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大豆将呈现供不应求格局

2011年06月16日 16:13 来源:财经网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书成  15日,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及糟糕的经济数据打击下,国际商品市场普遍下挫,纽约油价跌幅达4.59%,但是豆类却抵住压力,逆势上涨。CBOT大豆11月合约收于1366.6美分,上涨0.22%;豆油12月合约收于58.3美分,收涨0.21%。

  大豆、豆油如此抗跌,源于多方面的利多支撑。首先是全球范围的减产,14日,行业机构《油世界》预计,2011/1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2.6550亿吨,而大豆消费为2.697亿吨,较产量高出400万吨左右,全球大豆将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而在中国,由于与玉米、水稻等作物相比,种植大豆的收益明显偏低,农民种植大豆的意愿降低,导致产量逐步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1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820万公顷,较上年减少60万公顷,减幅为6.8%;预计2011年中国大豆的产量为1400万吨,较上年减少120万吨,减幅为7.9%。

  而频发的天气灾害又造成粮油主产区减产,使全球粮油供应雪上加霜,目前,全球粮油减产已基本达成共识。国际谷物理事会(IGC)认为,目前粮价高企正是供需形势日益紧张的反映。

  2010年底,有关部门约谈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等粮油骨干企业,要求不得上调豆油、菜籽油销售价格,同时必须保证市场供应。另据媒体报道,为在中秋节消费高峰来临之前稳定市场价格,中国将把食用油限价措施的期限延长到8月15日。

  分析人士指出,“限价令”使国内油脂期现涨幅受限,国内油脂市场短期内可能继续受到制约。

  中国国际期货分析师张莉认为,连豆走势普遍比美豆走势平稳缓和,这显示了目前在国内物价高企和宏观紧缩的双重作用下,连豆无论是大涨还是大跌均不具备足够的动能。

  不过,主产区的天气仍然牵引着市场的神经,中国旱涝急转,如果灾情加剧,将成为粮油价格继续上行的催化剂。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作者:【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书成 】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