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12:03 来源:南方周末
这家中国民营汽车企业为何频频投资银行,为何苦苦追求与外资合作?
作为掌门人的父亲专注汽车制造,而正走向前台的儿子却钟情于金融投资。
近两个月来,中国民营汽车企业之一的华泰汽车频频进入公众视野:豪掷35亿元人民币参股北京银行、总裁刘志刚以“休病假”的名义长期缺岗、14亿元人民币并购欧洲汽车品牌萨博出师不利。
华泰汽车是家族制企业,董事长张秀根和他的出生于1984年的儿子张宏亮共同持有华泰汽车集团60%的股权。其官方网站称,2010年,华泰汽车年销量在全国54个汽车品牌中排名第31位,年营业收入超过55亿元,净利润3.5亿元。
在中国车市井喷的背景下,华泰汽车一直以一个失意者和自主品牌的挣扎者形象存在着。此前已经有许多民企展示了造车之多艰,华泰汽车这些光怪陆离的动作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故事?
在中国汽车行业,处于中游偏下位置的华泰汽车意欲突围,却遭遇多重尴尬 (CFP/图)
分心投资,“背靠大树”
无论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还是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都为华泰汽车积极捧场,他们双双出现在华泰汽车和萨博的签约仪式上。
华泰汽车兴起源于和韩国现代进行技术合作,通过引进现代车型生产的华泰吉田越野车,一度在细分市场占到了10%的份额,国内同类产品中销量排名第三;但是随着现代起亚重心偏向在华合资整车企业,华泰不得不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而“华泰现代”也被迫更名“华泰汽车”。
张秀根2000年从一汽集团手中接盘华泰汽车后,一心扑在汽车上,华泰B11就采纳了张秀根的意见,将大灯设计为“凤眼”,张秀根说这是潮流。
“他会亲自把我们出产的车开在路上,开得飞快,而他的司机在后面开着他的奥迪A8跟着。”华泰汽车战略规划总监霍心一如此讲述张秀根“试车”的场景。
这一描述显然是为了塑造张秀根心无旁骛的造车形象,但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华泰汽车难如人意的经营。
“2005年,华泰遇到了一些困难,决定不能完全靠引进技术谋求发展,于是开始研发设计自主品牌的一款车。”张宏亮说。当时他还在英国求学,但每到放假,总被父亲叫到公司“开会”。
他说的这款车型就是华泰B11。尽管是被寄予厚望的车型,但由于品牌认可度低,加上产品品质不完善和营销不力,上市以来销量惨淡。
2009年10月,张宏亮获得金融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国,进入华泰汽车。和父亲张秀根“汽车设计师”的角色不同,他认为自己应该在金融方向为华泰创造价值。“我在英国选学校和专业时,就想好了以后要走(金融)这条路。”
为此,华泰汽车引入了以副总裁高晓旭为首的投资团队,并在2011年1月7日民生银行的再融资方案中首度现身。
当时民生银行决定采用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47亿股新股,总额不超过215亿元人民币。作为少数两家新引入的股东之一(另外一家为江苏熔盛投资),华泰汽车集团认购2.66亿股。
不过,一个月后,迫于现实考虑,民生银行决定撤销定向增发方案,改为A股可转债加H股增发,华泰汽车无奈出局,另寻机会。
4月9日,北京银行公布融资计划,华泰汽车拿出35亿来投资入股北京银行。5月4日,北京银行公告称这一定向增发方案获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华泰要做大做强,肯定要有银行支持。我们入股,是为了建立背靠大树的合作关系,让金融体系支持我们长期可持续的发展。”霍心一说。
在华泰汽车两次投资行为之后,显而易见的效果是,无论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还是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都为华泰汽车积极捧场,他们双双出现在华泰汽车和萨博的签约仪式上。
追求萨博,即使她已经嫁了
依靠韩国现代汽车技术平台起家的华泰汽车,似乎对外资品牌有着先天的心理依赖,而对自主品牌则是信心不足。
今年5月初,华泰汽车与荷兰世爵汽车旗下子公司——瑞典萨博汽车上演了一段“闪婚、闪离”的投资合作秀。
看起来就像一场闹剧:5月3日,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萨博汽车与华泰汽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仪式。华泰汽车以1.5亿欧元的代价换取萨博汽车母公司世爵29.9%的股份。
伙伴关系建立后,双方将联手在华生产和分销萨博品牌汽车,开展技术、市场、资金、产品、管理等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
然而,5月12日,华泰汽车和世爵汽车双双发布声明,宣布此前签署的战略协议终止。
4天后,萨博汽车又“转嫁”中国最大汽车经销商之一的庞大集团。“脸都丢尽了。”华泰汽车集团总裁助理、国际销售公司总经理赵毅作为和萨博合作的核心谈判人员,在合作中止后很是沮丧。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事实上,受萨博汽车拖累,世爵汽车的财务状况堪忧,2011年第一季度亏损额超过7900万欧元(约7.4亿元人民币)。按照赵毅的说法,要维持萨博日后的正常运营,至少需要投入6亿欧元(约56亿元人民币),“我们不是高估风险,风险就在那儿摆着呢。”他说。
这意味着,就算华泰拿出1.5亿元,对于挽救世爵汽车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更重要的是,萨博需要“救世主”为它马上输血,刻不容缓;而华泰无法满足其提出的条件。
萨博“转嫁”庞大集团后次日,庞大集团就支付给它3000万欧元(约合2.8亿元人民币);萨博缺钱程度可见一斑。
既然是这么一个日薄西山的欧洲汽车品牌,为什么华泰汽车对于这项投资失败倍感惋惜呢?
华泰汽车一直坚持的是中高端路线,它把这次投资视为提升形象和优势互补的机会,“海外并购对中国汽车企业进入高端领域是一个捷径。”张宏亮在接受南方周末特约撰稿人采访时如是称。
依靠韩国现代汽车技术平台起家的华泰汽车,似乎对外资品牌有着先天的心理依赖,而对自主品牌则是信心不足。
在宣布合作终止之后,赵毅强调和萨博的谈判依然继续,只是合作方式有所改变,“萨博没有必要拴死在一棵树上。”他说,“如果和萨博合作,他们正好没有柴油发动机,华泰可以成为供应商。”
柴油发动机是张氏父子布局6年的产业。“2005年我父亲一年跑欧洲二三十趟,有时候我跟他一起去,当初人家根本不搭理我们。”张宏亮说。
张秀根当时登门造访的是柴油发动机制造商意大利VM公司和世界顶级变速器生产商德国ZF公司。他最后如愿以偿,成立了一家柴油发动机公司,并以技术发源地命名为欧意德,华泰汽车也顺势推出柴油轿车战略,开始布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华泰汽车工业园。
很有意思的是,作为“投资奖励”,当地政府将两座煤矿的经营权划拨给了华泰汽车。
2010年1月,搭载欧意德清洁柴油发动机的华泰B11汽车上市,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台自主品牌的柴油轿车。
和张宏亮在欧洲观察到的“大街上一半跑的都是柴油车”不同,我国柴油轿车市场一直表现平平,柴油轿车仅占轿车总量的0.65%。
这一状况后来有所好转,据张宏亮介绍,欧意德已经与国内十多家自主汽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力帆汽车、江铃汽车、曙光汽车等。
但国内的柴油轿车很难有爆发式增长,欧意德动力系统大部分产能还是由华泰汽车自身消化。“和萨博合作,我们的目的之一是把柴油机卖出去。”霍心一说,“我们也会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在这条路上持续走下去。”
职业经理人出走
与父亲“斤斤计较”的态度不同,张宏亮对职业经理人的离开看的很淡。
2011年4月,坊间有声音称华泰汽车总裁刘志刚辞职。华泰汽车“辟谣”称,刘只是“休病假”。
而当南方周末特约撰稿人来到华泰汽车集团三楼的总裁办公室时,发现这里已经空空荡荡,除了几张桌椅,再也没有其他杂物。如果只是休假,不可能这么快被腾空。
业内人士称,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刘志刚看不清华泰的方向,而浓重的家族企业文化又使他受到掣肘。
刘志刚是在华晨汽车工作了二十余年的“三朝元老”,从华晨金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之位卸任之后进入华泰汽车,但不到一年,他即离开。
有人细数10年间有多少职业经理人从华泰汽车出走,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六位。
张秀根对这一说法有所耳闻,他抱怨道:“哪有六位总裁啊,张才林、李广凡、高凤有当年都是华泰汽车销售公司总裁,徐恒斌也没有离开华泰,他是在欧意德动力集团任董事长兼总裁。”
也就是说,按照张秀根的说法,刘志刚只是继童志远之后的第二位离职总裁。
不过,与父亲“斤斤计较”的态度不同,张宏亮对职业经理人的离开看的很淡:“每一任总裁都做了很多,可能是每个人承载的使命不同,因为每个企业都需要新鲜的血液。”
张宏亮正在被父亲推向台前,他首次亮相是在华泰B11上市庆典上,张秀根将上台发言以及宣布B11价格的工作都让给了儿子张宏亮。
这位27岁的青年开朗健谈,和周围的同龄人一样,熟谙星座和生肖,喜欢剖析自己的性格,并不介意向人展示自己的弱点。他自称是“爱国的热血青年”,希望在汽车领域“捍卫国家荣誉”。
在B11上市庆典之后,由于张秀根有“退居二线”之意,华泰汽车进入张宏亮时代的说法开始见诸报端,不过他对此的回应是:“现在这样么说还早。”
进入华泰的一年多以来,张宏亮一直在销售公司工作,他的规划是,先在销售公司干一两年,然后到研发公司干两三年,接着负责财务和资本运作,最后才做“一把手”。
现在张秀根旗下的产业分别是专营汽车制造的华泰汽车控股集团,以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造为主的欧意德动力集团,以房地产和资源行业为主的包头恒通集团,加上紧锣密鼓寻找海外的“猎物”,以及张宏亮现在热衷于金融投资,华泰汽车未来发展模式并不明晰。
张宏亮说计划用十到十五年时间,使华泰最终进入“张宏亮时代”,可是现在,他的影子已经渗透到了华泰每一个毛孔里。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