经干了,麦粒也是瘪的,根本没有,没有麦子,干死了。救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也就是五六成的收成了。

  肖业文:湖里没水 螃蟹不知是死是活

  (湖北省洪湖市洪湖渔场渔民)

  现在的螃蟹都钻到洞里面了,不知道是死是活。

  李双山:由于干旱 近来渔民正在集中卖鱼

  (湖北省洪湖市龙口镇渔民)

  现在水干了以后,都没有水了,都集中要卖,集中要卖以后,又卖不起价,也不好卖。在农村不卖的话,水越来越少,只有看着死,只能是三块钱、四块钱,快点卖。

  李国祥:长江中下游这几个省份的旱情对全国夏粮的丰收不会造成影响  对水果的产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

  长江中下游的这几个省份,虽然有一部分夏粮,但是它们的夏粮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对全国夏粮的丰收不会造成影响。这些地区是我国早籼稻的主产区,从全年的粮食产量来看,早籼稻所占的比重不到10%,造成损失的是少部分山区、丘陵地区,灌溉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应该来说还是有水源,有灌溉条件的。水果可能确实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江西,是现在我国水果的一个重要的产区,江西脐橙在整个中国都居于重要的地位,它们的产品对整个国际市场都有影响,对中国的出口都可能会产生影响。

  马光远:对整个物价的走势来讲 还要看旱情对心理层面的影响

  (《今日观察》评论员)

  大家现在比较担心的是,第一,这种干旱本身对当地粮食减产以后,未来的整个通胀形势可能会加剧。刚刚李国祥研究员认为总体而言,对整个粮食生产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受灾比较最严重的六个省份,他们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是27%,从这个比重来看,即使出现绝收,那么对整个全国的粮食生产状况的确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对整个物价的走势来讲,一方面是要看基本面,一方面要看心理层面的影响。国家统计局5月24日公布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更情况,在出现旱灾以后,有7种主要的蔬菜价格已经比上一周分别上涨了百分之十几,而且受灾较严重的两湖绿谷蔬菜批发市场蔬菜价格的上涨非常明显,这主要跟干旱对心理层面造成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所以旱情对粮食生产本身造成的影响,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另外,对物价本身的影响,一方面要看基本面,更重要的还要看心理层面的影响,如果这次重大的旱灾对大家的心理层面造成影响,那么对CPI的上涨预期会加大。前一段时间有很多专家认为,我们的CPI到第二季度以后会见顶,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会逐渐回落,但从目前整个旱灾来看,我们现在还不敢这么明确地讲三季度的情况。

  刘戈:受到最直接影响的是当地的农民和农业

  (《今日观察》评论员)

  旱情最直接的影响还是对当地的农业,还有农民。早稻大概在4月的时候已经都播种了,因为长江中下游这一带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现在有的地方是种两季,早稻大概在4月初3月底时候播种。如果种一季就是中稻,中稻正好是从5月中旬到6月上旬播种,那么如果已经播了早稻,那么现在正好是早稻重要的生长期,这时如果缺水,那么对它整体的产量就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种早稻,只种一季中稻,那么现在也正好是需要水的时候,要是在一些地势高、或者水利条件不太好的地方,稻子根本就种不进去。如果再拖后几天,也会造成粮食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影响,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对于当地的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会有很大的影响。我认识的一位青年农民,他自己家里有一些地,现在也承包了不少地,他那个地方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洪水涝灾还有一定的预防,但是对旱灾就是猝不及防的,因为买水泵、修渠道等等都来不及做,所以隐藏的影响会非常大。

  杨贵名:干旱区的未来降水会逐渐增多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从目前的预测去分析,干旱区未来降水会逐渐的增多,我们逐步预测大概6月3日到7日,在干旱地区会有一次降水过程,但是雨不一定下的很大,也不是一个持续稳定的一个降水,这是一次过程性的降水。我们初步预计的量大概是中到大雨,会对气象干旱有所缓和。

  长江中下游大旱提出新课题,怎样给旱区人民最直接帮助,如何才能从被动应付,变为科学应对?

  俞少华:南京从28号开始启动抗旱调水方案

  (南京台记者)

  几天前,石臼湖还干涸见底,现在我们来到湖边看到,石臼湖更像是一个密布的河网,在湖底的主航道上蓄满了水。

  刘戈:干旱不一定就会造成旱灾 应未雨绸缪

  (《今日观察》评论员)

  天灾是一码事,老天爷干旱,我们也没有办法,但干旱不一定就会造成旱灾,现在有一些地方受灾比较严重,而有一些地方因为原来的基础设施比较好,能未雨绸缪地有一些应对的措施,它就不会形成灾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谈水利建设,一直以来,我们可能有一种观念,一说水利建设,就是要建大水库、大坝,现在事实证明大坝、大水库未必能解决干旱的问题,那么这时原来由各种湿地、湖泊和纵横交的田野沟渠所组成的体系,它本身可以涵养水分,洪水来了,可以把水存住,当洪水没有的时候,也很容易从中获得交换的条件。所以如何让这个旱不要变成旱灾,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可做的工作。

  马光远:要加强基本的水利设施和灌溉设备的建设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次旱情的确非常严重,不是可以轻松应对的。当出现旱灾的时候,我们的基础设施、应对的举措以及我们所做的准备却远远不能满足。出现这种旱情以后,不论是南北方,对于农业生产来讲,基本的水利设施和基本的灌溉设备都是一样的。但是现在旱灾比较严重的省份,从他本身的基础设施来看,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现在一旦出现旱灾以后,有些地方就开始自保了。比如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江西准备在鄱阳湖建一个水坝,这个水坝可以把水留下来,来满足本地的需要,但如果建了水坝以后,下游的怎么办?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在以前的历史上下工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水利是有其原因的,而且我们整个气候变化都非常异常,保不准哪一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做的准备会非常多,而且应该全国一盘棋,不能跟以前一样,两个村子为了争水,把水拦到自己的地盘里去,不让别的地方来,这种应对方法并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郑风田:国家应该投更多的钱 储水于民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最大的问题就是,像长江中下游这些地区过去基本上特别注重“排”,而忽略了储水,再加上围湖造田,现在短期的不下雨,就造成这么大的问题,说明过去的治水策略纯粹以排为主,应该要改变为排储相结合;第二,农村基本上各种小农水都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现在基本上没法发挥功能了,或者一些水坝也都是病坝,也不敢去拦水;第三,农民抗旱,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特别弱,现在农民出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比在家种地一年的收入还多,这样他就认为抗旱不值。真正解决干旱问题核心是小农水,我建议中央应该趁这次干旱之机,拿出一笔钱来让农民打井,让农民打井把水给灌上。长期来说,国家应该投更多的钱,让农村的沟塘渠堰建起来,储水于民,这样才能够排储相结合。

  刘戈:对气候长期变化的判断非常重要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水利设施建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气候长期变化的判断也非常重要,我国对这方面的判断可以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这样一来,对于那些种地的农民,如果以前几辈人一直已经习惯于抗涝、抗洪,那么如果干旱变成了一种常态,那么可能对于他投资的思路,对于他自己的建设,他的品种选择来说,都会有发生一个变化。

  马光远:中国旱灾引发国外媒体的频频关注

  (《今日观察》评论员)

  国外媒体这一次对中国的旱灾非常关注,他们的关注点可能跟我们目前着重于去应对的关注点不一样。比如《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长江本身面临干旱,无疑给我们敲响一剂警钟,长江流域供养着4亿人口,它是中国最重要的流域,长江本身不应该出现干旱。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